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松龄 《河北学刊》2001,21(1):65-69
所有权的基础是稀少性,所有权的不同制度安排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人们对稀少性对象的认识不一致,就会对所有权作出不同的制度安排,从而就会产生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我国的制度变革最终涉及到财产关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否定公有制的财产关系,而是要为传统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缺乏排他性的所有权恢复排他性,以使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财产稀少性内在要求的制度安排是所有权具有排他性和稀少性.然而,我国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制度安排却是缺乏排他性和具有丰裕性(所有权人人有份),形成财产稀少性同所有权丰裕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这种矛盾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性,积极创新公有制财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用益制度是现代信托制度的雏形.信托关系的创设是为了满足财产所有权人自由处分其财产的需求或利用受托人的专业理财技能使财产保值增值的效益需求.自由与效益是信托制度的核心价值.信托制度的功能是信托制度适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信托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现所有人对特定财产的特殊目的安排和受托人专业理财,现代信托制度还具有集合投资、融资和债权担保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打算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相容性有人认为,按劳分配是一种非商品经济的分配方式,因而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①。这种用市场经济来否定按劳分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按劳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其存在的根本前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要建立了公有制和实行了联合劳动,只要还存在旧的社会分工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劳动差别,只要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按劳分配就必然地存在和发生作用。在公有制条件下,无论…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讨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既需要立足商品生产的要素组成,也需要与资本积累过程紧密结合,而商品生产的供需关系则是勾连两者的“桥梁”。一方面,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积累基础上实现的扩大再生产,代表了经济社会所能实现的供给变化;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决定了经济社会的需求变化,又能够反作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在供给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外延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投入数量以及内含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组合效率;在需求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总量需求和结构需求。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创新资本投入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总量需求平衡和缓解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通常来讲,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财产权,包括经营权和使用权。经营权是指全民所有制企业对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使用权是指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的公有制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和其它资源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改革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性对接;改变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直接同一的观念与模式;确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不能脱离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标志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单一公有制模式的否定;二是表明在中国不能搞私有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样一种格局,应当长期稳定下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不能把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私有化等同起来。股份制不是企业改革的唯一形式。股份制要发挥优势,还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所有制关系。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公有制在出资关系、财产组合、支配方式、治理结构等社会微观层次上的具体体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科学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发展和突破。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公有制的有关问题作过科学的论述。在1847年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指出:“私有制也必须废除,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  相似文献   

10.
论所有制和产权的经济学意义段文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深刻变革,而在这种变革中,所有制变革是基础,产权变革是核心。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制度约束下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其产权结构进行变革,才能实现公有制与市场...  相似文献   

11.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人们之间由于物的占有而引起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总和中一种最重要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公有制或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特征就不能存在,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近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有人声称公有制限制生产力发展,公有制与改革开放矛盾,主张国有资产私有化.这种国有资产私有化的主张,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制度"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我国若真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开放必然走上邪路.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中,价值创造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以及用什么理论指导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成为整个争论的焦点。我总的看法是讲价值创造,只能是活劳动;论价值分配,又只能看要素所有权;公有制要求按劳分配,市场经济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正确的选择正在于把两种分配原则在制度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的人格权制度及婚姻家庭制度通过对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保护,从本质上保护、实现了人的尊严、自由、生命与身心健康等人格利益。婚姻家庭法兼顾个人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决定其所确立和保护的人格利益必然具有双重性。无论是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都与人格权及人格利益密切相关,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合理调整就是对人格利益尊重与公平分配,是实现人格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社会确立的基本财产制度框架内,财产权制度作为规范和协调主体在财产占有行为及利益关系方面的规则、准则,它是形成人们经济行为合理性和经济生活有序化的重要的法权基础。传统体制中社会主义社会的财产权结构具有财产关系较为简单,公有制财产关系的主导性,公有制“虚设”问题突出的特征。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过程,是一场涉及社会成员之间利益结构调整和财产权利重新配置的深刻的社会变迁。改革20多年后,社会财产权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当居民个人的私有财产已成为社会财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建立起一种以保护私人财产利益为基础的财产权制度就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必需了。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产权制度,其涵义包括有效保护公有财产、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权,以及确立现代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产权制度的构造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权利的存在和影响,必须理顺产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罗马法上,取得时效制度不仅适用于财产关系领域,还曾经适用于人身关系领域。取得时效制度在财产关系中产生,并在财产关系领域被发扬光大。现代各国民事财产立法都明确地规定了取得时效制度为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取得时效制度在人身关系领域的适用在现代各国立法被用来确定配偶关系和亲子关系。我国民事立法因种种原因,一直未采纳取得时效制度,但在未来民法典中制定取得时效制度成为我国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现代公司制由于其代理关系的存在,相比之业主制而言,其代理成本(即制度成本)加大是不容置疑的,但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公司制不如业主制,因为公司制中代理关系所能带来的收益仍是主要的,并成为企业制度变迁的一个推动力量。这一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在中国的企业制度创新中如何塑造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以尽可能地降低其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经济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各种经济行为当事人利益关系的一种规范,人们对经济制度进行选择的同时也塑造着利益关系的格局;制度创新即是对现有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制度创新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新制度安排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的程度;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与现存利益格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摩擦和冲突;成功地推进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必须正视历史形成的经济利益格局,把由制度创新所导致的利益关系紧张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由于政企不分,使得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与决策权相分离,造成转让权效率低下,其制度原因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明确的财产制度和财产关系、不合理的干部选拔制度、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资本市场上的制度缺陷等,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无论何种性质的所有制,都有一个实现形式问题。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性质的公有制,同样也有一个实现形式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体现公有制本质规定的表现形式及实现公有制内在要求的方法、途径。具体地说,是指实现所有权要求的一套制度规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它包括财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目标、管理机构、领导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内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实践创造而不断变化和丰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不断完善而深化。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20.
祖国大陆和台湾省,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有同有异。作一番比较研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有利于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一、所有制改革和变迁的比较产权即财产所有权。人类社会在未出现国家和法之前,存在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如原始公社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不存在所有权,因为财产所有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在国家和法尚未出现之前,所有制不表现为所有权。人类社会出现国家和法之后,所有制便和所有权密切联系起来了:所有制离不开所有权,所有权离不开所有制;所有制的变革必然引起所有权的变革,所有权的变革往往是由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