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代以来的西北边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促使清朝从中央到地方更为重视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建设与组织管理.由此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由军府制向行省制管理过渡,组织形式也从汉唐以来主要的兵屯向兵、民屯垦共同形式发展,并最终使移民屯垦成为清代新疆屯垦的主要组织形式.由此,清代的屯田管理效益体现出经济和政治效益并驾齐驱的社会局面,从而稳定了西北边疆,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疆屯垦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是屯垦军民把内地各区域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把民间文化与军旅文化相结合,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火热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疆屯垦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汉文化特征的一种融合性文化。新疆屯垦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体现的是全局观,是中华民族的利益。面对当今社会发展和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斗争,屯垦文化因其内在本质特征,具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并在创新中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3.
新疆屯垦史是新疆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屯垦自西汉开始迄今两千余年,分为军垦与民垦两种类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屯垦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稳定新疆社会,开发建设边疆,加强内地与新疆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厄鲁特营是清朝在新疆驻防军的一部分,自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厄鲁特营设置以来,直至1938年营制撤销,历时近200年。该营厄鲁特蒙古军民为西北边防的经济、国防建设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厄鲁特营的屯垦、经营牧厂是清朝在新疆屯垦等经济开发活动的一部分。文章通过探讨厄鲁特蒙古对西北边疆经济的开发,以揭示他们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使新疆的经济从相对落后逐渐走向比较发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期新疆屯垦事业弛废,由此出现了新的边疆危局,主要表现在新疆内部连续发生动乱,而外部又面临着俄、英等帝国主义的入侵。如何应对西北边疆危局,成为清政府面对的重要课题。左宗棠果断进兵新疆、平定危机,成为清代后期成功处理边疆问题的范例。这其中既与国家决策果断、用兵及时有关,也与此前新疆屯垦发展和此后新疆屯垦逐渐完备有关。该文通过对边疆危局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梳理,分析出新疆屯垦事业与西北安防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6.
自西汉时期开始,中央王朝在新疆组织的屯垦延续了两千多年,通过屯垦活动,有效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民国时期,出于国防安全以及经济开发的需要,一些学者提出了在新疆开展屯垦的建议,也有一些人从气候环境、民族关系等角度提出了新疆屯垦所面临的一些困难,更有学者规划了在新疆开展屯垦的具体步骤。不少认识较为深刻,对于今天不无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 ,认真总结中国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 ,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屯垦思想。毛泽东屯垦思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的前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践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成功典范。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兵团的地位和作用。兵团是中央支援地方 ,内地支援边疆 ,兄弟民族互相支援 ,推动新疆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形式 ,具有保卫和建设边疆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盛世才主政新疆前后,由于战乱,面临着大量耕地荒芜、粮食产量骤减,财政收支匮乏、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的问题,盛世才对军队进行整编,为了解决裁撤军人的给养问题,缓解财政压力,盛世才决定成立负责新疆屯垦的新疆屯垦委员会.伊犁州档案馆藏相关史料证明,1935年3月29日,新疆屯垦委员会正式设立,机构设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在迪化、伊犁办公的各行政机关,二是分布在各地的屯垦机构.1943年被撤销,历时八年,它为促进民国后期新疆屯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疆两千多年的屯垦历史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屯垦文化。屯垦文化对推进新疆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意义非凡。该文在界定屯垦文化相关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屯垦遗址遗迹、博物馆、节庆习俗、民间文艺等新疆屯垦文化旅游资源概况,通过挖掘新疆屯垦文化的旅游资源价值,提出了屯垦遗址公园、研学旅游基地、工业遗产、旅游节庆等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讲好新疆屯垦故事,加快文化、旅游融合,为促进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自汉代开始的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经唐、清等统一中央王朝的发展,体制趋于完善,屯垦形式向多样化发展。促进新疆屯垦体制变革的动力是历代中央王朝对新疆屯垦制度变革政治预期收益的外因与经济和社会预期收益的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新疆屯垦管理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至清代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屯田起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屯田是由国家政府颁布的集政治、经济、军事于一体的特殊政策。从炎汉到盛唐,乃至明清,历代封建政权几乎都推行了屯田政策。在历代政府的统治过程中,屯田在实边、拓土、定国、治国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研究屯田,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代的屯田头起于何时以及是怎样兴起的,这将有利于人们对屯田的准确认识,更好地把握屯田的本质特征并能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屯垦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毛泽东屯垦思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的前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践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成功典范 ;邓小平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从战略高度规定了兵团的任务和具体组织形式。这是在新形式下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朝统一西域之后,管辖今新疆、中亚等广大西域地区。出于军事及巩固边防的需要,唐王朝在西域驻军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西域驻军的屯田涉及范围极广,自军至守捉、城、镇乃至烽戍均要屯田。该文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从屯垦作物、屯垦亩数、屯垦人数等方面,对唐朝西域最基层的军事单位——烽铺的屯田情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屯田戍边"除了戍边这一主要目的之外,还蕴含着另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保民"——解决农民生计问题。清代前期是清政府在新疆屯田的兴盛时期,因此该文从这一时期兴办屯田的目的、移民的转送、安置和落户后的生产安排以及赋役政策等三个方面,阐释了清政府移民屯田与"保民"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清季新疆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政府统一全国后 ,在新疆实行了内容不同 ,制度各异的屯田制。清季新疆屯田加速了新疆地区农业的发展 ,也促进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由于俄国与日本的肆意侵略,导致东北边疆危机愈演愈烈。为了化解迫在眉睫的边疆危机,清政府与代之而起的民国政府均以推行移民实边作为应对之策,其中包括军屯实边,清政府在吉林、黑龙江曾实施过军队屯垦,民初关于军屯实边的呼声亦此起彼伏,说明军屯实边作为一种捍卫边疆安全的重要手段备受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清末军屯实边成效不大,民初军屯实边也大多流于舆论层面而无法得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的人力资本投资虽然在总量方面持续增长,人力资本存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临近省市,投资主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化人力资本储备不足,政府仍然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投资的区域差异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经验是发展乡镇经济,而乡镇经济的优势产业就是小商品生产。边疆民族地区应充分借鉴这一经验,发挥传统小商品经济优势,促进城乡各民族共同繁荣。这就需要提供特殊的民族贸易保护政策。例如,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优惠贷款政策,国家专项扶持资金政策等等,同时积极构建向西开放的小商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