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传统文化主要由夜郎文化与移民文化两部分构成。就其价值观而言 ,既有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内容 ,也有不相适应的方面。在实现贵州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应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 ,提高人的素质 ,积极推进贵州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基本特征。从逻辑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法治基因,具有内在的法治逻辑,完全可以和现代法治理念相结合,成为我们法治建设的资源取向之一。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3.
孙春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6):20-22
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现代和传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人文资源。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但重视和利用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的超越和扬弃,而避免对之简单的继承或抛弃,这是塑造现代化中国特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学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中产生的,传统文化因素一方面促成了新的文化文学思想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成长,另一方面,也使新的文化、文学思想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烙印,亦即实现了西方文化的中国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现代性:功利主义文学观消解了新文学对纯文学的超越性;个性解放的追求最终从关心个体的立人转向关心群体的觉悟和整个社会的立国.这样一来,个人本位就不知不觉地转向了社会本位;民主诉求同样遭遇了本质变异的命运,最终被民粹主义所淹没.鲜明的中国因素,使中国现代文学循着自身的逻辑由极具现代意味的启蒙文学逐步呈现出革命文学-普罗文学-左翼文学-工农兵文学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学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中产生的,传统文化因素一方面促成了新的文化文学思想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成长,另一方面,也使新的文化、文学思想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烙印,亦即实现了西方文化的中国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现代性”:功利主义文学观消解了新文学对纯文学的超越性;个性解放的追求最终从关心个体的“立人”转向关心“群体”的觉悟和整个社会的“立国”。这样一来,“个人本位”就不知不觉地转向了“社会本位”;民主诉求同样遭遇了本质变异的命运,最终被民粹主义所淹没。鲜明的“中国因素”,使中国现代文学循着自身的逻辑由极具“现代意味”的启蒙文学逐步呈现出革命文学-普罗文学-左翼文学-工农兵文学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6.
7.
8.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全球发展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重新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真切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必须祛除历史的三重遮蔽。马克思生活于现代世界的开端,对以资本全球化为主体的现代性分析具有双重向度:一方面,马克思从历史观的高度对启蒙运动以来的一切现代性根基、特征和形态特别是自由主体化思想和理性批判精神作出积极肯定;另一方面,又在变革世界的实践的否定辩证法基础上提出批判现代性的解构向度,从而为后现代思想家所推崇。随着新旧全球化时代大转换,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随着历史关联的变化而变化。在马克思之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列宁、斯大林、新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等等都在现代性问题上作出过许多思考。在全球后现代性背景中的当代中国,其发展的本质理念应当是既不同于马克思和韦伯时期的经典现代性,也不同于后现代,甚至不是吉登斯的“反思现代性”或第二次现代性,而是一种以后现代引导的现代性,即新现代性。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性。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重建是今日中国面临的根本任务。文明重建的基本方向有赖于认清中国现代性的特殊性。中国文化是一种关系本位的文化,这一文化习性决定了未来中国社会中真正有效的社会整合方式仍将是伦理的、治人的和由道德精英主导的。这是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性之不同于西方或其他民族现代性的基本出发点。必须认识到,在建设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中,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自治是比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等制度建设工作更加基本的任务;而中国文化的习性决定了,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自治,需要通过伦理的、治人的和由道德精英主导的社会整合方式来实现,这意味着儒家的精神价值传统将成为中国现代性建设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命运一波三折.从"五四"以来就在外来的现代性的重压下左冲右突.新时期三十年以来,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历经曲折,现在终于在"本土现代性"的呼唤下重归正途.中国人在传统基础上的精神重建与现代性的历史性要求并不相悖."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超越了以往偏狭的社会发展目标,为传统与现代性的对接提供里新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轴心时代的中国文化建设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进程,这就要求深刻把握当代文化应有的特性。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需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的先进性成为注目的焦点;需要面向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时代背景,文化的现代性成为注目的焦点。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内在精神之魂,先进文化则在本质上承载着新轴心时代中国社会的内在精神之魂。现代性的文化倡导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倡导市场调节的文化生产方式、倡导发展国际文化产业的强势文化品牌,是一种面向大众、走向世界的社会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2.
13.
在对待文化现代性上,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不同于资产阶级学者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既超越了文化现代性构想又摆脱了文化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方式。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关系,由此提出了共产主义文化,并为共产主义文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兼论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新理念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汇集而成的。任何文化,作为时代精神的体现,必然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产生于封建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有极强的封建性,其内容也纷繁庞杂,精华和糟粕混杂其间,这需要我们对其要进行全面地审视和剖析,批判性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转化,以此来适应21世纪中国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要同市场经济中的现代理念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与否。本文拟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问题,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16.
17.
汪民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39-44
现代性这一概念本身包含着多种层面的意义,其内在的诸多意义,本身就相互抵触和冲突.现代性的冲突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讨论现代性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冲突和文化-技术领域中的冲突.前者的冲突表现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意识形态的纷争;后种冲突表现为审美现代性和技术现代性的对抗,以及哲学领域中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攻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建筑领域,崇洋情结日益弥漫,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濒临湮灭。本文从文化学、文化的核心、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不忘光大自己的民族文化,坚持文化的自尊自信。 相似文献
19.
文化现代性矛盾逻辑与和谐现代性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现代性是指作为人类精神的文化在现时代的根本规定。其中现代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和冲突构成文化现代性矛盾逻辑的基调。这种矛盾逻辑具体表现为三种理论范式:两种文化理论、两种主义思潮以及两种现代性理论。文化现代性矛盾逻辑的发展意味着构建一种和谐的现代性已成为现时代不可回避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李卫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2):50-53
近年来,在推进文化战略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仅仅从文化搭台、经济(旅游)唱戏的思维模式出发,这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发挥其作用。应该着眼于文化凝聚力这个概念,在厘清传统文化与文化凝聚力的关系基础上,细致入微地从文化变迁、地区差异、人员区别等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以真正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能量,从而提升当代文化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