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文又称回环,它是一种将相同词句与字符于下文颠倒,并借此产生情趣的修辞方式。回文跨越了多种语言且类型繁多,仅在中华文化里,回文便表现出相斥(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与相依(如"人磨墨,墨磨人")等多种形态。不仅在汉语里存在回文,英语中亦有它们的身影。相对汉语回文的思维,英语回文则显得更加难以架构,如"Was it a rat I saw.",在视觉上就不是汉语回文的ABBA形式,但从左至右与从右至左阅读它,都是一句话。出现这样有趣的情况是因为中英文构成的本质不同,中文是字组词,但在阅读时逐字释出。同样是字组词,不同的英文是在阅读时逐词释出。文化的差异使得回文的组织形式也产生  相似文献   

2.
小品茶回文     
不少老年人喜欢品茶,我亦然,而且对那些妙趣横生的“茶回文”也爱不释手,品味再三。回文也叫回环,其内容可以倒着或反复回旋地阅读。一是回文茶诗。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回文茶诗:“空花落尽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史话,龙团小碾斗晴窗。”反过来念,又是一首七绝:“窗晴斗碾小团龙,话史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洒尽落花空。”二是应景即兴作的茶回文。北京有位老先生到前门西大街的老舍茶馆品茶,触景生情,即兴吟“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的茶回文,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三是茶楼中的茶回文。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一个汉语句子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但要将这样的汉语句子译为英语时,不必把每个动词都译成相应的英语动词,其中某个动词可以用英语介词来表达。笔者在批改学生的汉译英练习时,发现有些学生不会使用英语介词来代替汉语动词.例如这样两句汉语:“你来这儿干什么?”“我来这儿开会的。”学生的译文是:“Whathave you came here to do?”“I have come here to attend a meeting.”如果译文中的动词不定式用介词来代替,不但符合英语习惯,而且句子简洁有力。“What haveyou come here for?”“I have come here for a meeting.”英语介词 for 在问句中  相似文献   

4.
“苦力”,词义作为“出卖力气干重活的码头工人解”。在不少欧洲语言中也有一个与此语音相似、意义相同的词。这个词到底源出哪种语言?仅就所知,目前在国内有两种完全相悖的说法:一是“苦力,英语Coolie的音译。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人(如码头工人)侮蔑的称呼”前不久,台湾出版的《国语辞典》(重编)对“苦力”一词也作了和上面相近的诠释:“劳动者,专指矿工,脚夫,车夫等,从事笨重工作的人,本英语Coolie的译语,其专指在欧洲或殖民地的华工而言”。另一是“……回忆过去翻阅英语字典时,偶而发现一些汉语外来语如‘ma hjong’(麻将)、‘kowtow’(‘叩头’),‘Coolie’(‘苦力’)……”从上可以看出,一是认为汉语中的“苦力”源出英语;一是认为英语的Coolie或Cooly(“苦力”)源出汉语。到底“苦力”源出哪一种语言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番考证和辨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假”“借”“丐”三字所反映的变调构词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历史考辨。其中:“假”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上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去声。“借”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长入(>去声)。“丐”字,原始词,义为向人乞求,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乞求得到满足,施予,给予,动词,长入(>去声)。这三对词都属于使动构词,来自上古;后来口语中,“假”只保留了上声读法(今天去声的“假”跟滋生词的“假”词义不同,是不同的词);“借”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宋元之际已消失:“丐”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六朝中后期已读成了去声。 文中附带提及,“反训”一说是不可信的。一个词的词义可以反向引申,但这种反向引申在词义引申中发挥的作用不大;而词反向引中出来的新词,跟原来的词应属不同的词,同一词不可能兼有正反二义。“假”“借”“丐”的原始词和滋生词词义之间是非使动和使动的词义分别,不属反向引申。  相似文献   

6.
我在本刊一九八一年第四期《英语专有名词的非专有化》一文中说过:“专有名词是某一特定的人、地、物的名称,词义很狭隘、固定,在一般人心目中似乎没有多少变化可言。但是,既然整个语言都在变化发展,专有名词也必然会变化发展。事实上这种变化发展在拼写、读音和词义上都有所表现。”在那篇文章里我只谈了专有名词的词义变化,对于词形的变化没有涉及。现在拟就人名的各种词形变化发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里,结构助词“的”和“地”是区分形容词和副词的主要标志。但是,由于两字读音(dē)相同,加上口语里无须和无法细分,至使初学写作者常犯“的”、“地”不分的语病。在英语里,某些形容词和副词也是不好区分的。它们中间有的词形相同,有的词义相同,有时又在语法功能上雷同,加上灵活多变的口语体的影响,常给英语学习者带来类似汉语里“的”、“地”难分的困难。本文的目的在于把一些常用的形容词和副词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其容易混淆不清的原因,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准确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8.
翻译应以语篇为单位 ,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词义的确立。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比皆是 ,“语境不同 ,词义即不同”。在翻译中 ,词义的确立必须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 ,原文的上下文是选择词义 ,确定词的引申义和褒贬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露 《社区》2006,(20)
“Why you want to learn English?(您为什么学英语呢?)You are not youngand you said it was not easy。(我是说,您岁数比较大而且您自己也说不是易事。)“”Because I want to be a volun-teer for2008Olympic Games inBeijing.If I can speak English,I willshow our city  相似文献   

10.
英语社会传统的化价值观对英语语言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词义的演变过程和词义从属关系上的歧视女性现象。这种因社会对男女性别不同的价值判断而导致的“男尊女卑”现象,并不是英语系统的问题,而是语言使用的问题,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回文是英汉语共有的修辞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汉英回文的异同,说明迴纹诗是汉语特有的重要诗文形式,英语回文属于字母游戏或单词游戏,并提出汉语迴纹诗的翻译原则:诗译迴纹诗,译诗不译"回";英语回文的翻译原则:回文式翻译作为试探,回文形式的放弃是翻译不可避免的损失。回文图诗属于艺术品,在译文中无法完全再现,其回文形式的放弃或大部放弃是翻译本身因文字不同等多种原因局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许多语言学著作在阐述词义的性质时,都谈到了词义的概括性,却不谈或很少谈词义的具体性.其实,词义是概括的,也是具体的.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作为矛盾的双方,是同时统一于词义这一现象当中的.如果我们只看到词义的概括性的一面,无视或忽视其具体性的一面,不但无助于对词义性质的正确理解,而且也会给具体的词的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带来弊端. 词义是概括的,也是具体的.这是由词的意义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知道,词义就是“语言中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所共同了解的词所反映的事物、现象或关系.词的意义是由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应用这种语言的集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对词义的相互了解是体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条件.”(《辞海》197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因为词义“是由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所以词义是概括的.(本文谈词义并不局限于“词”的意义,还包括语素和词语等的意义)所谓“概括”,不外乎是指(1)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加工;(2)在这种“加工”中,保留相同事物或现象共有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放弃其个别的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反义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语"是描述词义之间对立现象的语义学术语.对于什么样的词义关系构成意义相反,英汉语言学家的观点并不一致.英语认为反义词表示一种对立关系,汉语研究则大多仅将反义词看作是词义相互矛盾或相反的关系.因此,英语一般将反义词分为互补、等级和关系三种类型,汉语大多仅分为矛盾和相反(等级)两种.在形态上.英语常通过否定词缀表示反义,汉语虽然对是否存在词缀有争议,但词缀化反义词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使用过程中汉语优先选择音节和构词对称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14.
据文证义简言之即在具体语育环境中辨析词义,验证词义内容。每个词都有固定的词义内容,但它绝不能脱离民众的语言。词义系统也不是孤立地表示意义。如《诗经·王风·杨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和《诗经·王风·大车》:“岂不面思,畏子不敢。”例一句中的“子”,名词,泛指统治阶级(那个统治阶级不和我在申地防守)例二句中的“子”,代词。(第二人称代词)(难道不想你,怕你做事胆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中用来表示“能力”的常用词有多个。这里列举了表示能力的几个常用的词汇 ,从词义方面对这些词进行了辨析 ,并且还对其词语搭配进行了比较。这些词虽然都可以表示“能力”,但是 ,它们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是有差别的。因此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乏词义结构是指由英语中的乏词义动词加上其后面的名词词组所构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英语动词短语结构。从认知角度看,英语乏词义结构中的名词词组主要充当事件宾语,亦称为事件名词。在原型理论的视阈中,事件名词属名词范畴的边缘成员。在含有乏词义结构的句子中,事件宾语被提升为背景,能够得以突显。使用乏词义结构可以有效地传达出说话人对事件的情感,充分体现出意义的主观性。从功能的视角来考察,英语乏词义结构可以用来构成概念语法隐喻,体现概念功能。在特定语篇中,这种结构具有衔接的功能。此外,英语乏词义结构还可以使用限定性的词语将事件名词所表述的行为进行限定,从而实现语言的有界化。  相似文献   

17.
锋利英语——LanguEdge(Language Edge)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应对“新托福”考试而推出的全新英语教学体系。“锋利英语”全面囊括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并模拟北美大专院校的真实学习环境,以便教师培养和评估学生的交际能力。2002年10月,ETS将“锋利英语”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独家经销权授予了泰德时代集团。  相似文献   

18.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由西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荣华副教授主编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令我惊奇、欣喜、亲切、振奋。“梦里寻他千百度” ,这岂不就是我几十年想要得到的那种指导书吗 ?!本人教书 (英语 ) 4 0余载 ,加上当学生读英语 10年 ,与英语打交道有整整 5 0年时光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 ,才悟出一些道理。比如 ,了解了英语 15 0 0年的发展历史 ,才知道为什么英语会有那么多借词 ,才明白拉丁语对英语会有那么大的直接和间接 (通过法语 )的影响 ,最后才学会了自觉注意英语词汇 (特别是正式词汇 )中的拉丁词素 (如生物热力学 ,bio-thermo -dyn…  相似文献   

19.
“又读”指的是韵书或古书注释中同一字形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情况。又读有的可以区别词义,如“行”字《广韵》有四读,意义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词尾加“er”或前面加“more”就构成比较级,这个大家都很熟悉。此外,英语中还有某些词或词组,它们既没有加“er”,也没有加“more”,但在语意上也表示比较,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词义上的比较级Lexical comparative degree。了解和掌握词义上的比较级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就形容词词组和动词本身表示比较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