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三周年。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2年《法治蓝皮书》。在调研的26个省级政府中,仅9地政府透明度及格,及格率三成。蓝皮书指出,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标准亟待细化。政府信息公开应注重公开效果,既要明确公开重点,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更要保障政府信息方便公众获取、能让公众看懂。  相似文献   

2.
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的政府信息.既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的直接途径。也是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2008年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那么.政府信息公开务例落实的情况如何?当前政府信息公开能否满足公众的需求?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5月1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满一年。11日,北京大学公众参与中心OGIPS项目组发布了((OGIPS热线分析报告》、《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报告》和((2008年度中国各省(市、区)暨国务院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建设评估报告》等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对2008年度各省及国务院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等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各省级政府和相关部委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公布情况进行了打分排名。  相似文献   

4.
在重大行政决策中,政府不仅需要确保决策信息的公开透明,而且需要使公众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参与决策制定中。推进政务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和运用,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政策执行力。通过建立主动及时、全面权威、方式多样的政务公开机制,科学设计公民参与的参与主体、参与目的和参与方式,同时将政务公开贯穿到公众参与的事前协商、事中决策、事后反馈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公共决策中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年来凸显的问题和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极大期待。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不断将信息公开工作向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推进。  相似文献   

6.
趋势     
民调显示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官员财产情况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的信息是什么?调查中,77.5%的人选择了"官员财产情况",71.3%的人选择"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接下来分别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事项"(60.3%)、"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  相似文献   

7.
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实现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密不可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环境知情权实现的前提,是实现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证,是实现环境知情权价值理念的必然途径。然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面临缺乏真实性、及时性,失灵现象频发,信息不公开成为常态几大问题。其缘由在于政府环境责任意识淡薄,未给予环境信息公开足够的重视;各级政府的维稳悖论盛行,不稳定幻像的主观感觉强烈;我国环境知情权的相关立法甚少,法律未发挥利导作用。探究我国环境知情权缺失现状及其缘由,对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1,(11):138-139
政府第一时间传递权威声音能增强公信力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说,近年来网络快速发展,网民快速增加,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诉求不断上升。这要求政府及时公开信息,特别是一些负面信息也要及时让公众了解。政府公开透明产生的效果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突发事件中政府越是第一时间、第一平台传递最权威的声音,越能够增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30):301-301
政府信息公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知情权、建立阳光政府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民主政治的标志,然而,政府在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公开需求时,却存在公开意识薄弱、行政公开主体不清、信息公开法律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在知情权理论与公共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应树立现代化公开理念、落实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信息公开法律法规以改善政府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政府官员公开道歉彰显政治文明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小平 《领导科学》2005,(19):10-12
近一个时期,政府官员因为工作不力或失职而公开向公众道歉的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通过媒体神态凝重地向公众公开道歉。这成为官场生态中的一大热点。一声道歉,表明政府官员们已经确立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权力观,彰显了执政理念的进步和执政水平的提升,是政治文明的体现。政府官员公开道歉,作为一种主动承担责任的行为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群众对抗情绪,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无疑是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媒体视野里的政府官员公开道歉众生相较早进入人们视野的政府官员道歉是因…  相似文献   

11.
正要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程序就是建立信息公开、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等程序机制。首先,信息公开是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的前提。各级政府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应主动公开拟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项目名  相似文献   

12.
顾勇 《决策导刊》2001,(3):45-45
所谓政府上网,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成立一个度似的政府,在Internet上实现政府的职能工作。凡是在网下可以实现的政府日常工作,相当部分都可在网上实现。政府上网以后,可以在网上向所有公众公开政府部门的名称、职能、机构组成、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文件、资料、档案等,凡是可以公开的,应尽可能上网。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政府自利性属性应该得到承认,经济人假说同样适用于政府。对政务公开进行自成系统的理论研讨,有助于该学科的尽快成熟与发展。一、政务公开的动因即使得政府公开其政务信息的因素。公众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加之个别官员违规操作、暗箱操作与不当操作,造成政府信用缺失。政治代理人可能利用其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环境的日益恶化的现实情况下,环境信息的公开成为公众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促使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提高环境执法效率,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 ,发挥其最大效益 ,方便广大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 ,提高政府行政的透明度。本文论述了我国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立法 ,分析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兴起,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推进,人类社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媒体时代。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及时发现与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冲破政府信息公开的"玻璃窗",打造"阳光政府",既是现代政府的应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9,(29):10-10
去年2月至9月.90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接受了一轮拉网式排查。《南方周末》7月16日披露了国家保密局正在推动的一场20年来罕见的保密检查。互联网时代,不仅中国.世界大国的保密制度均趋于越来越严苛.包括注重信息公开的美国。但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满足公民的知情权的基本方式.保密与公开在中国延续了十余年的博弈.连一向神秘的保密局也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18.
近日,“政务公开信息化专家研讨会”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随着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提升以及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通过政务公开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强化政府施政民意基础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从国家层面来说,目前还缺乏一个国家级的大数据战略。面向老百姓的公共服务类信息公开,相对容易;而对于政府公共决策信息的公开,则是当前政务公开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的改革,能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改变政府行为,必将有力地推动民主政治的前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表示:全国人大今年将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全部公开,其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预算。  相似文献   

20.
公共财政的改革,能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改变政府行为,必将有力地推动民主政治的前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表示:全国人大今年将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全部公开,其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预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