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缀“老”和“老”缀词语义色彩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词前缀“老”是由“老”词虚化而来 ,“老”缀及其所构成的原有“老”缀词可大致分为“老1”、“老2 ”、“老3”、“老4 ”四类 ,分别具有“可尊可敬”、“可亲可近”、“可笑可怜”和“可怕可恶”的不同语义色彩 ;新增“老”缀词中除表亲属称谓的可归入“老2 ”外 ,多数语义色彩不稳定。由“老”词虚化为“老”缀是一个过程 ,“老”缀本身仍可再虚化 ,所以 ,“老 +姓”中的“老”已成为词缀无疑 ,而部分老牌“老”缀及其“老”缀词的语义色彩已虚化得不复存在。“老”缀的不同语义色彩是含义丰富的“老”词沿不同方向虚化的结果 ,不能片面地认为“老”缀单纯地起源于“轻慢之词”和“混号”。现代汉语中“老”缀的基本语义色彩是“可亲可近”和“可笑可怜” ,其中“可亲可近”代表了“老”缀的主体语义色彩。表示“可亲可近”这种语义色彩的“老”缀构词能力的迅速增强和“可亲可近”这种主体语义色彩的形成 ,源于正在形成的更加平等、自由、宽松、现代的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浅析词缀"化"及化缀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是个能产性很强的词缀,化缀词是很有特色的词。“化”的粘附能力很强,它可与诸多的实词或词组粘附。各种类型的“化”缀词,据其虚化程度可以分为准虚化的“化”缀词和虚化的词缀“化”。“化”缀词的反义构成中,有特点的是语义反义词和语境反义词。化缀词的政论性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揭示事物发展的说理性,阐释论题信度的逻辑性,表现事物状态的缜密性。  相似文献   

3.
湖南沅江话中语缀“几”和“子”的词汇意义虚化,能产性强,大多构成名词性词语,其构词情况不同于普通话词缀“儿”和“子”。相比而言,沅江话中的“几”和“子”的构词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5.
江苏高邮话中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除了主要作名词的后缀外,“子”还能充当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缀。“子”的词汇、语法功能有构成新词、区别词义、改变词性等,同时“子”缀还有表细琐,表亲切、喜爱,表轻微,表概括、引申等辅助作用。普通话中“儿化”所起的特殊作用,高邮话里由“子”缀来替代。  相似文献   

6.
"者"字组合体由"者"和其他语言成分两部分组成。能进入"者"字组合体的语言成分有: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和主谓短语。但并不是所有这样的词或短语都具备进入"者"字组合体的资格:具有[ 述人]语义特征的,一般都可进入;具有[-述人]语义特征的,一般都不能进入。  相似文献   

7.
河南南阳方言中存在着丰富的以"圪"字为语缀组成的词,文章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进行分类,分别列出其形式,诠释其作用,并与获嘉方言进行对比分析,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南阳方言中以"圪"字为语缀组成的词。  相似文献   

8.
称谓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现象.称谓词蕴含着一定社会文化信息.宁夏话里有丰富的“子”缀称谓词,而且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语义土,子缀的亲属称谓带有不亲敬的意味,非亲属称谓含有贬义的色彩;语用上,它们多用于背称;文化上,“子”缀称谓词蕴含了当地人的群体观念以及人们心目中的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9.
海丰福佬话里的“仔”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地闽南方言里都有一个表示细小义的名同后缀“仔”,其含义和用法相当于普通话的名词后缀“儿”和“子”。“仔”尾在闽南话里使用频率很高且有极其丰富的表义功能和区别词义词性的功能。本文着重探讨粤东闽语海丰福佬话“仔”尾的运用情况,从“仔”的读音,“仔”尾词的结构及其语义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自+动词性词根”合成词中的“自”具备作为词根而非词缀的特点和属性,确定它为词根,而非词缀,因而这类词应归入复合式合成词。在该类复合词中,“自”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或日施事者),与其后面的动词性词根处于同一结构层面,两者有着陈述主体与陈述之间的关系,因而判定该类词为主谓式复合词。  相似文献   

11.
副词“很”修饰粘着动词时很有特色。粘着动词不能单独受副词“很”修饰,后面必须要带上相应的成分。粘着动词受“很”修饰时,后面所带的名宾成分不能用介词结构提前作状语。粘着动词受“很”修饰后,其宾语语义选择受构式制约。“很”修饰粘着动词结构层次为“很+VO”,而不是“很V+O”。  相似文献   

12.
安岳方言存在大量的"X到"类词语。从词性看,"X到"类词语可作副词与动词;从句法成分看,"X到"类词语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和状语;从使用频率看,"X到"类词语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X+到"类词语在安岳方言中的语义丰富,口语色彩浓厚,使用广泛。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价值等角度来分析安岳方言中的"X+到"类词语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状位“新”的分布对象和同现成分为定位方法,按照从句子功能到时间成分再到动词语义的逻辑顺序,逐层精确定位“新”的语义组配规律,据此提取状位“新”的“创现性事件的泛向近时义”。首先,根据语料库调查,精确定位“新”在句子中的分布规律。第二,精细描写状位“新”对时间的选择,指出“新”对时向、时距的选择体现为[+泛向性]、[+近时性]。第三,对“新”所组配的四种动词语义类型和动词语义特征[+创现性]进行正反论证。第四,通过动词在状位“新”与定位“新”之间建构语义关联。第五,说明“新+VP+NP”序列的动名同现规律并提出动词等级序列。最后,结合语言动态变化,指出“新”有再语法化可能。  相似文献   

14.
从语法研究的一个平面来看 ,语义角色是名词性成分在句模结构中担当的角色 ,它主要由动词规定。语义角色是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 ,可逐层分级分类。根据它是否必须在句法结构中出现 ,分为强制性语义角色。其中强制性语义角色为十四个 ,非强制性语义成分为十一个 ,每种语义角色都有自己的句法、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状语与中心词结构(以下简称"状中结构")中的状语的语义指向会因为状语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有些类型的状语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而有些类型的状语的语义常指向动词中心语以外的名词性成分.本文即考察语义指向名词性成分的状语的情况.通过从《王朔文集·挚情卷》中搜集到的约1600个例子,分析归纳出语义指向名词性成分的状语的类型,并揭示这些状语和名词性成分在语义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写湖南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的“子”尾。语音上除了念[tsη^0]外,还可以念作[tε^0],但保留此读法的“子”尾词已经越来越少。在语法结构上,可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量词性成分后面构成名词。也可构成“动词/形容词+下儿+子”格式,表达短时义、尝试义或程度略微增加或减少,如“动下儿子动-动、来下儿子来-下/来一点儿、壮下儿子胖一点儿”;“动词/形容词+人+子”格式的词语大部分相当于形容词,表示使人感觉怎么样,一般都是一些不太好的感觉或感受,前面可受副词“好”修饰,如“好吓人子很吓人、好急人子很急人”。少数相当于名词,如“懒人子懒汉、穷人子穷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动宾结构——“动词 +复杂宾语”。在这种动宾结构中 ,动词所带的宾语必须是一个名词性偏正词组 ,也就是说 ,宾语中的定语是必现的。这种“动词 +复杂宾语”现象主要是动词和宾语互相制约的结果 ,这种制约不但体现在语法上 ,而且还体现在语义、语音和语用上 ,其中 ,语义在大多数场合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不同词性词有不同常模特征规律。名词的具体性、意象性、语义透明度最高,但笔画数最少;动词的词频最高、习得年龄最晚,但感官经验度最低;形容词的熟悉性、主观词频和情感经验度最高,但具体性最低。同时,具体性、意象性和感官经验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只存在于名词和形容词中。13个常模特征可以归为频率、语义、视觉复杂性和词义数四个公共因子,但各因子所主要代表的变量情况在不同词性词之间有相似,亦有不同。另外,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相似性高于它们分别与名词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习得年龄、情感经验度、意象性和主观词义数最能把名词与另外两种词性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加的夫语法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补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这一结构中的“补语”在小句意义的表达以及句法成分组成上的不同。文章基于“形式体现意义,意义为中心”的原则,对汉语学界基本认同的七大类“动补结构”中的“补语”进行了重新描述,得出:这几大类“补语”或者与小句内的主要动词一起表达过程意义,用作小句的主要动词延长成分;或者表示词组内的中心词所体现意义的程度,用作小句内词组中的程度缓和词;或者体现小句的语气意义、情态意义和极性意义,用作小句的操作词;或者体现小句过程所期待的一个参与者角色,用作小句的补语。同时,文章探讨了“动补结构”中“得”字的功能,指出:“得”为小句或词组层次上的引出语,将引出成分的语义指向小句内的主要动词或主语,或者指向词组内的中心词。   相似文献   

20.
“说A就B”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格式,其常规格式是“说A就A”。一般认为,这个格式有“一想到……马上就”的意思,事实上,它还有“极易发生某事或事态难以预料”和“对事态的肯定,态度坚决”的意思。这些不同的语义特征主要是由副词“就”的不同义项和动词“说”的意义虚化导致的。在句法结构上,变项A、B也不仅限于动词性结构和形容词,也可以是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