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第五代”的命名具有新历史主义特征,在整合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的同时完成了“第六代”导演命名的修辞预设。第五代电影的空间美学激生出第六代的创作冲动,却反向促使后者有意淡化线性历史的叙事惯性。第六代电影的“小众”化特色遭到市场冷遇,引发了第六代导演创作转型后产业应对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爱德华·苏贾的空间理论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第三空间”理论和“作为他者化的第三化”批评策略,而且还结合空间女权主义批判、后殖民批判以及都市研究批判来验证自身理论的有效性。苏贾的理论始终强调融历史性、空间性、社会性三者为一体的“三元辩证”思维和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对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都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后殖民理论,探讨《孙行者》中“混杂”文本的政治内涵和文化意义,分析这些“混杂”文本在重构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混杂”策略,《孙行者》强有力地颠覆了美国主流话语权威对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化描写,试图实现对华裔美国人“第三空间”的身份重构.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诗人的“诗眼”来透视和指陈后现代主义;在此基础上,说明和描述了自己的“第三自然螺旋型架构”理论世界,并以“零度创作”观念、诗人创作思想、时空间造型的统化力及永恒的真理的引力丰富之,从而构筑了诗的立体理论工程。  相似文献   

5.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区域间社会互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随着居民参与能力和信息技术渗透水平的不断提升,日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空间跨度、空间遍在性和区域交互趋势,可能构成第三次分配新的矛盾维度。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强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衔接管理、构建跨区域第三次分配的整体推进框架,成为新时代我国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的必然选择。我们需要在深入考虑第三次分配的空间性质基础上充分认识跨区域第三次分配的战略价值,并结合第三次分配当前的演进趋势与历史条件,积极推进明确政策功能定位、引导不同收入群体的空间整合与双向流动、完善社会参与的空间引导与激励机制、提升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的资源承接与内生转化能力、强化多种互助形式的区域集成与精准配置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乡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诗学的立场,刘庆邦“保姆系列”性别化、底层化、身份化书写,开掘了“保姆系列”家庭化空间的生存面影.经由保姆视角“性”的私密化与“婚姻”梯度化深层结构设置,揭示了空间表征的权力话语对其生存与身份的文化规训意识,建构了空间意象化的城市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7.
汉语空间特质的研究需要加入时间的维度。它并非没有时间,而是将时间“空间化”了,呈现出汉语“时间空间化”的特质:从“象”的角度看,汉语“时间空间化”表现为孕育性时刻的象的建构;从“意”的角度看,它表现为空间并置的隐喻诗性空间;从“情”的角度看,它是“现在时”的当下感和超越感。汉语的“时间空间化”与古代诗学形成了逻辑清晰的因果关系。这使得汉语本身天然就具有诗性和艺术性,也是古代诗学能够独步世界文学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原则主张,公民对其自愿披露给第三方的个人信息不享有合理的隐私期待。在满足“案件涉及的隐私权属于信息性隐私权”“公民‘自愿’披露个人信息”“第三方适格”等适用条件时,第三方原则将会在刑事侦查案件中得到适用。由于存在“将隐私错误地视为‘秘密’”“不符合公民的合理隐私期待”“不合时宜”等问题,第三方原则受到了美国法学界的强烈批判。2018年的卡彭特诉美国案严格限制了第三方原则的适用范围,并为联邦最高法院进一步修正第三方原则埋下了伏笔。早在卡彭特案之前,美国各州就已经开始抵制第三方原则。卡彭特案之后,犹他州议会迅速通过了保护公民存储在第三方的电子信息和电子数据的立法。为了在兼顾公共安全的同时为公民的隐私权提供应有的保护,有必要在借鉴加拿大经验的基础上,对第三方原则进行合理修正。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五代导演”由于没有传统和历史两大包袱的重负,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审美空间。张艺谋在从影的艺术实践中,既体现了第五代导演全新的电影意识和鲜明的主体意识,又能求新求变。表现手法的极致化,题材、类型、美学风格的变化,无不渗透着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因素,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威尔第式男中音”是歌剧《弄臣》第一主人公黎戈莱托在歌剧舞台陈述空间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威尔第用独具个性的音乐旋律、宽广的音域、声乐色彩丰厚而富有弹性的音色和以极具戏剧性表现力的歌唱与表演揭示人物复杂情感、塑造角色鲜明性格,极为成功地塑造了黎戈莱托这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1.
列斐伏尔关于三种空间的理论与福柯关于城市的异形地志学分析对于研究城市美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城市美学研究主要由具体的城市建设美学和思辨的文化研究两方面构成感性城市和观念城市二元对立的研究方式,其共同前提是城市空间统一性的预设,而忽略了城市空间的混生并置特征。从第三空间观念产生的第三种城市美学打破了传统美学预设的统一空间观念,转向关注异质空间(异托邦)在当代城市空间中的存在及其意义,从而将城市美学研究引向面对实际空间的异形地志学研究。这种研究打破了乌托邦化的城市想象,注意到城市"后台"的存在及其意义,因而有助于深化认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现实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第三条道路”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福利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坚持“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建设社会投资型国家,实行积极的福利政策。“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是顺应形势对原先福利制度的调整,有科学和进步的意义,其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蒙古国最重要的“第三邻国”,美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推进的重点,而基于亚太战略的考虑,美国也非常重视与蒙古国的关系。随着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不断推进,蒙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两国基于“共同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全面伙伴关系”正在不断发展。文章从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的蒙美关系实践,并解析其内部动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政策企业家理论在美国诞生后,迅速普及并应用于西方世界。20世纪末,该理论被引入中国,随之开启了一场“中国化”历程。然而,政策企业家理论只是西方深化“资本干政”的新策略,并不具有普适性。实质上,随着现代资本主义政党政治、选举政治和议会政治等屡遭民众质疑,利益集团总会另寻一个更安全隐蔽的“代言人”,因此所谓“政策企业家”这一新的政治参与主体,就是在总统、议员、党派等之外建构生成的“第三种人”。我国公共政策生成的制度环境与西方国家差异明显,根本无法为这种人提供活动空间。盲目将其理论“中国化”,势必损害我国政策制定的公正性,损害有志之士参政意愿甚至危及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也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的三个“全过程”——人民参与、民主集中和民本民生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5.
世纪初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我国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着基础数据现势差、违法占地合法化、城镇规划“大跃进”、服从发展调布局、服从需要调现状、“挂钩”制度漏洞大、规划滞后非“龙头”等诸多问题,提出第三轮规划修编应以核实基础数据、全面清查违法占地和崇尚理性发展理念为切入点,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制建设和突出其权威性为保障,严把“挂钩”制度关,倡导“以人为本”的规划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16.
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席卷西方社会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是西方社会民主党人的主要政治主张 ,法国也不例外 ,但与众不同的是以若斯潘总理为代表的法左翼社会党人提出 ,法国必须是“法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也可称作“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 ,本文分析了“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的思想来源 ,法国实行这条道路的“共治”社会背景 ,以及若斯潘当政后所推行的强化国家对市场干预 ;“要市场经济 ,不要市场社会” ,“大胆实施私有化” ,“强化就业力度 ,实施每周 35小时工作制”以及提倡“社会公平、公正和团结”等系列措施。但若斯潘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实践不过是法国和欧洲政治“左倾化”的反映和概括。  相似文献   

17.
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第三代》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作为鲁迅弟子,萧军创作深受其影响。与鲁迅相识相交时,萧军仅是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没有形成成熟完备的技巧与风格,创作上有着较强的可塑性,鲁迅巨大的人格精神魅力和具体入微的指导,对萧军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代表作《第三代》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不乏“鲁迅式”的闪光。  相似文献   

18.
1935年,自称“第三种人”的杜衡、韩侍桁、杨邮人等作家与左翼之间不断发生争论并趋于对立,其在文坛的生存境况也逐渐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成立星火文艺社并出版《星火》月刊,用重述自己的文艺理论和与鲁迅等左翼人士互相攻讦等方式,力图引起文坛的关注,改变自身在文坛的不利局面,但是这些自救的努力并没有取得这些“第三种人”集团成员自己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常常发生“失灵”的情况,这必然带来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第三只手”,这就是伦理道德。这种伦理道德筑基于以人为本,诉求于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因而拥有巨大的活力和推动力,实在堪称“第三只手”。  相似文献   

20.
公平责任历经《民法通则》第132条、《侵权责任法》第24条、《民法典》第1186条的发展,由一般裁判规则变为转致规范,以限制公平责任的适用。对于公平责任的司法适用,由起初的“滥用”到现在的“节制”,以确保公众的行为自由,践行公平责任所蕴含的正义理念,但公平责任仍有其独立价值与适用空间。以公平责任的变迁、适用条件、适用状况为视角,明确公平责任严格适用的应然立场。在《民法典》实施的背景下,公平责任适用类型法定,法院可根据公平原则裁量案件,探索公平责任适用的新类型,为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提供有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