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段虹 《北方论丛》2011,(3):123-126
马尔库塞晚年构思的美学思想建立在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基础上,确切地说,是对现代性的进程中的工具理性驱逐感性的批判,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恢复审美的感性思想。其间,他一以贯之地承袭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反思和批判风格,反思了美学的概念,反思了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反思了社会现实以及现代人的生存。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具有创造性特征的想象力的重要性,它是形成审美的新感性的重要因素。最终马尔库塞形成了用审美改造现代技术独特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赫亚 《江淮论坛》2004,(2):99-102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西方哲学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哈贝马斯秉承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思想,基于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旨在消除人类“被扭曲的沟通”,提出“社会交往理论”。本文从理论上、实践上比较二人的社会批判理论,阐述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改造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服务理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家政府理论自从诞生之日起,就难逃被批判和诘难之命运。新公共服务理论甚至针锋相对地确立了一系列原则或命题,狂妄地力图取而代之。然而,从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理论形式三大维度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批判性学术解构昭示,该理论对企业家政府理论的批驳大多存有误解,难以成立,而且其自身亦内含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4.
批判是人类主体性认识的起点与发展的动力。哲学批判在经历了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 ,再到文化批判的历程后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批判在批判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文化批判是对以往批判的抽象性的扬弃 ,是实现批判之实践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忠友 《理论界》2011,(10):72-74
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其新世界观亦即理论界所称的"新唯物主义"的萌芽。笔者是把"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同义语来使用的,并从"彻底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角度认为:"新唯物主义"的"新"主要表现在:"新唯物主义"只是一种新世界观,这种新世界观是"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的世界观,而"彻底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实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启蒙理性在张扬人的主体性、倡导近代科学技术的同时,逐渐演变为技术(工具)理性,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奴役人的手段。启蒙精神非但没有兑现"促进人的自由,实现人类解放"的承诺,反而成为了扼杀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在工业社会压抑的意识形态控制下,感性以异化的形式存在,幸福与自由出现了分裂。马尔库塞在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重建人的感性、恢复人的本能、实现人的解放的新感性观。新感性观肯定和恢复了感性的地位,表达了对人类摆脱异化现状、实现自由解放的关切,从现实的感性存在突显人的本质,提出了感性的重建和引向感性革命,为我们重新审视艺术审美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高建平 《学术月刊》2022,(3):183-192
“积淀说”在当代中国美学和哲学中影响巨大,但这一理论有着严重缺陷。首先,这种理论所持的理性积淀为感性的思路,造成美学的过度理性化;其次,内容积淀为形式忽视了形式有着自身独特的、不依赖内容的起源;再次,对“实践”也不能理解为依照理性来实施行动,而应该理解为“感性活动”。最后,“新感性”要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它既不能变成“理性的感性呈现”,也不能看成是原始本能的激情迸发。“新感性”是感性经验的积累,感性生命力的焕发,也是感性与理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杜丹 《东岳论丛》2019,40(4):140-145
2018年9月22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当代意大利批判理论研究暨第三届海峡两岸社会批判理论论坛在南京召开。与会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意大利批判理论脉络梳理加速主义、技术异化等资本与技术碰撞的新社会经济状况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批判正义论是以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基础,在批判近代理性正义论的历史局限性与阶级本质的过程中创立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与理性正义论的抽象性、虚幻性、虚伪性相比,批判正义论具有社会实践赋予正义品性、科学态度洞察正义实质、革命道路实现正义理想的鲜明特质.  相似文献   

10.
田润锋 《北方论丛》2012,(3):117-121
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具有规范基础不明确,以及坚持传统哲学的理性概念等方面的缺陷。虽然在上世纪40年代批判理论转向了工具理性批判,但这依然没能走出早期批判理论的困境。哈贝马斯通过哲学范式的转变,即从意识哲学范式转向交往哲学范式,从工具理性转向交往理性,建构了一种以交往理性为核心的交往理论,从而拯救了陷入困境的早期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1.
西方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科技进步及其广泛应用,由于过分的功利目的,将其自身限定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层面,忽视了技术社会中人的存在与发展,从而最终变为一种工具的或技术的理性。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技术批判理论从关怀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此做了深刻剖析。这种剖析的实质是对科技异化、理性异化的批判。在现代人类文明进步中,技术理性危机的出现不仅有科学技术自身的原因,而且有深刻的历史的、哲学的与社会心理的根源。西方技术批判理论尽管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但它所提出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启示。我国在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必须汲取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经验教训,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精华整合起来,开创一条全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简析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理论本身建立的支点是什么 ?它如何证明自己是理性的表达而不是情绪性的宣泄或意识形态 ?这是批判理论不能回避的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关于“认识与兴趣”的理论以及“沟通行为”理论 ,希望以此确立批判理论进行社会批判的基础 ,进而克服早期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理性选择理论的形式缺失与感性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杰 《学术论坛》2006,(3):123-128
人的选择行为不仅可以由理性思维支配,而且也可以由感性意识支配,并且后者有更基础的支配作用。韦伯强调了从意识形式上评价选择行为的合理性;西蒙在韦伯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选择的条件限制问题,并建立了有限的过程理性理论,进一步明确了从意识形式研究理性选择的必要性与意义。但是韦伯和西蒙都忽视了选择行为中的感性意识形式,因而他们对选择行为的分析都具有片面性。凡勃伦和波兰尼等人论述了经济行为中的感性意识及其重要作用,为研究感性意识支配的感性选择行为做出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发展中,风险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经验问题和理论问题,已成为一些学者的重要论题。贝克创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作为现代性产物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认识到在现代性支配下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审视风险社会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发展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英国社会学家斯各特.拉什在《信息批判》一书中,认同晚期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漠视当代实践多维有序、积极互生的综合发展趋势,构建了一个"全面信息内在性"的符号世界——晚期资本制度性的抽象展拓,与媒介讯息的技术化、商业性膨胀相互交织,使符号的混沌淹没了生产、生活一切领域,信息字节互为踪迹的无根漂泊熔化了现实与超越的现代性区分——批判理论因此而失去了外在性本体超越基底,消融在媒介讯息的即时流通之中。拉什批判思想的悖谬在于:以一元、单维、抽象的符号逻辑否定实践信息多维、全面、深刻的综合现实性,以抽象批判之形上超越维度的丧失否定实践信息非本体论的现实理性超越,以媒介讯息"内在"性、"平面"性的"反馈循环"否定大境域综合现实反馈的信息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黑格尔“自然界是‘绝对精神’自我异化的产物”思想和费尔巴哈“人同自然界的联系仅仅是纯粹的‘自然关系'”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阐发了人与自然环境双面依赖和双重构建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思路,形成其环境理论。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对“感性确定性”的批判是分三个步骤完成的:首先,黑格尔指出了对“感性确定性”的一般理解以及“感性确定性”自身的一些设定.其次,对“感性确定性”的本质在总体上做了定性,但这还停留在外在的和主观的阶段.最后,在感性确定性自身的经验历程中揭示出感性确定性对自身真理性的否定并指出感性确定性的本质和真理是共相.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费尔巴哈的感性学说是对一切以往认识论意义上感性学说的批判,不是感性认识论,而是感性本体论;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是以感性存在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体现在“我欲故我在”的本体论证明中,所以,他的感性本体论与人本主义是同一的。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从而开启了哲学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新理性精神”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源于欧洲的理性具有纯知识性和形而上学两个特点,导致工具理性和思辩理性的统治。现代哲学走向传统理性的反面,产生非理性倾向。我们应当反思旧理性弊端,建设实践理性,以弥合理性与感性、知识与价值、经验与思辩的分裂。  相似文献   

20.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正的艺术作为最精致的文化造物是人的自由自主的本质的最深刻的体现,以及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但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背景中,艺术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异化。这种异化的艺术集中表现为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从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创造性的丧失、大众文化的齐一化-个性的虚假、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超越纬度的消解和大众文化的操纵性等方面剖析大众文化对人的存在的负面影响。要扬弃大众文化的异化,必须扬弃人的本质的异化,恢复艺术和审美的个性和创造本质,即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