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篇小说《枭河桥记事》之所以有着扑朔迷离的叙事效果,其中的第三人称不可靠叙述功不可没。文章从韦恩.布思有关不可靠叙述的原初概念出发,借助费伦有关不可靠叙述的三大轴(类型)理论主张,探讨《枭河桥记事》中第三人称不可靠叙述对读者和叙述者的间离作用,拨开不可靠叙述的叙述迷雾,找到文本中"泄露天机"的"细节"。文章分析《枭河桥记事》中第三人称叙述的不可靠性在事实/事件轴上的动态变化,阐释叙述者对隐含作者在价值/判断轴上的背离所带来的不可靠叙述而产生的反讽,揭示在知识/感知轴的不可靠叙述所蕴含的主题意义,体悟不可靠叙述在小说艺术表达中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论文选取谭恩美代表作品《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从"不可靠叙述"、"叙事视角"和"反讽"角度着手文本分析,试图走出以往国内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存在的重文化轻文学的误区,从而让读者体悟到华美文学叙事艺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不可靠叙述是纳博科夫作品中的一个鲜明特征,他利用这一叙述手法在文本中深藏反讽,造成出色的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4.
约翰·契弗( John Cheever)是当代美国文坛以描写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的郊区文学家。作为一种重要的叙述策略,“不可靠叙述”在其绿荫山系列小说中被广为采用,对小说主题意义的表达和审美效果的产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契弗郊区小说中“不可靠叙述”给读者带来的反讽、陌生化和同情阅读效果及由此而产生的小说文本张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尤利西斯》中的互文性是乔伊斯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文本广泛引用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圣经》、莎士比亚戏剧以及乔伊斯的其他作品的情节和语言,借助古代欧洲经典文本中的语言、情节和人物,从不同角度展现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原同古代欧洲文明间的冲突。文本中的互文性突出了小说的反讽意义,从而深刻揭示了反英雄主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有关叙述不可靠性的分析,论述戏剧与小说叙事交流模式及其叙述不可靠性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第十二夜》剧本文本中奥丽维娅和托比老爷的不可靠叙述,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在戏剧文本中的功能及剧作者运用这一创作技巧的深层意图。  相似文献   

7.
福特的《好兵》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作品采用固定式内聚焦方式,依靠逆时序的印象及不可靠叙事者进行叙事。同时,反讽的运用也是文本突出的表现手法;当反讽被置于叙事学研究范围内,成为研究文本内部深层规律和结构的方法,来研究语篇之说服力的一种手段时,被称之为叙事反讽。论文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将文本中的叙事反讽分为:聚焦反讽、时间反讽和引语反讽。探讨三种反讽如何进行叙事构成文本内因素的二元悖立状态,形成对表层话语的瓦解和颠覆;如何使文本中的故事升华到审美的高度,彰显反讽在小说叙事形式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被学界尊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名篇,其主题旨归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文章基于语言象似性表征层面对文本展开细致分析,发现小说当中隐含着诸多反讽层面(物理世界反讽、社会世界反讽和心理世界反讽)。诸多反讽特征并未表现出单一的性别政治控诉性倾向,而是生动地揭示了个体生存空间由外向内被逐层剥离的超现实轨迹。  相似文献   

9.
选择凉山彝族毕摩文献《?????》(译:《杉林神女经》)作为研究对象,将文本叙事与原型象征结合起来分析,进行了文 化学的阐释。《杉林神女经》不同于作家文学,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民间文学,它是文学叙事性较强的文本。整部经文以“杉” 贯通全文,杉林是孕育神女成长的地方,是文献中不断出现的意象,也是族群经验中反复出现的一种原始意象。那么,是什么 原因让“杉”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叙述主题?杉在彝族人的观念中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都可以从文本的叙述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叙述立场的角度来分析《尘埃落定》。经过分析比较 ,我们发现小说的叙述者采取的是一种民间叙述立场 ,即第三只眼视角与主题先行 ,而叙述的质地又充满了西方现代主义“恶之花”式的病态美。小说反讽式写作使文本具有存在主义的色彩。书中的“傻子”与堂吉诃德一样 ,都属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存在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新移民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歌苓是美国新移民作家的突出代表,其作品创作视野开阔,创作主题丰富。就小说叙事的人称机制而言,严歌苓使用较多的是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她创作的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多采用叙述者的回顾性视角与体验性视角交替登场的叙事模式。相比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具有更大的叙述空间。严歌苓对全知视角和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的运用娴熟自如,其作品因此而呈现出叙述视角和人称机制灵活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美国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在其短篇小说《毁了我父亲的第三件事》中,对重要情节的省略、空缺以及含混的叙述,造成了叙事和文体层面上的不可靠。作者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技巧,邀请读者与文本中人物、叙述者、隐含作者积极互动,以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彰显人物性格的异化。文本中所发生的事件对叙述者"我"的深刻影响,深化了小说主旨,于冷静疏离的叙述中,展现出生活中荒谬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不可靠叙述者"的文学观为理论依据,论述作者与读者的共谋是文学文本建构的基础。认为"不可靠叙述"在文学文本中的审美构建作用,主要表现在能从多种视角表现不同的人生,它比直接议论更容易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而且能构建文学语言本身"含混"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对反讽的成功运用使其超越通俗小说,跻身世界名著之列。文章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傲慢与偏见》中主题表达上的反讽、情节与语言组织上的反讽、人物塑造上的反讽,阐述性反讽、指令性反讽和承诺性反讽进行了具体分析,证明了普通语言学理论分析小说文本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历史反思和罪责问题的讨论一直是战后德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借助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成果,从文学与历史、历史与作家等关系问题入手对德国作家鸟韦·蒂姆的小说《以我哥哥为例证》加以介绍和分析,论述作家以文学文本叙述历史、反思历史的独特方式,揭示贯穿作品始末的主题——罪责与回忆。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两类最重要的叙述者类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只存在于直接引语中,此时的全知叙述者沉默或者隐蔽,将叙述者的功能转让给了他(她)。同样的,在戏剧文体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可以对应于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第二文本的叙述者作为戏剧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叙述戏剧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状态等情况。在大部分戏剧文本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而戏剧中的人物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者承担了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不可靠叙述:从叙事策略到文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靠叙述是叙事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是当前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对于文本叙述可靠与否的判定,修辞派以隐含作者的观念为标准,认知派则以读者的规范为参照,而这两种研究方式的理论争鸣也引发了学界对二者进行综合的理论探求,不可靠叙述研究已然呈现出多维发展的景观。当前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理论探讨,基本上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应突破仅仅将不可靠叙述定位为叙事策略的限定,从文学观念的高度对其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的《变形记》固然表现了人的异化主题 ,但不能因此就断定该作是“现代主义小说”。若从小说文本的内容到形式逐一进行剖析 ,并与现代主义及其表现主义基本艺术特点进行比照审视 ,即可看出 :《变形记》是一篇寓言小说或者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素有"百科全书"和"文体学大全"之美誉。用陌生化理论来分析这部作品有助于加深对小说的语言特色及主题的理解。从全知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三种叙事视角的转换和词汇、语音、语法和语域的语言变异两个主要方面对该作品进行陌生化的解读,以期待更深刻地领略到这部经典之作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20.
福特的<好兵>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作品采用固定式内聚焦方式,依靠逆时序的印象及不可靠叙事者进行叙事.同时,反讽的运用也是文本突出的表现手法;当反讽被置于叙事学研究范围内,成为研究文本内部深层规律和结构的方法,来研究语篇之说服力的一种手段时,被称之为叙事反讽.论文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将文本中的叙事反讽分为:聚焦反讽、时间反讽和引语反讽.探讨三种反讽如何进行叙事构成文本内因素的二元悖立状态,形成对表层话语的瓦解和颠覆;如何使文本中的故事升华到审美的高度,彰显反讽在小说叙事形式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