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法制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自1985年5月22日上海电视开播这个栏目,其普法作风不可忽视,但也存在治法问题.本文是在综合具有普遍性问题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法制节目创新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200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统计,45个全国卫星频道中,已开办了法制专栏的有33个台,不少电视媒体因法制节目办得有声有色而名声大振,法制节目也与时俱进,逐渐成为各电视媒体的强档或金牌节目。虽然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但是目前众多电视法制节目的故事化也出现了不少通病,如电视法制节目在选题上的错位,报道方式的偏颇,报道意义上的失衡,已经成为限制电视法制节目发展的主要障碍。电视法制节目要想真正担负起普法和释法的社会责任,就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法制节目现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与故事说法的关系,并试图从中找到适合中国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发展的道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电视法治栏目互相模仿,体裁雷同,表现手法单一的问题,强调克服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论述了增强策划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情景再现”是当前电视法制节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段,它以复现逝去的情景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显示出特殊价值.它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但同时又削弱了新闻真实.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尽可能完整地再现事物原貌,把已经逝去但人们又需要了解的事物通过“情景再现”呈现到观众面前而又不失真实,是电视法制节目创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法制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法制报道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矛盾关系 ,即追逐热点与干扰司法的矛盾 ;追求卖点与新闻误导的矛盾 ;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的矛盾。并对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1):111-117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节目数量、质量大幅提高,总体面貌较之以前有很大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法制节目选材比例不当、法制节目内容泛化、法制节目形式同质化、娱乐化倾向及对当事人权利保护不够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创作突破的思考路径,包括:细化受众、分别定位,全面拓展节目题材、内容;明晰节目的创作理念,丰富节目的创作形式;加强专业性,提高节目的法制含量;表达真善美,传递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中庭审类法制节目的《庭审现场》栏目,具有题材选择平民化、庭审过程纪实化、案情叙述故事化和传播理念人本化的四大特征。栏目从选题的目标性、过程的客观性、叙述的艺术性、理念的人文性四方面体现了其所具备特征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重意义和作用.揭示出法律栏目朝着生态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表现出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诠释古老的法律问题,使媒体的表达方式、主要内容和受众群体达到有机的完美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洪景莲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9,(3)
学习宣传《档案法》对于发展档案事业是至关重要的。在档案工作中,要增强档案法制意识,处理好个人所有的档案;要增强档案利用意识,开发利用档案,为加快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些当事人直接找媒体帮助解决纠纷伸张正义的情况,甚至有了“找法院不如找媒体”的说法,这显然是有悖于常理的。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处理好传媒与法制的关系呢?本文对此做了深入探讨,力求从学术研究角度探索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新闻行政法制监督面临着监督力度不足、监督过程障碍重重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三重困境.究其根源在于法律规范的缺失、制度保障不力以及缺乏行业自律机制.因此,应当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规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及发挥新闻行业协会的作用以摆脱这些困境. 相似文献
12.
从1895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半个世纪.为了巩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从思想上控制台湾人民,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一套严苛的新闻法律制度,经历了以言论统制为中心( 1895~1919)的初期、以宣传安抚为重点(1919~1937)的中期和以新闻统合为主体(1937~1945)的后期三个阶段.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地区新闻法制的近代化进程,但本质上都是殖民统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主要有观察式和介入式两种,隐性采访方式的选择会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记者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采取不同的采访形式。法制新闻报道中运用隐性采访应该严格掌握采访场所和范围,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记者在隐性采访中要注意身份的法律限制,注意采访器材的法律限制等。同时,隐性采访不能为了追求新闻效应而损害公众的利益,放任违法行为的发生或以身试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记者,无论是个人自律还是栏目组要求,我们做节目都不只是片面地追求收视率,很多涉及伦理道德、个人隐私、未成年人心理感受等内容,我们都会反复斟酌仔细敲定才决定是否予以播出或以什么样的方式播出。但是综观全国各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为了所谓的收视效果,播出了很多涉及情感隐私等大量低俗的节目,结果对被采访对象的日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是一生都难以弥补的恶果!现就近期所看到的民生新闻节目中一些不和谐现象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电视文化中弱势群体的界定、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精神和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的人文意义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与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必然联系,二者人文诉求的一致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必然获得双赢:即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改善和电视新闻节目资源的补充。在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之下,电视新闻聚焦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有利于减少社会冲突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张霆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5):116-120
电视法制节目走故事化叙事的路线有着自身特定的媒介逻辑。故事化叙事在为电视法制节目赢得广泛社会认可,赚得较高收视率,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社会效果。平衡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叙事中的眼球效应与教化职能,纠正其间的不良偏向,在确保法制节目可视性和亲和力的同时,维护其特有的严肃性本质,显得应时而必要。 相似文献
17.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形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来呈现个人生存状态时,无论从其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谈话节目(talkshow)源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只有站到观众中去发现新闻,记录真实,原汁原味的展现生活,才能更加贴近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9.
陈好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2):19-20
公道与公正、公平、正义等词含义基本相同,都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人情即为人之常情,生活中多指人情世故。法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在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必须抵制或铲除人情因素防碍法律的贯彻和实施,消除腐败,自然有利于社会公道、公正、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公共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的程度日益加重,危机事件在一个时期内打乱了经济发展的步伐,给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危害。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上,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加速昭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发期。有识之士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后,公共危机的形式不断变异、频率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大,如何加强我国的公共应急系统建设迫在眉睫。公共应急法制是公共应急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因政府的职责和功能之所在而使得政府行政紧急权的行使成为公共应急法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