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富于启发性的引导和激发,达到对教育对象进行有效灌输的目的.一方面需要从理论上和学理上继续深入分析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获得感"为目标,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刘鑫  马三喜 《国际公关》2021,(23):109-11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理念宣传力度的加深,法治教育作为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因其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被广泛重视.而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始终为人所称道.基于此,高校在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教学研究方面应该从以下教学过程的主体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拓展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摸索形成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题教学与讨论教学相结合的对分课堂式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知行合一式教学”的“全方位立体”教学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蕴藏着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目标、增强斗争本领、提高奉献意识的教育价值,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和耦合性。思政课教师要设置相应的专题教学,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真理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高度的契合性,该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现了灌输启发统一论、接受与态度改变论和素质素养要素论的要求。线上教学重在对“五观”“是什么”的灌输,线下教学重在对“五观”“为什么”的启发以及对“五观”情感的培育。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使学生改变错误的态度,确立正确态度,接受“五观”并内化与其相应的意识,为提升运用“五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即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实践,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一)理论性《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  相似文献   

8.
对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调研结果表明,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存在重复之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有效衔接,克服简单重复;按照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认可和接受,达到教学实效性。解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效衔接途径,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全程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不同层级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机制,突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型特色。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最先尝试教学改革的课程,分析"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不仅有利于提高"基础"课程本身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实效性,实现育人功能,对整个教改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树立大学生崇尚廉洁的思想意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是高校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了廉洁文化教育的多方面内容,可以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法治等方面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到德法课教学里。通过与德法课课堂教学相融合、与实践教学相整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德法课教师团队等方式,研究探析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德法课的实现路径,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梳理,归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教育中关于"灌输"理论的研究与争鸣是我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对这个富有社会现实意义与未来教育具有探索价值的理论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灌输的本质、灌输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灌输教育的定位、方法、效果等方面,本文试图在综述各家看法的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遵循。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课程,贯彻好、落实好、阐释好、传播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育人、培师和建课的重大价值。因此,需要在“精定”融入契合点“、精建”融入素材库“、精致”融入细节面、“精思”融入目标体等逻辑思路指导下,通过学理阐释为融入提供教学理论基础、深学细研为融入提供教学内容框架、集体备课为融入提供教学动力、“金课”建设为融入提供良好契机、优质平台为融入提供资源支撑等方面探寻融入路径,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如何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要求,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践履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出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传统文化进课堂、大学精神进课堂、优秀校友进课堂、名师教授进课堂"以及"走出课堂进实验室、走出课堂进社区、走出课堂进乡镇、走出课堂进企业"的"四进四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概念,这种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实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确立课程的逻辑主线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配套教材共出版了9个版本,其逻辑主线的确立和科学表述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综合考虑《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材的逻辑主线、“20方案”对本课程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特质契合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需要等多种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应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逻辑主线。科学认识教材各部分内容与逻辑主线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全部教学安排都紧紧围绕逻辑主线展开,更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独特作用。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为人服务”的课程定位,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凸显课程的真实性和针对性,构建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实践体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加人 WTO“满九晋十”之际,以法治的视角认真回顾与反思中国的得失具有重要的 意义。随着国家之间的高度依赖与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概念的提出,国际法治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理性抉择。作为国际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WTO法治是国际法治的典例。和普遍意义上的法治一样, WTO法治也具有价值性与工具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之间的差异。WTO法治具备普 遍意义上法治的共性,但又与国内法治存在差异。WTO争端解决机制是 WTO法治体系的主要支柱,其视 野中的一系列“归零法”案件的来龙去脉折射出 WTO法治的面相。然而 WTO法治亦有限度, WTO法治的 完善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主权理论提出了挑战,故而有必要重塑主权概念。WTO法治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对中国法治进程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同时中国法治与 WTO法治之间相互砥砺并产生良性互 动亦非常重要:须积极利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把握契机对中国法治推力进行 整合。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知与行的分离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基础》课知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在回归理念上下功夫,领悟课程真谛,实现知识传授理念向素质提升理念的转变;在传授"真知"上下功夫,甄选教学内容,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变;在启发自觉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实现由学习知识向培养信仰的转变;在指导行为上下功夫,注重实践教学,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变;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教师以身作则,实现言教向身教与言教相统一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课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本文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