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首先就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的影响方式与途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从外资进入对国内中小棉花企业造成挤出效应,外资进入削弱我国棉花产业控制力和棉价话语权以及外资通过对棉花期货和现货交易的控制影响我国棉花生产三方面分析了外资并购对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安全观下的外资并购风险与法律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资在我国农业产业领域的渗透不断加深,尤其表现在跨国公司对重要农业企业进行的并购投资。并购虽然增强了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并购后外资所形成的控制性优势地位,也给我国农业产业整体安全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分析了直接投资以并购模式进入农业领域所产生的风险,并基于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的视角,归纳出我国农业在发展与利用外资方面暴露出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若干保障产业安全的立法措施与完善性建议,为促进农业产业稳妥、积极利用外资而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兴起的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它所呈现的特点对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技术进步为特点、与体制创新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行业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通过并购过程中的交流,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分析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在国内发展的现状,认为在引进及利用外资过程中辽宁省应注重发挥跨国并购的作用,这在微观上有利于国有资产的重组,宏观上有利于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完善引进外资的法律政策。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己经成为外国投资者对华直接投资的新趋势,中国加入WTO后,将为外资并购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外资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将带来不利影响。从近期看,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从长期看,有可能冲击我国的民族工业体系,形成行业垄断,对中国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文章旨在通过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背景、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所带来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资并购在中国健康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导向型产业集群是指在高新技术领域内,产业集群企业主体以知识为依托,以创新为基础,可迅速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带动区域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分析技术导向型产业集群特点,旨在为加快推进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并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越来越频繁地在中国各地上演着.外资并购一般被认为它主要涉及到反垄断问题.但对于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外资并购却更多的是触及到如何保护中国战略产业安全.我国现在对中国战略产业的外资并购的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战略产业安全与外资并购的关系以及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现状,从保护中国战略产业安全的角度提出笔者对外资并购立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辽宁旅游产业变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年辽宁旅游产业相关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实证分析了近年来辽宁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内外贡献率、旅游消费结构以及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在特定的政策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化,并尝试以此解释辽宁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与江苏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M&A)是近年来继外商直接投资(FDI)之后我国经济中的一个新的热点,外资并购的扩展和盛行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的国内市场和产业构成,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的市场结构,产业的组织,以及结构效应,也改变了人们对产业发展的预期.在外资并购对于产业发展效应的预期判断上目前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并引发了对于外资跨国并购的不同看法和政策要求.文章从江苏的外资并购和产业效应变动角度分析探讨并购的可能影响及其应采取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浙江省164个小企业的样本,探讨了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领导行为对小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研究了员工合作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的领导行为均对中国小企业集体创新活动有着间接影响;员工合作行为在关系导向型领导行为和小企业集体创新活动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员工合作行为在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与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就该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目的。但政府存在角色定位偏差问题,仍有较强的政策指导与干预冲动。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政府应将角色定位于政策指引者、信息中介者、服务提供者及监督监管者,同时强化制度创新,破除阻碍企业并购重组的旧机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产业政策分散性描述了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如果一项产业政策使部门中的多数企业受益,则认为该产业政策具有较强的分散性。产业政策分散性的增强促进了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从经验层面检验了所有制结构对产业政策分散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化水平下,所有制结构对产业政策分散性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占比的提高,通过“身份效应”和“寻租效应”降低了产业政策分散性。给定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市场化改革有助于降低国有资本占比对产业政策分散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粮食市场行情、外部冲击因素、内部产业因素和受控可能性的基础上,构建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后发现:1992-2011年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状态多为贸易弱态和贸易劣态,总体处于基本安全和基本不安全状态,且口粮和饲料粮的贸易安全状态高于工业用粮;在粮食贸易安全变化趋势上,小麦贸易安全水平有小幅上升,而稻米贸易安全水平波幅减小且略有下降,玉米贸易安全水平围绕0值上下波动,大豆贸易安全水平呈“阶梯式”下降;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产业竞争力、国内市场行情、外部冲击因素、产业政策、受控可能性和国际市场行情。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证券公司2009-2013年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证券业的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证券行业竞争激烈,但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持续性.结构绩效(SCP)假说与相对市场力量(RMP)假说得到证实,但效率结构(RS)假说以及平静生活假说(QL)没有得到支持.市场集中度提升有利于培育出盈利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市场份额的提升则提高了证券公司的纯技术效率.目前证券行业兼并行为,从政府政策的层面不应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部地区1995年—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保护和发展偏好,扭曲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机制,以重工业和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对区域金融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以市场机制为发展基础的第三产业以及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力的推动了区域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中国对阿联酋投资、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中阿友好关系的持续加强,详细分析中国与阿联酋在投资领域的发展现状,从中阿两国产业合作的角度,发掘中阿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合作机会,并探析中国企业在阿联酋投资中存在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安全风险。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在阿联酋的能源产业、通讯产业、服装纺织产业、汽车产业、建材产业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应该紧跟阿联酋国家发展战略,增加对非油气产业的投资合作,积极进行品牌营销,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团结协作。在投资风险方面,阿联酋政权稳固,社会稳定,政治风险较低;但在经济风险方面,阿联酋经济外向特征明显,对外依赖性强,易受外来风险影响;且阿联酋国内安全风险较低,面临巨大的地区安全压力和恐怖主义威胁,这些风险需要中国企业重视。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品从低端到高端分布的Hotelling模型,同时考虑上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内生决策,探究外资高端下游企业垂直并购上游企业对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和市场份额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后发现,外资高端下游企业垂直并购上游企业,短期可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提高,甚至市场份额的扩大;长期而言,对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影响与上游企业的成本有关:当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较低时,会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下降,降低幅度与上游企业的成本负相关;当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时,会促成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提高,提升幅度与上游企业的成本正相关。但不管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长期都会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该结论在二次运输成本情况下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8.
探寻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表现,采用理论分析以及混合回归、固定效应模型与系统GMM模型的研究方法,对2005~2011年、2012~2018年两个时期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从直接和间接两个环节能显著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呈现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具体增进机制表现为投资乘数效应、促成制造业发展、需求催化效应、促进技术进步和催生新兴网络服务业等方面;为更好地发展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快培养互联网基础设施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员和研发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政策支持并培育大型互联网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国在国际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