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邓小平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发展经济解决问题”是其治国思维方式的两个基本取向,而以抓经济、讲政治,用物质利益原则、责任制、“实行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等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是其治国方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物质利益的矛盾,也就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算是一个陌生的问题了。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备个方面的社会活动都在同物质利益这个问题打交道,正如列宁所说,它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列宁全集》第13卷113页)而且还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已讲三十多年了,并且经常地讲,三者利益要兼顾、要结合、有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今天,再提出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些陈旧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正> 人的问题是历史观的一个重要问题。六十年代以来,在批所谓资产阶级“人性论”中,由于“左”的倾向的影响,人性、人道一概被归结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因而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马克思主义只能讲阶级、阶级斗争,不能讲人性、人道。这些年来,西方资产阶级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手法,也是抓住人的问题大做文章。因此,有必要研究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物质利益观浅探邱大军在人类阶级社会的具体生活中,物质利益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迄今为止的所有大的社会矛盾,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原因而引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社会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通过政策与科技来引领和推动农业的发展,在经济上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要尊重和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更新观念的问题。但是,更新、变革观念,怎样做到剔除糟粕,发扬精华,笔者认为,当前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遵循物质利益原则与树立远大理想的关系。 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同时,逐渐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了重视遵循物质利益原则。这个原则,已经越来越深刻地作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这对发展生产力,否定“精神万能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人们注重讲求实惠,不应仅仅是“由过去对政治荣誉的崇尚变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更不能把物质和精神,利益和理想对立起  相似文献   

7.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义”是指道德原则规范,“利”是指物质利益。义与利的关系,涉及到道德原则规范与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儒家、法家、墨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许多宝贵的积极合理因素。其中尤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最为全面、深刻,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总结研究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内容,批判继承它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转换问题与改革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余年的企业改革实践已经表明,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刺激为主的改革思路难以形成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如何将物质利益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两种激励兼容的企业体制,是深化企业改革面对的突出问题。在企业约束机制转轨上,不能忽视产权关系调整和科学安排,但不能因此而使改革陷入了“产权陷阱”。现代企业约束机制形成的关键,一是通过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形成内部相互制衡的机制;二是在企业外部通过各种立法和会计、审计等中介准则的监督,形成外部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9.
怎样看待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们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都是直接间接地为了获得物质利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八二页)不同物质利益发生关系的政治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把“经济人”作为它的人性选择。“经济人”具有两层内涵 :一是指受人类利己主义支配的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的人 ;二是指把对物质利益、金钱的追求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而非手段 ,并把其看作是为满足自身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当前 ,明确经济人的两层内涵对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认识曾经出现过“左”的倾向,即否认个人物质利益,以公共利益代替个人利益。同时也存在着右的倾向,把个人利益孤立化、突出化、唯物独尊。正确认识个人物质利益,必须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出发,防止以偏概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包括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物质利益,相对于个人利益,国家、集体利益又称为公共利益,正确认识个人物质利益,实质上是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左倾教条主义禁锢的时期,人们把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修正主义划等号。其实大谬不然。经过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讲利益未必就是个人主义或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同前者的区别,不在于它不讲利益而前者注重利益,而在于它第一次赋于利益以科学的形态,正确地论述了利益的本质,唯物地揭示了物质利益同政治利益、思想利益的关系、物质利益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个人利益同集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问题的重要性变得愈益突出起来,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也逐渐被提了出来。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一个片断──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所面临的物质利益难题──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力图指证物质利益问题的解决在马克思那里首先与世界观原则的变动相联系,其次又与“市民社会”的实证科学相联系;最后,马克思的解决方案还包含一种具有原则高度的社会目的和社会批判。回顾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经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前面临的物质利益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讲政治”思想,包括他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质论: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强调要从政治的角度认识和处理事关大局的问题,提出“讲政治”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这些思想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质是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回答应当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探讨邓小平“讲政治”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陈力同志《试论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一文中(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开始是说:“恩格斯早就指出过:‘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就表现出什么样的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关系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这无疑是正确的。接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了另外的结论:“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既然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作为物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中,其物质利益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由于对物质利益的研究,使他发现私有制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资产阶级根本的物质利益所在,从而宣布自己是私有制的反对者。这是恩格斯实现“两个转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要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公报所提出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的四件大事之一。所谓“认真”,一是态度要坚定,不能忽冷忽热;二是方法要得当,讲求科学化。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方法论上来研究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思想教育的方法与物质利益的方法的关系,正好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业务)工作的关系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这一高校的根本任务入手,论述了在高等院校讲政治不能空谈,不可虚讲;要联系实际,讲在实处。应该做到“三个坚持”,解决“三个问题”,以保证高等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孙淑凤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邓小平总结了我国在贯彻物质利益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理论。一、邓小平论述了物质利益原...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上有的只讲按劳分配,不讲各尽所能,有的片面理解按劳分配,甚至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能讲按劳分配,不能讲各尽所能,等等。对此,很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不能离开各尽所能去讲按劳分配。这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必须正确认识、全面理解按劳分配原则当前,有些人不是同他人比各尽所能争贡献,而是斤斤计较争金钱,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还美其名曰:“此谓按劳分配”;有的企业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