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主义的理念由来已久。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全球公民社会的壮大和全球治理的发展,世界主义的理念也得到广泛复兴和发展。但是,何谓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发展对民族国家形成何种冲击?公民世界主义有何特色?应当如何研究世界主义?这些在学术研究领域都是有待澄清或者回答的问题。作为一种普世性理念,世界主义不仅出现在西方世界,而且也出现在东方社会。对于世界主义的理解可以取道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三种路径。世界主义的本体论体现在行动者之间的交互性上;认识论体现在对世界的开放态度,对其他文化的承认、对话、交流和联合,对世界性问题的集体审议上;方法论则体现在从前提、机制、过程和变迁轨迹等四个维度分析世界主义上。  相似文献   

2.
马克锋 《社会科学》2013,(3):140-146
中国文化中"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大同理想的创设、演绎与传承,无疑是世界主义观的中国版本;西方世界主义的发展演变,说明世界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西方世界主义的核心思想与中国文化精英的最终诉求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美学、文论来说,20世纪乃是一个审美主义思潮挥之不去的世纪.新时期的审美主义思潮从康德开始,又回到了康德,重新皈依了西方启蒙现代性文化模式,其价值取向是明确清晰的,众多审美主义者致力于将美学话语因势利导引入西方现代性文化的意义域.但是,新时期以来的审美主义思潮并不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它大致经历了李泽厚等人的启蒙现代性古典审美主义、刘晓波等人的个人主体论的非理性审美主义和消费意识形态的后现代审美文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构建世界性城邦的理论体系,其中强调了作为世界公民的诸神与圣人之间不分亲疏远近而平等待人的德性,表达了一种道德哲学上的严格的世界公民主义态度。儒家思想传统中存在着一种立足于地域性共同体追求天下大同的思想。在儒家看来,处于自我、家庭、国家和世界等各种关系之中的人,在仁与礼的交互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处理对自我共同体的特殊责任与关照共同体外陌生人的普遍责任之间的张力,从而在道德层面成就一种温和的、循序渐进的世界主义。从根本上看,儒家思想因其包容性强、持久绵长且照拂一切人而更具实践性,也更具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审美经验的本性是什么?它何以可能?关于这些问题,学界历来争论不休.简单说来,可以把争论的各方划分为浅显主义和教化主义两派.浅显主义是由作为"愉快的感觉"的审美经验和作为"愉快的契机"的美的事物这两者的简单表征促成的,而教化主义由于承认美和德性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不会导致浅显主义,而是以与之不同的方式描述美和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深圳为蓝本,就特区审美文化主体的生产、特区审美文化产品的生产、 传括与调节、消费导向等问题,探讨特区审美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 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外国文学领域不乏具有世界主义情怀的作家和作品,但一直以来却很少有论者从世界主义的角度去系统地研究这些作家作品。在21世纪,对外国文学从世界主义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是一种新思路,它能有效地突破后理论时代我们在外国文学研究中所遇到的方法论瓶颈,从跨文化维度拓展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围。这种文学世界主义的视角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检视文学文本内部包含的文化包容思想与跨文化交往诉求,揭示民族文学面具背后的世界文学真实面目和世界主义情怀,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奠定基础,也为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建构一种文化上的共同体提供思路和依据,从而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奠定文化基础。在这一研究中,少数族裔文学是值得我们首先关注的领域,其次可以扩展到对整个外国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审美主义的三大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审美主义一直是一个核心概念,但对它的界定却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规定性和严格的学理性。其实,在"生存"、"艺术"与"现代"的三维关联中,区分并考察审美主义的类型,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课题。审美主义是有关生存与艺术的形而上构想,是有关现代的诊断与救治的方案。审美主义的表现形态是各种理论论述、艺术实践与生活实践。审美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感性审美主义、游戏审美主义和神性审美主义,各种审美主义的关联是其精神价值的本源,这种关联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已遭到致命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语文”运动系指晚清至五四期间的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白话文运动、世界语运动以及国语运动等一系列语言变革活动。工具主义、进化主义和世界主义是这场语文变革的三大动力。在这场语文运动之中,一方面,语文运动家以工具主义、进化主义和世界主义为理论号召,实现了中国语文的现代性转变;另一方面,由这三大理论原则演绎的工具理性、进步原则和世界视野本身又成为了中国语文现代性的内在素质。这些因素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中,又与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成分化合分解,共同推动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界对少数民族主义持批判态度的观点颇为流行 ,认为全球化否定少数民族主义 ,正在使“世界文化”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一论断存在若干弱点。首先 ,少数民族主义与全球经济时代更具相关性 ,因为它为较小的民族开辟了更多的政治空间 ,而且 ,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他们对变化具有调适性 ;第二 ,即使全球化确实导致文化同质性增加 ,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少数民族主义将会消退 ;第三 ,全球文化的规范性理想并非真正意义上全球的和中立的 ,而是非现实主义的。少数民族主义应该被视为与启蒙的世界主义和有指导的经济全球化相容。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审美文化是指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以自由和超越的生命精神、和谐共融的生命关系以及具有审美意味的校园物质环境为特征的高校整体审美化.大学校园审美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对于维护人性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校的审美文化应当通过树立大美育观、培育学校的人文精神、发掘校园主客体的审美潜能等途径来加以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对审美文化、特别是青海审美文化的内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阐释,旨在对青海审美文化形成一种理性认识,以便进一步促进青海民族审美文化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国际政治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作为全球性问题解决方案之一的世界主义伦理观日益受到关注。围绕全球风险、资源分配和国际危机应对等重大现实问题,世界主义伦理观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体现出国际政治伦理的更新。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世界主义是对个体与他者关系的认知与定位,它涉及个体与他者关系中的道德界定与价值判断。在世界主义看来,所有人都有责任改善并丰富人类的总体人性,人类是一个种群意义上的整体,是一种原子式的构成,其中的个体皆为世界  相似文献   

14.
翟石磊 《学术界》2022,(11):60-69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历经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中国看待世界的主体意识和视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主义理念。中国特色的世界主义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中国传统世界观进行的丰富和拓展,既体现出天下情怀、世界一家、命运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时又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应对国际发展挑战、贡献中国治理智慧提供了政治哲学基础和话语保障,形成了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等在内的中国全球治理话语创新。当今时代,全球性发展挑战愈加严峻,中国特色世界主义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方面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早期审美主义思想--中国现代审美主义理论的肇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早期审美主义思想是在西方现代审美主义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以悲观人生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审美超越、审美慰藉、审美救赎(解脱)为逻辑发展主脉.它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相比,具有"现代性";与西方现代审美主义相比,具有"中国性".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6.
依据《论语》和《论语》之外有关孔子的文献,参照“世界主义”这一西方文化传统中具有漫长历史的概念,通过对孔子的思想和实践两方面的考察,可以论证孔子是一位世界主义者。孔子的世界主义是“有根的世界主义”。孔子“有根的世界主义”之中的“根”,乃是以人心人性为基础的作为一种价值原则的“根”,也即孔子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作为道德心灵的“仁”。“仁”的普遍是具体的普遍。从而,孔子“有根的世界主义”不仅具备所有世界主义的基本共识,即超越了地域和族群,更以普遍的人性为价值依归,避免了极端世界主义流于抽象、一般和迂远的问题,而在“理一”和“分殊”之间保持了平衡。这可以说是孔子“有根的世界主义”最大的特点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意图用美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旅游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综合解释,为建立认识论的旅游美学做一些基础工作。旅游是个特殊的笼盖在强烈审美需要中的审美过程,旅游中的审美目的明确、行为自觉,甚至它本身的行为方式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行为艺术。研究旅游审美经验在美学中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消费社会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红 《学术界》2012,(11):183-190,287
作为审美观照和鉴赏活动的一种商业化精神享受的行为和方式,文化消费在我国当下空前繁荣,它重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了审美领域的界限和空间,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使消费主体审美发生了巨大转向,呈现出文化娱乐消费逐渐强势、消费主体向往虚拟、文化审美极度泛化、影视媒介引导快感、媒介遮蔽真实、大众渐失感悟能力等特征。本文试从我国文化消费特征视角,研究消费主体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转向,把握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转向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内容及实施的效果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符合当今世界民族发展的趋势 ,也符合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 ;其次 ,在和平发展这一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下 ,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意识应该摒弃 ;再次 ,多元文化主义它所主张的保证所有民族在各方面的平等 ,是很难真正实现的 ,但它在一段时间内暂时调整了民族之间的关系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