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初,清政府抓住有利的国内、国际形势,于1906年制定“十年禁毒”计划作为其新政的一部分,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该文研究了清朝末年烟毒的泛滥及政府的禁毒措施,总结了其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试论建国初期少数民族禁烟禁毒运动及其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1952年全国性的禁烟禁毒运动在全国汉民区基本上禁绝了烟毒,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斗争由于烟毒问题的复杂性并没有开展。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运动中采取了"慎重稳进"的总方针。从1953年至1956年前后,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运动以辉煌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其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展开工作;集中解决种植毒品问题;采取"正面代替,逐步削弱"的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烟毒泛滥异常深重,是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十年来,中国近代毒品史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关于禁毒政策与禁毒运动、禁毒运动经验教训、鸦片贸易与走私、日本毒化中国等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国内经济落后于人,政治极端腐败,加之外国列强入侵,使社会十分动荡,各种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其中烟毒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起,就不断通过立法来禁毒禁烟,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虽然没有彻底根除烟毒,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我们今天的禁烟禁毒有一些启发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民政府铁道部时期,铁路当局在国民政府打出的民族主义旗号之下,开展“断禁”和“渐禁”两个阶段的铁路禁烟禁毒工作。铁路当局围绕铁路员工“禁吸”和烟毒“禁运”两个主要内容,设立了专门的禁烟机关、颁布了禁烟规程,并制定了具体的禁烟措施,使铁路当局的禁烟禁毒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这一时期铁路当局的禁烟禁毒也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其禁烟禁毒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虽然历届政府均实施禁烟政策,但由于军阀、土匪的参与、包庇、外国尤其是日本的走私贩运以及烟毒贸易巨额利润的引诱等原因,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的烟毒问题仍相当严重。不但具体表现在种、贩、运、售等产销渠道,更表现于数额庞大的消费群体。烟毒对华北农村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不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个人、家庭与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还激化了道德败坏、盗匪猖獗等社会问题,使原本动荡的社会秩序更加紊乱。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西南地区烟毒泛滥,毒品犯罪层出不穷.中央政府为彻底禁绝烟毒,自1950年2月24日发布了<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西南军政委员会据此发布一系列实施办法、细则等,其中<西南区禁绝鸦片烟毒治罪暂行条例>是西南地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罪状及量刑标准又有处罚措施的法令.研究此<条例>,既可反映当时包括立法技术、处罚措施、量刑标准在内的法律文化,又可对当今的禁毒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在国内外禁毒舆论的压力下,从1935年至1940年发起了一场"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国民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体的禁烟禁毒法规:鄂豫皖"剿总"禁烟和腹地十省禁烟的法规,它为后来的禁烟立法奠定了基本框架和实践基础;"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前期禁烟立法繁多;后期立法是根据抗日需要对前期立法加以稍事修改后继续适用。这些立法为禁烟禁毒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和指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法规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更没有内化成基层民众的内在需要和普遍认知,所以决定了这场运动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疆禁毒史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20-30年代鸦片传入新疆,新疆禁毒亦始,曾有过十分严厉的禁烟规定,但流于空文。鸦片战争后毒品种植反而猖獗。民国时期烟毒泛滥,当局时严时疏,至盛世才为禁得最坚决。但真正彻底根除毒品是解放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期,烟毒泛滥于山西全省,太谷县尤重。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推行村政改革,实施整理村范。铭贤学校以此为契机,成立"铭贤学校整理村范协进团",深入太谷乡村从事禁毒工作。"整理村范协进团"是铭贤学校早期参与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两年的禁毒工作使铭贤师生更为关注乡村,而乡村建设也逐渐成为铭贤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突击队、轻骑队、工农通讯员组织和同志审判会等群众团体,是中央苏区党领导群众运动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临时中央政府,不仅动员、组织中央苏区的各群众团体充分发挥了检举控告、调查取证等震慑和遏制腐败的强大威力,而且高度重视对群众团体反腐败活动的规范与管理,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确定群众团体反腐败斗争的目标任务、活动范围、工作程序、工作纪律、职责权限、依法治腐等缜密细致的规章制度,为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地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经验对新世纪加强执政党的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增强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仍然应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因为廉政建设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廉政防腐的力度决定着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廉洁自律的领导集体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内在合力。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冀中抗日根据地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它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存在原因、财政经济、传统势力与根据地的创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冀中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做出的英明决策.晋察冀地区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聂荣臻领导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在此建立了晋察冀军区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对日伪军的艰苦作战中,不断扩大和发展了解放区,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坚持华北抗战和争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资本理论视阈下,山东抗日根据地之所以拥有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构建党群社会资本的结果。党群社会资本包括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制度社会资本、信任社会资本。山东抗日根据地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构建了纵向和横向的、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网络,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强化此关系网络。在此庞大的社会网络中,根据地民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与整合,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获得了民众的认同与信任,从而赢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6.
在红四军主力退出井冈山、建立中央苏区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从两湖和广东为中心到以江西为中心的转变;二是从农村游击战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转变;三是从“以赣南为退步”到建立“前进的根基”的转变。中共战略思想的变化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盐阜抗日根据地参军工作从困难重重到拥军参军、春季参军、反攻参军的次第开展,经历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伴随着拥军工作、优抗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等逐步深入,根据地群众最终实现了从物质改善到思想改造、从迟疑观望到踊跃参军的成功转型。群众路线是中共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革命时期,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是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就必须进行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瑞金作为红色首都和中央直属县,首当其冲地担负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组织下,瑞金苏区农业经济发展很快,1933年粮食增产15%以上,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扩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其中反腐败制度的建设颇有建树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国共产党内、苏维埃政权、工农群众的监察制度和财政经济领域的审计监察制度 ,对于保证党和政权机关的廉洁性起了重要作用 ,并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日本不仅加紧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为维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以及开展群众性反走私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