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人的素质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如何提高民族素质呢?笔者认为: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没有成千上万的各行各业的专家,没有干百万各类技术人才,没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相当数量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大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近几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日本成功的秘诀。日本国土窄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从1950年以来,生产年增长率是美国的4倍,是西欧国家的2.5倍,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年人均收入2万多美元,超过了美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重视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日本国民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学龄儿童不入学者,家长按违法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2.
南朝鲜海外投资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70年代,南朝鲜对外投资事业,由于受财力、人力和技术等限制,其发展速度一直较慢。进入80年代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连续数年出现贸易顺差,这些都为南朝鲜对外投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为了迅速向外转移已经丧失优势的产业,正在以扩大对外投资的方式带动被淘汰设备的输出。目前,南朝鲜对外投资规模虽远不及发达国家,但其增长速度很快,在国际投资市场上越来越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现代化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广义的人的现代化是指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 ,即包括适应社会现代化要求的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 ;狭义的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体素质的现代化以及个体素质与社会现代化协调统一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能力的多方面的发展、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与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 ,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过程 ,实质上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就必须大力发展与提高社会生产力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实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资源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了经济建设的首位,强调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并指出:“科技发展,经济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必须下极大的力量,通过各  相似文献   

5.
职业精神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而外地影响着劳动者的职业劳动过程,是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物质财富的主体部分是由劳动创造的,而职业精神对物质财富的创造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职业精神也关乎个人事业的发展成败。德国和日本的经济成就启示了职业精神对国家经济进步的巨大作用。在致力于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的当代中国,有必要确立富有民族特色的符合现代工商业发展需要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朝鲜迅速消除了文盲,并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但朝鲜在教育保障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在20世纪70年代就实施了11年制义务教育,自2014年开始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免费教育制度、边工作边学习的教育制度和儿童保育教育制度。同时,朝鲜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显著,体育、艺术教育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朝鲜在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提高了全民素质,加强了国家统治,保障了实现自力更生的目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儿童的自由发展,致使年轻一代两极分化严重,造成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程度互为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把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摆到了总揽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在现代社会,知识就是财富,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因此,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是最有价值最宝贵的社会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论是市场的竞争,还是技术的进步,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管理效益的提高,其关键都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当然,这一理论也是研讨和改革我国教育的立论基础。本文试图在初级阶段理论指导下,初步探讨一下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问题。一、家庭教育的历史地位关于教育问题,十三大报告用的笔墨虽不多,但分量却很重。这就是报告非常强调指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教育事业视为发展科学技术、振兴经济、社会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量合格人才的根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过去长  相似文献   

9.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振兴经济和国家现代化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根本措施和必然选择。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和首要的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加速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国际性潮流。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各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一模一样的。恰恰相反,各国的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就在于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邓小平同志也曾经多次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素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关系的变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越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和“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育事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劳动者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目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市民是城市主体构成因素,它既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发展者,又是城市文明的体现者、承载者。一个城市要创建成现代化文明城市,必须要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先导和前提。(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呼唤高度的城市文明。而一个城市的文明,需要这个城市良好的市民素质来支撑。1.良好的市民素质是城市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是人化了的自然物。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它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状况或经济发展水平。在社会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有活力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劳动力素质不仅决定着…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见重要。现代条件下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而迅速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条件、精神面貌以及相互关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限地提高着人类的创造力,为人类开创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空前可能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已经成为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如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所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所以,振兴河南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与人口负担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明  王旖 《社会科学》2002,(8):68-71
本文认为 ,教育对于人口负担的转化是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性转化 ,是变人口负担为社会创造力的良性转化 ,是变人口负担为双效益的可持续性转化。对教育的投资实质上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这是一种最具公益性、非风险性、长效性投资。因此 ,优先发展教育是转化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保证 ,并将形成一种有效的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事业,改革发展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不可能是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事情。尽管20年的改革开放给广东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大量的新思想、新理论,人们的面貌发生了空前变化。但时至今日,一些人的思想趋于保守,出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台湾和南朝鲜作为发展中地区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二战之前他们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是日本的原料、食品供应基地,工业很不发达,形成了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其次,二战之后美国实行了以日本为中心,包括台湾、南朝鲜在内的远东地区综合战略,使台湾、南朝鲜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和日本,形成了美—日—我国的台湾和南朝鲜的三角贸易模式.再次,六十年代以来,台湾、南朝鲜都经历了三次重大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即六十年代初,由替代进口工业转向出口主导型工业;七十年代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向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台湾当局提出了“国际化,自由化和制度化”的“三、化”方针,而南朝鲜当局也提出了“稳定、效率、平  相似文献   

16.
吴承越 《学术探索》2002,3(3):130-131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为社会进步的一切要素 ,都不过是人的活动的产物 ,都不过是人的能力发挥的结果 ,但是个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 ,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发展和运用。其内容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 ;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社会协调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对于推进 2 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变动和发展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人的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处于互动的运行机制中,二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提高。(一)国民素质制约社会发展第一,国民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国民的主体是社会劳动者,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从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来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起主导作用的活的要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转化为生产工具或其他物质形态;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三…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探索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林 《兰州学刊》2006,(4):205-206,193
任何国家与民族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都必须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同样,我国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要努力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然而受到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影响,中国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人的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日益发展,教育已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成为不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然而,教育的发展程度,除了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资的数量以外,最重要的还在于教育投资效益的大小。因为很明显,即使有了数量上足够的教育投资,如果使用不好,那也是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本文打算对财政的教育投资效益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