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间的关系分析对股权激励制度的推行意义重大。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中在相关的年份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的全样本的动态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股权集中度降低;在注意提升内部人持股比例,加大激励力度的同时,提高了股票的流通性;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当年的股权激励绩效与公司第一大股东、前五大股东、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激励绩效与国有股比例、非流通股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非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内部人持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股权问题研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股权性质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对国家与企业产权关系的界定.股权的内容及其特征表明,它是不可归类于所有权和债权的一种公司法上的权利,是所有权由静态占有向动态利用的转化.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的过程中,应当树立起股权观念、公司法人所有权观念及所有权向股权转换的观念,解决好股权行使及股权配置中的具体问题.股权观念的变革及国家股权运作模式的完善,是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必由之路,也是奠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论股权     
在公司制企业中,股权与公司财产权相互分离与制衡是现代公司产权结构的特征.这种产权结构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正确界定股权内涵以区别于公司财产权,为两者间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权利架构准备理论前提.将股东权利分为股权及股东参与权将有利于厘清长久已来争论不休的股权概念,真正明确其科学内涵.而从主体资格角度探讨股权取得的相关法律规制,或许能为我们更好地行使股权,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供另外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股权作为股东的一项民事权利,具有整体性、复合性的特点,代表着一定的财产价值,具有可继承性,应遵循概括继承的原则。作为法定的引起股权转让的原因,股权的继承将导致公司股东和股权结构的变化,为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公司法允许公司章程对股权的继承做出限制性规定。但公司章程的约定是否应该有法定的底线,如何平衡公司现存股东与死亡股东继承人之间的利益,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不同控股权性质(国有控股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消除非流通股同流通股的制度性差异,进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论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股权分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具有自身特殊性 ,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夫妻共同股权的分割往往成为难点问题。本文拟就夫妻共同股权的法律特征 ,夫妻共同股权分割应遵守的三项原则 ,共同股权的分割方法以及对妨碍共同股权分割的一方当事人应予以的法律制裁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虽然债权转股权是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化解银行风险的新思路,但是债权转股权本身还存在着许多机制缺陷.为了保证"债转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从法律角度对债权转股权进行全面考察,以期有助于债权转股权机制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股权集中与股权制衡是股权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数理模型研究公司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得出公司适当的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能够提高公司价值的命题。选择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适当的股权集中度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公司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程度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管理层的长期激励问题。从以美国经验为主的国外经验来看,对公司管理层实行长期激励的主要方法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文在探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措施对股权激励带来的影响及目前对股权激励计划的争论,并提出了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熊健奎  杨宇 《学术探索》2004,(11):34-38
股权是公司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股权转让 ,作为股权受让人 ,其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得股权 ,但股权转让能否交易成功 ?受让人能否取得该股权 ?一方面受到转让客体有无权利瑕疵、转让主体和价格等实体性因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受到修改公司章程、变更工商登记和股东名册等程序性因素的制约 ,同时 ,还受到理论与实践悖论的制约。本文就股权转让的制约因素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以期对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股权投资退出制度是资本所有者判断是否进行投资的考量因素,股权转让是通常情况下的股权投资退出形式.在股权投资前,投资人往往通过在投资协议及其章程中约定投资退出权利.股权投资人有权作为股东依据合同和章程确定的转让条件选择其他股东作为受让人转让股权.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9~2012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FCF过度投资的影响和控制。通过单变量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证明不同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会对过度投资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和控制。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股权结构的改进来控制FCF过度投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取得并非尽善尽关,瑕疵股权的转让是司法实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瑕疵股权的表征复杂,其仍然具有可转让性。瑕疵股权转让中一方面需要维持公司稳定,另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善意受让人的合法权益并衡平受让人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同时,我们需要妥善处理瑕疵股权转让后的义务及责任承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是正相关的,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胡加明  吴迪 《东岳论丛》2020,(10):97-113
在企业深化股权改革的过程中,股权分类结构、股权集中度及大股东中不同股权属性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既有文献的结论各有不同。本文选取中国2007—2018年A股1230家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不同股权种类结构、股权集中度程度、股权制衡及大股东中不同股权属性对企业绩效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企业绩效与国有股占比呈"U"型关系,与法人股占比显著正相关,与流通股占比呈"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占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占比超过51%,其他大股东制衡作用凸显,提高其他大股东占比可提高企业绩效,而当第一大股东占比小于34%、34%—51%区间时,增加其他大股东占比会抑制企业绩效提高;提高前五大股东中国有股占比不会一直遏制企业绩效,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会促进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6.
股权无主不仅会使股权财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纷争,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公司僵局,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法学界对无主股权的归属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公司法对此也没有明确规定.科学地界定无主股权的概念并确定其归属,不仅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不同产品市场竞争度下,对股权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高竞争度行业中,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以及股权制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相关系数为正。在低竞争度行业中,股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考察了股权结构安排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安排随生命周期动态变化;股权集中度及制衡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存在生命周期的状态依存性,成长期和衰退期股权集中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成熟期股权集中与企业价值存在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然而被西方推崇的股权制衡正向作用未得到充分证实.因此,应当重视中国情境下股权结构随生命周期演变的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差异的理论模型,然后结合Logit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对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了专门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股权分置制度下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则更倾向于债权融资.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有较明显的影响,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有逆转趋势.本文的实证研究还发现:公司的破产风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前五大股东的股权集中程度等其他因素也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有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国有股权之国家宏观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后 ,国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权益则变相地体现为公司的股权 ,因而探索一种新的国有股权管理模式 ,已成为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之后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领域内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 ,对丰富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股权国家监管理论具有重大的价值 ,它是今后构建国有股权国家宏观监管制度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