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论语》两个英译本比较看翻译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翻译理论在文化层面对翻译所作的反思可以解释《论语》不同时期英译本的巨大差异,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论语》理雅各译本和安乐哲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认为理雅各译本是基于文化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语言翻译代表作品,而安乐哲译本是基于多元化理论的文化翻译典范。安乐哲译本的存在,证明了文化翻译不仅是一种构想,还是一种事实,因此有可能从安乐哲译本中寻求到文化翻译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孔子通才教育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创立者,至今仍有重要影响。二千五百年来,孔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拟从他关于仁爱、中庸和慎言等教育思想中,揭示其通才教育观的基本内容,为现行素质教育作参考。研究孔子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关于孔子的研究内容丰富,但尚未有专文论述。本文从王氏对于孔子思想以及《论语》所反映的孔子文化、生活、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加以系统地论说,并揭示了王氏于《论语》其他文化因素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论孔子的修辞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孔子的修辞学思想代磊,陈汝东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言论中有许多涉及修辞的思想。研究孔子的修辞学思想对发扬我国的古代文化,促进现代修学研究,以及指导人们的言语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的言论中涉及修辞的地方很多,我们拟就从以下三个方...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学说和行为品格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灵魂。(孔子家语(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共44篇,可作为(论语}等文献的有益补充。1998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张涛博士的(孔子家语注释),对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的研究作了新的探讨。该书首列(前言),将(家语)的由来、流传和真伪分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继而点明其在孔氏家学和儒家思想研究方面不容低估的文献价值。次为正文,原文乃遍览请本择善而从。其注释,首先指明见于何书何篇。行文中保留王肃注…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子思想与旅游文化许宗元“孔子与旅游”应该是孔子研究、中国旅游史与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论题。对孔子的旅游观,可从其旅游德育观、旅游智育观、旅游美育观、旅游社会观、旅游致思观、近游观六个角度认识。孔子的旅游德育观,可见诸苟况的《苟子·有坐》:“孔子观于...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人才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人才的培养造就以及我国古代人才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人才思想不仅具有人才层次观及其划分标准,而且包涵了重贤思想、知人选人方法、任才原则、育才理念等方面。今天,我们应该吸收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弘扬孔子重视教育、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思想,借鉴其培养人才、了解人才、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更好地发展科教文化事业,壮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从方法论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方法论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张腾霄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不是他个人的思想,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他的思想曾受到冷遇或批判,随着时代的前进或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他思想的重要性,成为全民族思想文化的凝聚...  相似文献   

9.
春秋后期异于孔子的思想已经存在,孔子对异端,无论是在政治上、文艺上,还是在学术上、技艺上,都是坚决反对的。孔子的弟子、传人对异端思想更是力加排诋、甚于孔子的。荀传韩(非)李(斯),其对异端思想学说的攻击,直接导致两千年的文化专制主义。由儒转化的程朱理学攻击佛学,也是不遗余力。因而,无论是孔子,还是其儒家学派,对异端思想都是不宽容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从文化认知、文化比较的研究视域出发,对孔子进行了跨文化解读与传播。在史景迁“去偶像化”的观照方式下,孔子被解码、建构为具备鲜明个性特质的人文主义者及令人尊重的教育者形象。同时,史景迁致力于厘清西方一般认知中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诸多误读,并努力唤起西方受众对孔子当代意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孔子的政治、哲学、道德、教育和美学思想等得到了后学的十分重视,研究很深入。但对孔子的言语行为思想论及者却很少,而且颇不深透。孔学研究的资料莫过于《论语》了,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正是这些被后学借以作为研究资料的言语的自身价值却被忽视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其言语体现的。孔子对言语行为本身也是十分重视的。他的言语行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孔子的言语行为思想,探讨其对中华民族言语行为的影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人格和学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两位伟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在思想体系、生活经历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方面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两位哲人在对待学习、人与世界的关系、关于圣贤君子、仁和德、音乐和宗教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指出了二者的异同。同时分析了从十七世纪欧洲启蒙主义者欣赏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到后来的哲学家们冷落孔子的思想体系和中国文化的原因,指出应该公正地评价孔子,因为孔子的思想可以为现代世界指出一条将西方的追逐成功、个人主义同东方的集体主义思想、东方的人性、东方重视自然的思想相结合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学宗师 ,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哲学、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巨大影响 ,当然是自不待言的。即使在语言理论上 ,其成就也是不可低估的 ,尽管这些理论可能还是比较零星的 ,但他毕竟提出了不少语言学思想 ,这些思想影响了从战国一直到清鸦片战争以前整个中国封建文化时期 ,有的甚至在现在看来仍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研究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时 ,不能不研究他在语言学理论方面的建树。把语言问题和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 ,这是中国先秦时期语言理论的一大特点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孔子的正名说。关于孔子的正名说 ,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与儒道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作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有研究的一位,从19世纪80年代起经常研读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人的著作,亲自翻译《道德经》并写了评论孔子、老子的文章。在20年当中所撰写和编辑的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理论的著作有近十种。他承认所受到的影响,从孔子来的是“很大”,从老子来的则是“巨大”。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就有从儒、道学说中汲取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孔子做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及儒学创始人,身处社会大变革时代——春秋末期,其哲学思想及教育思想充满了矛盾性。具体表现为天命观、鬼神观、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之矛盾,以及对教育作用、教育对象、伦理道德等教育问题的认识之矛盾。孔子思想诸矛盾之形成,有其主观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取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科学地分析孔子思想的矛盾性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孔子及其思想,进而科学地运用及扬弃孔子思想,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6.
孔子修辞观的经世风格与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修辞观的经世风格与伦理精神鲁金华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与文化的集大成者,儒家学派的鼻祖。孔子的修辞观同其政治观、道德观,教育观等其它意识形态一样,是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是儒学的经世风格与伦理精神在修辞学领域的张扬与展现。一、“一言而兴...  相似文献   

17.
《孔子家语》在汉代已被载入典籍,堪称传世之作。长期以来,由于其真伪问题悬而未决,《孔子家语》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它是伪书。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陆续发现,《孔子家语》伪书说基本被推翻,其研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对《孔子家语》的研究情况从史料研究、思想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孔子高潮中,吕振羽用唯物史观对孔子的阶级属性、思想体系、思想核心、哲学思想以及孔子思想在孔子生活年代不受欢迎而在以后两千余年思想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较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孔子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孔子研究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孔子高潮中,吕振羽用唯物史观对孔子的阶级属性、思想体系、思想核心、哲学思想以及孔子思想在孔子生活年代不受欢迎而在以后两千余年思想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较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孔子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孔子研究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子和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分别开创了中国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而人是社会的基石,是历史和文明的创造者,因此用人成为了世界上的最微妙、最复杂、最有意义,也是最易见成效的一项活动。如何从博大精深的老子、孔子思想宝库中汲取用人方法和用人哲学的养料,是历代以来用人者和用人部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老子、孔子的用人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