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自上古开始,中国人自家庭由近及远不断扩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乡里制度,由乡里制度产生出了乡土情怀,家庭、乡里都可以看作是程度不同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是互助的利益联盟。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是乡土情怀扩展了的较大共同体,由家国情怀再扩展到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观念。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并不是对立的。这是我们今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重要价值资源。而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重视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而中日韩三国共同信奉的“忠恕”原则可以作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内涵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文化传承、政治属性、价值共识、国际视野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时代特点。然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衍生出文明趋同现象,使我国的家国情怀培育被动地陷入由西方个人主义、家庭教育边缘化、多元价值观排他斥异引发的培育困境。中国是“家本位”社会,家庭是培育家国情怀的第一课堂。因此,本文从家庭建设的视角出发,通过文史结合、善用全媒体文化传播平台、培育与时代融通的新型家风三条实践路径破解家国情怀培育困局,揭示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凝聚民心的强大精神动力。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光辉,同时也昭示出人民领袖家国情怀的伟大人格魅力。毛泽东的家国情怀内涵丰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思想的理论原点和思想资源;习近平的家国情怀是毛泽东家国情怀的当代形态,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新时代培育家国情怀,要注重弘扬传统忠孝文化,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握中华民族“三个起来”的发展逻辑,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促进家国情怀与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是主流电影重笔书写的主题之一。电影《长津湖》通过多元立体的人物塑造,从家园梦想、家人亲情、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等方面阐释了家国情怀的内涵;通过立体可感的英雄群像、诗意描画的空间形象、见微知著的细节对家国情怀进行具象呈现;并在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交融、历史真实与虚构故事的互释、家国情怀的意象表达中对家国情怀进行了具象表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治国理家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融家庭、国家、人民为一体的丰富的家国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受良好家风家教熏陶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家庭和国家发展现实诉求的积极回应。总体上看,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包括了从家出发、国家为重、民生为先等主要内容,蕴含了深刻的家庭建设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习、研究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可为当今的家庭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香港作家梁凤仪的小说《我们的故事之乱世佳人》在家国情怀、女性成长、地域文化三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审美特征。小说以宏阔的历史为骨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融合起来展开叙事,发掘和展示了当代香港人个体文化精神品格和浓郁的家国情怀。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书写,展现了作者对当代女性的成长之路的思考与探索,既肯定了女性独立自强的现代精神,也容纳了部分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岭南地域文化的书写,不仅承担了推动小说叙事发展和勾勒叙事空间位移的功能,也在文化审美上使作品更富有地域特色,体现了作者对地域乡土的眷恋与依赖。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的提出和广泛使用,凸显了中华民族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家庭”性特征。这一特性是在“以家构族”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即按照家庭共同体的组织逻辑来推动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从长时段角度来看,历史上家国一体文化在形塑王朝体制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国家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随着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传统“家国观”始渐转换为以“家族”的社群形态来建构“国族”。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家庭”框架逐渐成为了中国族际整合和国族建设的独特模式。透过上述历史脉络发现,“家庭”隐喻实际上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家国”属性:“家”是外在的社群形式类比,“国”是内在的国族共同体本质。  相似文献   

8.
家国情怀是一种家国同构、爱家爱国的深厚情愫,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重要精神特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之一。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项全新的时代课题,既可以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中寻找其理论根基,又可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探求其现实依据。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家庭、高校和社会等多方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才能使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继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9.
“修身在齐家”指出,只有通过修身培育道德感,才能营造道德的家庭生活,为个体实现其人生价值提供立足点。“治国在齐家”表明了儒家“家国同构”的基本内容,即,伦理理论上“家国同理”;社会观上“家国一体”;在政治生活中必须以“大家”为重,以“恕道”为行为指导。“平天下在治国”则突出了“家国同构”的文化含义,即,文化价值观的合理化对于实现一个“德风开放”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具历史底蕴的人格素养和情感,也是学生精神价值观层面的最高追求,是形成独立思想的关键之一。而面对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代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应提升家国情怀。因此,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价值观引导,提升文化自信以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思想认同感,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星云大师的回忆作品《合掌人生》在本质上是一位老人在一种“知命”的哲学状态下,对往事的脉络所做的梳理和对曾有过的心路历程的交代。它将个人命运置于历史背景之下,家国情怀、命运感、历史感贯穿全书,同时剥离了传统僧传的神圣化叙事,而替换以一种平实的书写,并且灌注了对人性的宽容与理解,以及与“人间佛教”相符合的哲学、道德、伦理观念,展现出一种“善”的生存模式,同时也完成了对真实性的建构。这种模式因为其“人间性”,并不因作者的宗教身份而显得遗世独立,反而对读者来说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和延续性,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追求,表现为人们对家庭、国家、民族极深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毛泽东和习近平都在特定的时代,诠释和展示了他们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家国情怀的基础上,又结合新历史时期的背景和任务,对家国情怀进行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蕴含着由家延伸到国的递进圆融关系,其形成既是对优秀传统家国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对中华儿女奋斗历程的省察与总结,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研判与回应。其内涵要义主要包括以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为基本要求、以爱家与爱国相统一为核心内容、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共建为践履路径三个维度。从个体、社会、国家、世界来看,这一论述在于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道德准线、培植清正淳朴家风民风的价值导向、筑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根基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本刊九○年第三期上发表了《试论中国封建社会家国一体化的形成》一文,阐发了中国封建社会家国一体化的出现和形成,从“父权制”产生到“子袭父位”的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到秦始皇一统天下,西汉王朝在思想上强化君权意识,用“移孝于君”、“孝忠一体”将家和国在更深层次上联在一起。自西汉至清末,家国一体化一直作为封建统治者遵循  相似文献   

15.
家国观念与中国人的总体性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家国情怀不仅从道德价值层面强调亲情、家庭的重要性,而且将其视作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实现文化革新的重要突破口。文化革新最直接的体现是观念革新,家国观念从封建社会的强调国家的权威性,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说明中国的家国观念有其本身顽强的生命力和所属的发展环境,是一个不断蜕变和形塑的过程。面对新的环境,家国观念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需要家庭和国家之间相对社会地位的修正。  相似文献   

16.
“出轨”是凌叔华20世纪20年代作品的重要主题,《酒后》与《花之寺》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两篇小说在“出轨”的发生、对象的选择及夫妻之间的性别权力博弈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出轨”揭开美满婚姻表象下个人隐秘的情欲流动,凌叔华的这两篇具有互文性的“出轨”小说,在书写具有现代意义的夫妻日常家庭生活的同时,也呈现了中上阶层男女在新婚姻关系中的心理状态、权力博弈与自我形象塑造,让后来的人们得以窥见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家庭”中交叠传统与现代的性别关系与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17.
家庭的观念与家庭的发展,永远缩印着人类历史的变迁。一个人性格心理的形成,乃至于生命力的强弱,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前进与倒退,富强与衰败,家庭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这一切在中国尤为突出,至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家庭,象在中国那样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正因为这样,五四作家和五四小说对家庭表现出特别的关注。 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展的差序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个人的社会性首先体现在家庭关系上,由家庭来定位。传统的中国社会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和放大。作为伦理思想的主要载体,家庭与伦理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从家庭的基础上发展出伦理思想,伦理思想被制度化以后,复成为家庭的精神支柱,彼此互为依存绵延至今。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指家庭服膺的原理可通于国,这是后来“孝治”思想的起源。《大学》说得更明白:“家齐而后国治。”“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无异于将国家的精神命脉系于家庭。  相似文献   

18.
"家国情怀"作为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思想,不但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且蕴含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思想,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并通过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台湾“美文”传统的主要开拓者,张秀亚创新性承继五四现代抒情散文传统,建构了当代台湾古典抒情传统书写典范。其创作以自然书写及人文关怀为核心,在萃取现代文学技巧的同时,立足抒写民族“自己的感受”,将中国文人传统与女性特质书写融汇一体,建构民族性散文理论体系,在形式与思想内容上皆呈现出浓郁的中华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20.
王旭烽的《家国书》叙写了宁波鄞州马、翁、沙、沈四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职业身份和社会影响各不相同人物,生动展现了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信念而奋斗、奉献乃至牺牲的光辉业绩,热情讴歌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怀。全书充满着为国家命运而积极献身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操,高扬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英雄主义崇高旗帜,洋溢着爱国爱家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作者把深刻的历史内容、鲜明的思想情感和生动的文学描写加以高度的融合,尤其是艺术上自觉的创新追求,使《家国书》成为当今史传文学中一部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