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选取中、美、日三国知名高校的大学章程,分别从源流内涵、特色追求、大学内外部治理结构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总结了以现代大学制度为特征的大学章程的共性要点以及三国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制度建设的多样性,为大学章程建设提供不同体系的比较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读中国裁判文书网十年来29份出现“大学章程”字样的裁判文书发现,大学章程在司法裁判的具体适用中表现为在案件审理中仅作为证据使用,在私法领域作为契约适用,在公法领域作为裁判补充论证适用,可知我国大学章程在司法领域的法律功能相对有限,因而如何认定大学章程的效力就成为扩展大学章程法律功能、提升大学章程司法适用性的关键。分析大学章程作为软法的法律性质,探讨其在公私法领域适用的理论问题,有利于重塑大学章程在诉讼格局中的效力,即应在教育法典中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和大学章程的效力;在私法领域着重审查民办大学章程,同时改变大学章程中关于教师聘任合同法律性质的内容;在公法领域建立大学章程的附带性审查制度。以此为基础,方可实现大学章程的应有效能。  相似文献   

3.
在篇幅与文本结构、外部关系要素、内部关系要素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章程面临的困境消解了章程规范和推动高校自主办学、妥善处理学校与政府关系的制度功能。为了保障大学章程内在功能的发挥,今后应从克服条文笼统、重视与政府、校友关系、实现学术自由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4.
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法治视阈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深刻认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章程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治理机制,建设民主校园;规范办学行为,建设法治校园;加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完善依法治校保障和监督机制,以推进构建新型政校关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和办学行动,应该具有内在的统一逻辑和价值标准.一个好的大学应该在三者之间获得统一,构成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要素.理念的形成基于对大学功能、对高等教育规律、对社会需求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的认识与把握;现代大学制度,从目标角度可以归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领导体制、大学内部管理方式及其权力划分体制、学术事务管理体制、具体制度建设四类,在制度建构中要正确处理外部关系与校内关系;行动就是实践——将现代大学理念的精神落实到制度建设、教学研究、管理活动和后勤保障之中.因此,要以“大学章程”制定为契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背景会影响行动者对策略的选择.制度既具有制约选择与行动的作用,也会赋予行动者权力,对行动者具有使能作用.大学章程的制定实施是大学的一种重要行为,大学是否制定章程、是否认真按章程办事,与其所处的制度背景有重要的关联.设置一套合理的制度能保障大学章程的制定实施,问责制就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问责机制包括权责体系、问责内容、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程序、问责后果等要素.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问责机制,才能使高校问责与大学章程制定实施高度契合,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保证大学章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章程是一所大学的根本大法,在大学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和首要的地位。大学章程的制定,必须基于法治的基础,以此来审视和创新高校的内部权力结构、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通过大学章程,构建行政与学术并重的二元权力结构体系,确立以民主参与为基础的开放服务型的公共治理模式,并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体现现代行政分权的内部组织机构,以真正实现现代大学的章程之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章程的现实意义——基于法律和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章程不可忽缺.从法律视角看,大学章程是大学设立的法定要件,彰显了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是大学最根本的规范性文件,具有一定的规范效力,上承国家法律规范下启内部规章制度;从文化视角看,大学章程宣扬大学理念,承载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章程通过对举办者、办学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志与权利进行确认,并对各相关权利主体进行制度性的规约,起到了理性化的价值引导与依法治理的保障作用.在创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大学章程能不能被视作一种法律,在多大范围内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需要理性地审视.研究以中外比较、历史比较、现实发展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及其限度.大学章程需要基于“自主管理”的诉求,以“共治”的方式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法治”化,以期实现大学的本质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大学制度历经政治化、行政化和法治化三种形态,现代大学制度呈现法治化形态。与法治建设一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两者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路径上的相通性。中国法治实践正在描绘的一幅可能的法治图景是: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到法治理念的凝练再到法治文化的型塑。这个法治图景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指引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因而也将从三个层面实现法治构造,即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以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学术自由、主体平等为重点的现代大学理念建设,以理性文化和权利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实施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调整学校内外部责权关系的重要依据,更是一所高校理念、精神、文化的总概括。据此,探讨大学章程的科学制定是必须而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大学章程的发展历程,剖析大学章程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从充分彰显学校特色、充分体现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应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应引入责任追究制度和解决争议制度四个层面提出大学章程的制定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真 《南方论刊》2015,(4):57-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高校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国家法治建设的总体进程相比,高校法治建设还存在着法治水平不高,法治观念不强和法治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在未来高校的发展与改革中,推进高校法治建设在实现校园和谐,建构现代大学制度和促进高校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通过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健全大学章程的法治化和推进法治的执行和监督,我国高校能够将以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章归纳、分析了现有大学章程制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部属大学和地方大学的分类研究,明确大学章程的法律制定依据,梳理大学章程的效力等级,界定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试图为大学章程制定提供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作为教育者所享有的职业权利,作为大学或团体成员所享有的团体权利以及作为公民和劳动者所享有的公民权利与劳动者权利是教师权利的基本内容。在大学章程的视野,设计合理可行的大学教师权利体系,一方面要对教师的法定权利予以继承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在章程中尝试发展新的权利形态。为确保教师权利的实现,需要在大学章程中明确学校的职责与义务,同时还有必要通过配套制度确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有效保证,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联系起来,依法落实党委领导地位,合理设置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科学制定大学章程,使坚持党的领导与现代大学制度相互促进、融为一体,这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所在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陈泳华 《云梦学刊》2012,33(2):129-131
一场备受瞩目并令人期待的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多方试点和积极酝酿中。大学章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重要载体被推至最前台。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或修订完善,不仅可以厘清大学与政府、与社会等外部关系,实现大学自治,更重要的是,藉此解决大学内部治理中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学校权力与学院权力等改革之关键问题,回归大学的本真,使大学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大学自治"是俄国大学重要制度之一,包括自主填补岗位空缺、自主管理和大学司法权。俄国"大学自治"真正得以立法是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初期,1804年11月5日第一部俄国大学章程建立之时。要了解俄国大学自治的建立历程,首先必须弄清楚,19世纪初,"大学自治"在有关大学教育制度的争论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王春蕾 《理论界》2013,(9):190-193
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改变了之前"两法一规"时代大学章程建设步伐推进缓慢的局面,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始终是行政法和教育法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相关概念、理论和国内外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出普适性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对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借鉴意义。通过应然与实然的比较,找出目前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之缺陷并分析原因,为《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修改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高校干部监督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加强高校的干部监督。当前,由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和自律监督组成的高校干部监督体系,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应当从大学治理的定位、大学章程和岗位责任的完善等角度来推进高校干部监督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宪法>、中共中央规范性文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等均对人民政协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但对于更能体现人民政协政治特征的功能规范却未作出相应规定.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及其保障,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保障合理有效地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结合中国实际,首先从理论上探讨、规范人民政协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进而在制度上以中共中央规范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国家<宪法>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