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余平 《社区》2008,(30):55-56
前段时间我利用年休假到纽约旅游了一趟。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下了飞机,我乘坐大巴进入纽约市区。在一家酒店安顿好后,我到旅游问讯处拿了一张免费的纽约地铁图,又在便利店花17美元买了张"捷运卡"。有了这张卡,在7天时间内我可以不限次数地乘坐纽约的地铁,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8,(20)
前段时间我利用年休假到纽约旅游了一趟。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下了飞机,我乘坐大巴进入纽约市区。在一家酒店安顿好后,我到旅游问讯处拿了一张免费的纽约地铁图,又在便利店花17美元买了张"捷运卡"。有了这张卡,在7天时间内我可以不限次数地乘坐纽约的地铁,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3.
正我去纽约看望朋友戴维,下飞机时,以为他会开车来接我。没想到,他带着我一起挤地铁回家。我问戴维:“为什么不开车来?”戴维说:“在纽约,除了周末远距离的郊游,平时开私家车的人并不多。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还是乘坐公交车和地铁。”我不禁奇怪,美国是生活在车轮上的国家,几乎人人有车,更何况是在高收入的纽约,为何那么多的人不开车?“纽约有发达的公交、地铁和轻  相似文献   

4.
谢芳 《社区》2002,(7):56-57
想借书很容易纽约市公立图书馆在纽约人的业余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繁荣纽约社区文化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成为真正的社区文化中心。要说什么卡几乎纽约市市民人手一张?那就是纽约市公立图书馆的借书证(Library Card)。借书证在纽约使用率非常高,几乎上至七旬老叟、下至黄毛小童人手一张。之所以有那么多借书证,一是由于有用,二是极易得到。比如说我要去华盛顿旅行,我首先想到的是去图书馆借一册介绍首都华盛顿的书籍,然后要一张公路图,等到旅行结束,便完璧归赵。又比方说我在某餐馆看到一种菜肴,回家后想学,那我首先想到的就是…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去纽约,我惊叹这个世界第一大城市的繁华。与朋友一起逛街归来,他一再叮咛:“晚上千万不要出门,否则会把你对纽约的好印象冲垮的。”这以后我白天出门办事,天一黑就坐在旅馆里看电视,大门不出。后来,从电视上得知,纽约犯罪率极高,贩毒、枪杀、绑架等等,无时不在发生。 以后再到纽约出差,我都是谨慎又小心,倒也平安无事,谁知好景不常,不久碰到两件倒霉事,使我在以后的  相似文献   

6.
两种生活     
邵俊源 《社区》2008,(8):22-22
两年前,我离开纽约大街来到非洲西海岸。多年来我一直在纽约顶级夜总会和时尚界谋生,自私。放纵是我生活的写照。但是我却郁郁寡欢,我的生活急需一个改变。我问自己:“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8,(20)
单位派我到美国纽约学习一段时间,我住的地方面对一个规模不算小的坟场。像不少西方国家那样,纽约大型的坟场都在郊外,唯独小型坟场却在闹市中。作为纽约的第一个教堂,它位于闻名世上的百老汇大道,直指赫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我去美国纽约旅游,吃了几天西餐后胃实在受不了,导游王先生便提出带我去吃火锅。"冷天吃火锅当然是很爽的事情,可在美国也能吃到火锅吗?"我好奇地问道。"火锅对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小肥羊’、‘卢记’早就在美国开了店。现在纽约的火锅店多得很,你可以吃到美式火锅。"王先生笑着说。王先生开车带着我在繁华的纽约大街上七拐八绕,终于在一家气派的  相似文献   

9.
杨叙 《社区》2005,(10):31-31
今年,又一轮争办奥运会的热潮在一些世界知名都市中掀起。此番争办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包括巴黎、莫斯科、马德里、伦敦和纽约,而我正好在这个时候来到纽约。纽约市民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具有鲜明的纳税人意识,对于城市和社区里发生的大小事务,他们都会投上自己的一票,责无旁贷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申奥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就数旷日持久的西区体育场之争了。关于究竟能否在曼哈顿西区建设一座体育场以备举办奥运之用,纽约人分成了两大派力量,针尖对麦芒,迄今分不出个高低。我刚到纽约,就被媒体上连篇累牍的辩论吵得晕头转向。支持的…  相似文献   

10.
山竹 《社区》2008,(30):61-61
单位派我到美国纽约学习一段时间,我住的地方面对一个规模不算小的坟场。像不少西方国家那样,纽约大型的坟场都在郊外,唯独小型坟场却在闹市中。作为纽约的第一个教堂,它位于闻名世上的百老汇大道,直指赫赫有名的华尔街,教堂外两侧都有墓地。千万别说有墓地对着的街就不吉利,华尔街可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宣誓就职之处,也是美国金融界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于丹 《可乐》2008,(5):43-43
1845年,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俩,来到纽约谋生。兄弟俩商量如何才能够活下去。哥哥有一技之长,做的泡菜非常好。弟弟年纪小,什么都不会。哥哥说:"我们外乡人在纽约这个都市太难生存了,我想去加利福尼亚,可以种菜,继续做泡菜。"弟弟想,反正我也没有手艺,索性留在纽约,白天打工,晚上求学。他学习的是地质学和冶金学。  相似文献   

12.
一年夏天,我到纽约出差。一个周末,美国同事科斯蒂带着我和她11岁的儿子丹尼尔,去纽约郊外的佐治湖度假。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40分钟后,我们上了一条乡间公路。确切地说那是一个大坝,有两米多高,路边围着约一米高的绿  相似文献   

13.
纽约的微笑     
陈敏 《21世纪》2010,(3):24-25
初识纽约我是带着一脑袋关于纽约的道听途说来美国的。传闻自然是毁誉参半。飞机在天空做了最后的盘旋,开始下降。外面天已经黑透,透过弦窗向下看,只见灯火璀璨流金溢彩。  相似文献   

14.
旅美散记     
1997年我曾到女儿上学的康乃尔大学所在地——美国纽约州因斯卡市,居住了将近一年,将一些见闻和感想随手记下,献给读者朋友。 走马纽约,踏上国际领土 来到美国的第二天,我们就去了纽约。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我们对纽约的第一印象便是进了楼海。但见高楼大厦林立,楼高都在四五十层以上,真是遮天蔽日。其次是车多,川流不息,目  相似文献   

15.
谢芳 《社区》2001,(3):64-67
我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居住过三年,其间只搬过一次家,使我有机会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国社区文化。在美国社区文化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区居民热心为社区服务的精神。不论我曾经居住过的纽约市上西区(Upper West Side,隶属曼哈顿第七社区),还是我搬家以后居住的茉莉小丘社区(Murry Hill,隶属曼哈顿第六社区),社区的居民都尽自己的能力为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6.
谢芳 《社区》2001,(Z1)
我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居住过三年,其间只搬过一次家,使我有机会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国社区文化。在美国社区文化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区居民热心为社区服务的精神。不论我曾经居住过的纽约市上西区(UpperWest Side,隶属曼哈顿第七社区),还是我搬家以后居住的茉莉小丘社区(Murry Hill,隶属曼哈顿第六社区),社区的居民都尽自己的能力为社区服务。 学校从小培养孩子“回馈社区”的理  相似文献   

17.
谢芳 《社区》2002,(10):59-62
美国地域辽阔,居民住房情况大不一样。大城与小城镇不一样,城里与郊外也很不相同。1997年到1999年,我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居住了三年,自己搬过一次家,也去过许多朋友家。本文从我所见所闻谈一谈纽约人的住房现状与时尚,并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一下中美住房文化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纽约生活多年,加之从事物业管理,所以对美国城市社区生活中,居民如何看待物业服务有些体会。通过浏览国内的报纸(在纽约可以订到),得知物业纠纷成了国内新建社区中的主要矛盾,所以想谈谈纽约人如何处理物业费的问题。对于交物业管理费,我觉得美国人有三个概念很清楚:一是  相似文献   

19.
申国强 《社区》2012,(27):56-56
十年前,我和妻子到美国纽约去打拼,把年仅八岁的女儿留在国内,由我的父母来看护。 女儿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妻子思念女儿,就在放暑假时,借出差的机会,把女儿带到纽约来度假。女儿从上小学开始,各科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我和妻子一直很内疚,认为这是我们长期不能和她生活在一起造成的。因此,到了纽约,我们也没有忘记提高她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1979年,我第一次到中国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代表团任职。此前,我虽然曾在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工作过六年,对国外情况有所了解,但对美国和联合国却知之不多。由于当时北京到纽约没有直达航线,我们乘中国民航飞机取道巴黎,然后转乘美国航班飞往纽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