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月河 《社区》2009,(26):17-17
纪晓岚在我心目中属于中性性格.但在社会形象中他倒是开放型的人物。他的风雅、多才、善谑、诙谐确是第一流的。这大大帮了他的忙,使得他更加可爱。 我最早接触到纪晓岚的材料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上,说他陪乾隆木兰秋弥,乾隆不小心从马上摔下坠进泥淖,陪驾的纪晓岚也就从马上一头顺势滚进泥中,比乾隆更其“不幸”,更其狼狈,更其观瞻不雅!  相似文献   

2.
梁淼 《淮海文汇》2011,(6):47-47
最近偶尔看到有关纪晓岚的一则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次,散朝的时候乾隆突然兴致来潮,叫住刘墉说:“刘爱卿,我今有一题,你仔细想想,明天上朝时回答我。”刘墉称是。  相似文献   

3.
先来听一个故事:一天,纪晓岚去友人家向友人的太夫人祝寿。纪晓岚没有带什么礼物,就说吟首诗以示祝贺,第一句一出口满座宾客都大惊失色:“这个婆娘不是人。”纪晓岚继续吟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这才笑了。谁知第三句竟是“生下儿子去做贼”,宾客的笑容顿时转为惊愕不解,主人也是怒气横生。等纪晓岚吟出第四句“偷得蟠桃献母亲”,一时之间,满座雀跃,赞叹不绝。  相似文献   

4.
朱文杰 《老友》2011,(10):45-45
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一字诗”与“半字诗”,读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日偶见江心一艘渔船,船上渔夫正在垂钓。乾隆触景生情,令身边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纪晓岚稍加思索就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相似文献   

5.
纪晓岚轶事     
黄力 《小康生活》2005,(3):71-71
妙释笑佛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游览大佛寺。二人来到天王殿时,乾隆见殿内正中独坐一尊大肚弥勒佛,坦胸露乳,满脸笑意。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而笑?”“此乃佛见佛笑。”纪晓岚从容的说。“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6.
皇子齐为仆     
沈银法 《可乐》2011,(4):68-69
一天早朝,乾隆生气了,把几个懒惰的皇子遣到众卿家去当奴为仆。六子永瑢被纪晓岚领走。到了纪府,纪晓岚施了一礼说:"六殿下,您到我这儿,不用受罪了,爱干啥就干啥吧。"永瑢担心地说:"你还是遵从皇阿玛旨意,给我奴衣穿,再给我一把扫帚,让我天天扫地吧。"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乾隆皇帝素有文韬武略俱全之美誉,他常常以商人、游客之身份巡幸各地,或惩处贪官污吏、乡霸地痞,或于寺庙名胜吟咏诗联、题写匾额,留下诸多趣闻佳话。 一日,他与纪晓岚各骑高头大马,前往香山观赏红叶。时值深秋时节,爽风轻吹,碧空如洗,游人如云,人欢马叫。乾隆心绪甚佳,他见景生情,猛然想起一句联语,便说出来让纪晓岚对下联。其联为: 路人行上行人路 纪晓岚一听,初始觉得此联较浅显,但仔细一推敲,才发现此联句乃是回文联,联语正读倒读均一样,要想对好下联,难度十分大,他只好恳求皇上容他慢慢考虑。 君臣二人一前一后继续策马而行,乾隆爷  相似文献   

8.
刘亮 《社区》2014,(23):18-18
在民间传说中,在现在的电视剧中,清代的纪晓岚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他与和坤针锋相对,时时伺机捉弄对手,出他洋相。然而历史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真实的纪晓岚“貌寝短视”,“貌寝”指相貌丑陋,“短视”就是近视眼。这位大学士不光有这些缺点,而且还有口吃的毛病。作为纪晓岚上司的乾隆对身边近臣的要求不但要机警敏捷,聪明干练,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轻帅气,和坤、于敏中、福康安等人就是如此。所以,纪晓岚的“先天不足”让他受了不少窝囊气。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大清王朝的历史上,乾隆一直是个不可忽略的君主,与之相对,和珅则是臭名昭著的“顽、奸、贪”的恶臣。相对英明如乾隆,却宠幸劣迹斑斑的和珅二十余年,是君臣相得,还是别有隐情?是乾隆看错了和珅,还是和珅钻了乾隆的空子?最近《铁齿铜牙纪晓岚》一播再播,人家旧话重提,讨论起来又没有答案,真成了“千古奇谜”。  相似文献   

10.
自从孙女田田会说话以后,我的心帆就鼓得满满的,觉得愉悦,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跟田田进行语言交流了,爷孙俩可以在语言的河流里徜徉了。 一次,爷孙俩做起“对句”的游戏来。由我先说一句,田田接着对上一句:大苹果——圆又圆;俺家有个华田田——她是一个好宝宝。这是爷孙俩“合伙念儿歌”。  相似文献   

11.
回环妙联乾隆与纪晓岚第四次下江南巡游时,因怕马吃庄稼,便给马嘴套上了马笼,不料行至一农家时马笼松脱,马儿跑去饮水,乾隆随口说道: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纪晓岚正无言以对,忽见农家院内一只鸡从鸡罩  相似文献   

12.
纪晓岚又名纪昀,乾隆甲戍年殿试后,以文学特长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皇帝倜傥风流,性喜游山玩水。一次纪晓岚扈驾巡游,行至一江边,皇帝突然向纪晓岚提问:"爱卿!自古以来,忠臣不怕死,可信乎?"纪晓岚立即回答:"当然可信。""爱卿也是忠臣吧!"皇帝说罢,神色庄重。纪晓岚此时心中忐忑不安,心想皇上何出此言?慌忙回答:"臣赤胆忠心,效忠陛下,纵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社区》2010,(2):36-36
你家妞妞长得可真漂亮 五岁的妞妞让老爸帮她做某事。老爸:“爸爸很累啦,你夸我两句吧,你夸我两句我就又有劲了。” 女儿:“老郑!” 老爸:“哎!” 女儿:“你家妞妞长得可真漂亮啊……”  相似文献   

14.
一、偶得《湖山剩句》墨宝一九四五年夏天,我从太原县古寨村姓孟的藏书家,以废纸的价格,买了一堆残缺不全的书画、杂志和废纸,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本《湖山剩句》。该册页首尾完整,前后用木板装璜,高23公分,宽13.5公分,计二十八页。封面题签用隶字体题《湖山剩句》四字。下面盖两印:“景仁之印”阴文朱方印和“仲则”阳文朱方印。册页最后,署西蠡后学黄景仁,钤两印:一为“黄印景仁”,一为“钟译”信为清代乾隆朝著名诗人并书法家、篆刻家黄景仁亲笔所书诗词。  相似文献   

15.
杨熠 《北京纪事》2010,(5):91-93
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把一位高高在上的大学士捧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睿智笑星。我们心中的纪晓岚,是抽着小兰花儿,说着俏皮话儿,一生未娶、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为了黎民百姓,动不动就跟和中堂针锋相对,对他的顶头上司乾隆爷也没少插科打诨。  相似文献   

16.
亲情: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是心目中的第一大恩人——把二哥视作恩人胡适在虚龄五岁之前,同父亲胡传共同生活两年多。当时似懂非懂,故而影响不深。即便如此,也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他在《四十自述》中追忆道:“我小时候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三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方块字教我认。”“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师》,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这部书说的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这样几句:“古之学者,察于人伦。因亲及亲,九族克敦;因爱推爱,万物同仁。能尽其爱,斯为圣人。”这部书,胡…  相似文献   

17.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王阳明“四句教”的核心内涵,其中“无”又是此句的重心,其意是指:无迹、无滞、无言、无念。这四个方面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也有丰富的内涵,那就是:美在于感应体验(心与物游,感应“无迹”);美在于生意流行(心体“无滞”,“活泼泼地”);美在于无形无象(天地之美,神明之容,“无言”与之);美在于明心朗照(“无念”无执,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8.
甲、乙、丙、丁四人在饭店里一起就餐,突然间,丁大叫了一句:“有人在饭菜中下毒!”就倒地毙命了。警察接到报案后火速赶到现场,传讯了与丙一起就餐的三个人,三人在警察局里都录了口供,由于每个被审问的人都说两句真话,一句假话,使案情一时难以水落石出:甲说:“我没有毒死丁。”“我是同丙坐在一起的。”“专职服务员正在为我们上菜。”  相似文献   

19.
张占清是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离退休职工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不爱多说话,经常挂在嘴上的只有两句话,一句是:“有事请找我。”另一句是:“这是应该的。”因此,离退休老同志把这两句常挂在嘴上的话叫作“张占清的口头禅”。别看只是两句最普通的口头禅,这里边可包含着张占清对所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我每次来福建,都有老师请我写几句话,谈谈对语文教师的期待。我先后写了三句话: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者”,是“可爱的人”,是“杂家”。这次来,又加了一句:应该是“语文学家”。后面两点,“杂家”是讲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语文学家”讲的是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这里就不多说了。前面两点所涉及的精神品格、人格魅力问题,大概不限于语文老师,因此,可以在这里说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