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行于欧美的“文化研究”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理论的一种知识转型,其与阿尔都塞等人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的新的历史境遇中对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新思考有着密切的深层关系。文化研究曾历经过俄苏知识分子对“民粹文化”的发掘、列宁关于“两种文化”的论断、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问题的阐发,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等一系列学说的演进过程,最终才形成了以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倡导为核心的“文化研究”这一全新的知识领域。文化研究倡导者的目的主要在于,走出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二元式“阶级对抗”思维模式,以工人阶级自主创造的“工业-大众文化”为基础,借助“文化协作”的政治实践来推进现代社会趋于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着手探讨这一个课题的时候,必须同时想到一个严峻的理论命题和一个同样严峻的社会事实。这个严峻的理论命题是:“社会主义文化”是处于基本上还是以“资本主义文化”为表现的当今“世界文化”之中的。或许我们仍可以把“社会主义文化”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对立物来加以考察,但随着我们的“一国两制”和苏联的“新思维”的提出,两者的关系显然要更为复杂。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不由分说地为一切主义的文化打上了烙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将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矛盾在特定地区的表现。分清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从历史决定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角度加以说明,是今日时代提出的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开创了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先河,被学术界公认为研究"文化产业"问题的起源。尽管阿多诺是在否定的层面上来阐释技术理性统治下的整个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但是阿多诺关于文化与工业、艺术与技术、文化工业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论述,对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实践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国应在文化改革创新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注重实现经济效益与思想价值相统一,注重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文化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4.
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最早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在现时代更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新的文化发展状况要求我们对“文化工业”理论重新进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竞争”观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竞争观念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应把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区别开来,把“竞争”变换为“竞赛”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直面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詹姆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晚期的文化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创建了著名的文化乌托邦理论。虽然称之为“乌托邦”,但这一理论却与传统的乌托邦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不仅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处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对大众文化的生存、兴盛及其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大众文化承担着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深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章士钊在比较工业国与农业国、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区别后,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开出了“以农立国”(简称“农国论”)的救治药方。“农国论”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市场化和都市化持抗拒和排斥态度,集中表达了其对资本主义弊端的鄙弃和对中国农业文明的怀念,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带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儒学宗教复位论调的高度上扬,一方面是精神文化需要生成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关理论廓清儒学本质,明确儒学的发展样态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置;在科学辩证地对待儒学的基础上,推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成就,完成儒学的现代转型。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气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0.
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 ,提出资本主义后期金钱资本权力下降而知识文化资本上升 ,提出“专家治国论”,统治阶级不是金融资本家而是各行业专家。本文认为无论社会分层如何变化 ,只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性质不变 ,资产阶级政治家掌权的性质就不会改变。贝尔企图用对后工业社会的划分来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马列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巩固自己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还必须开展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逐步改变由旧的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为我们的思想文化革命指出了唯一正确的道路。但“四人帮”反党集团却歪曲、篡改马列主义,提出一个所谓“张春桥思想”的“全面专政”论,叫嚷要消灭一切旧观念,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切”实行“全面专政”,“文化部要成为意识形态的公安部”,疯狂反对“双百”方针,大搞资产阶级文化专制主义。他们力图把思想文化领域变成他们一帮独霸的天下,把社会主义的文艺变为篡党夺权的阴谋文艺。他们这种反动言行,不但在思想理论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而且严重地破坏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文艺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特别是美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国力,正在竭力拓展世界思想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内在特征。分析认为:吉登斯超越左与右、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用伦理社会主义规训资本主义来建构的“第三条道路”政治是“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这种在超越中复兴则是“第三条道路”的鲜明“后社会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红色地铁”将红色文化融入地铁空间,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渠道。“红色地铁”通过嵌入式“看见”、直陈式“劝服”以及流动式“捕捉”使主流意识形态进入公众日常生活,即通过空间嵌入将主流意识形态置于公众视觉审视的中心,通过空间修辞增强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通过空间延伸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然而地铁空间中消费主义的渗入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冲击,以传播消费主义为中心的商业广告与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中心的“红色地铁”之间形成空间竞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断通过空间渗透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空间争夺。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应不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的生活空间转向,使主流意识形态牢牢占据日常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部分提出了“中华文化”、“文化创新”等新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等新观点,首次创造性地把意识形态纳入了文化建设的大视野,并阐述了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等重大理论问题。这些论述带有鲜明的理论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是我国现阶段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行动纲领,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 2 1世纪 ,中美关系的新动向引起了学术界对中国“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政策的又一次讨论。所谓“韬光养晦” ,是指中国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中国只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国家就能够稳定发展 ,能够实现现代化 ,进而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但中国不要在国际上去论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如何优越 ,不要去进行意识形态的论战。在当今时代 ,中国在处理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处理大国关系问题、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时 ,仍应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论述 ,科学地阐明了“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为我们深刻认识并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指明了方向。新型生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生育方面的理论、观念…  相似文献   

18.
“全盘西化”是热衷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心目中的“真理”,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一切领域,都按西方资本主义的一套行事,这种主张,在理论上可从不同的方面予以驳斥,笔者仅就其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作初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资本主义后期金钱资本权力下降而知识文化资本上升,提出“专家治国论”,统治阶级不是金融资本家而是各行业专家。本文认为无论社会分层如何变化,只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性质不变,资产阶级政治家掌权的性质就不会改变。贝尔企图用对后工业社会的划分来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工业”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控制形式 ,它使艺术丧失了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功能。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语境的产物 ,中国当代通俗文化不同于文化工业。对这一理论不能机械搬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