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考察了英语和汉语主要情态动词的语法化路径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情态动词的语法化都是从以施事为取向的情态分别演变出以说话者为取向的情态和认识情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是由于隐喻和推理(或转喻)这些语法化机制在不同的语言中是相似的,所以才有了英汉情态动词共时平面上意义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西周金文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民族语书面语之一,它保持着当时的语言原貌,是探索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最真实、最宝贵的语料。汉语虚词的广泛应用,是促使语法变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商周出土文献中“来”、“于”、“即”、“以”、“及”、“眔”的意义与功能的梳理,确认西周金文动词语法化过程导源于连动结构,证明上古汉语动词虚化始于商周之际。  相似文献   

3.
语法化是汉语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语义的虚化和句法分布的泛化。视觉动词"见"在先秦时期语义稳定且义项丰富,并衍生出了助动词、指代性副词的用法。对先秦文献中动词、助动词、副词"见"的语义语法分析,可以对其语法化的路径进行拟测。  相似文献   

4.
5.
语法义素存在于可语法化动词的微观语义结构中,它作为一种范畴化义素,决定着一个动源虚词的生成。在动词语法化过程中,理性义素溶解,语法义素凸显增强,最终成长为完整的语法意义。语法义素通过结构激活或主体识别加以凸显,前者主要凭借一个句法渐变机制,后者则在主体认知域的转变中实现语义的跃进。语法义素的确立,构成可语法化动词深层的语义理据,使我们对“语义相宜性”问题的认识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考察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路径及其机制,把情态动词“能”的语法化放在世界语言语法化的范围内来考察。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两条路径——“能力〉(中性条件)〉许可”和“能力〉(中性条件)〉知识可能”也普遍存在于其它语言中,是世界上许多语言情态动词语法化的普遍路径。推理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情态动词语法化的主要机制,原来认为许多由隐喻机制所引发的语法化,其实是由推理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汉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一人称和内隐动词共现"结构出发,探讨"我想"和"I think"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情况。文章认为,这一结构经历了从"思考义"到"认知义",再到"话语义"的语义阶段。在整个语法化过程中,"我想"和"I think"经历了句法再分析,由"我+想+NP+VP"逐渐演变为"我想+NP+VP"作为话语标记的常规构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内隐动词"想"/"think"的影响发生语义演变。  相似文献   

8.
壮语动词语法化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导致其语法化的因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并不完全相同。壮语动词语法化的主要因素是句子的分裂、与词义相结合的句法变化、语法意义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连动结构的融合、使动式的衰落、谓语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动补结构的产生等四个方面,揭示了汉代以后语法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动词语法化的影响,同时通过与先秦汉语的对比,说明由于语法环境的变化,汉代以后动词语法化的具体途径和实现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因此产生了一批新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语动词条件式-sa/-sε﹥-sa(r)/-s(r)(古代突厥语、回鹘语)的语法化层级为:实语素>虚语素>派生语素(词缀)>屈折语素(屈折形态),即从表实义的实语素想虚化为将来时形动词,然后进一步虚化构成动词的词缀,最后继续发展,在条件式中演变为构形词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细致的语料分析,对英汉语视觉动词的语义投射问题进行了描述分析,从而证明词语的语义变化是从一个语义域向另一个语义域的投射,是从具体向抽象的投射.同时,我们可以总结出人类的隐喻性思维方式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vv式的来源及其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的是现代汉语vv式的来源和语法化过程,试图从上古汉语中数词修饰动词的形式中找到二者的相关性,并说明该格式与动量词用法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认为有必要对心理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根据心理动词的语义特性,心理动词被分为情感、情绪、感知、认知、意动、使役等6小类。在对各小类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和句法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各小类之间共有连续统(continuum)关系,它们的句法表现并不是泾渭分明,如某些拥有多种语义的心理动词,其句法表现可以兼跨两个小类。最后,文章就中英文中使役心理动词的不同表达法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14.
根据情态意义类型语法化的顺序,从语用推理、句子内部因素和能性补语的构成三个方面证明,现代汉语能性补语可以表达认识情态意义,并且,这一表现在能性补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上具有不对称性,否定形式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肯定形式,在句法上有一系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指甲骨文中与人的感觉、知觉、言语、心理等相关联的词语,分为认知和情感两类,共有25个。在句法功能方面,它们主要作谓语,作其他成分的极少;所带宾语绝大多数是对象宾语,受事宾语很少;大多可以带副词作状语;补语一般是“于”字结构,其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在动词前,也可以位于动词后。  相似文献   

16.
能愿动词是表示行为的可能、意愿、需要等意义的词语。土家语的能愿动词都有相对应的否定式,否定式大多具有完成体的语法范畴。土家语的能愿动词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构成“~不~”和“不~不”的格式,也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其功能和用法与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语言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语动词分为动作动词、状态动词、经验动词和关系动词四大类。每类下按动词配价能力又可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三类。动词支配的语义成分有主事、与事、客事和补事之分。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出于某种实际需要,对一些动词进行必要的语义强调,其手段主要是强势语,既包括以just、away、up、on、off、out为代表的强语势副词,又涉及以up and和ever so为主的强语势副词短语,强语势助动词do和强语势行为动词begin(to)、go(and)也强调后面的行为动词,shall、will、must、must needs或have to等情态动词也具有强化动词语义的功能,有时名词短语something like、代词it或介词短语for it、of it也可加强动词的语义,实现强调表达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9.
非使役化中,从使役动词到作格动词的转换,原生及物动词同时受到三种语义选择限制:其一,动词包含"使役义([+cause])"特征;其二,动词是动态动词,表示状态变化;其三,动词的外因可以通过句法(为降级题元,充当介词的补语)或语用(为暗指题元)手段判别.  相似文献   

20.
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被动(字)句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成果表明,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词汇语义、词汇类别以及句法语义认知结构差异不大,但它们在句法表达结构上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探讨英汉言语行为动词在被动(字)句中的表达形式异同,文章从词汇意义、句子的形态结构和语言在民族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方面,分别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特点、词汇类别、主句和从句进行分析,探讨其语义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