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谷斯是土家族的一种古朴的原始文化。它有很多土家语的称谓,土家语对茅谷斯的称谓在不同的山寨有所不同,不同的土家语称谓又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茅谷斯在不同的土家语称谓中,又显示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
<正> 湘鄂川黔接壤的武陵山区,溇澧中游,是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山水奇秀,溪河纵横.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人们,历史上曾被侮称为“武陵蛮”、“溇中蛮”、“澧中蛮”,他们在劳动、生活、生息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文化”即其中一种.“傩”,是古代武陵人常用于祀神的一种宗教仪式.《辞源》上说“傩”通“难”,而“难”的本字作“(堇鸟)”,《说文》云:“(堇鸟)”,鸟也,从鸟,堇声.因此,“难”的  相似文献   

3.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申报成功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有18家。经过6年努力,2014年9月,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成功。按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及规定,结合目前保护实验区内各区县现状,现阶段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保护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旅游相结合的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生态景区;扶持一批特色文化保护研究传承宣传展示项目;发展一批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建设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监督问责。  相似文献   

4.
秦汉以降,有关《阳阿》、《薤露》古歌的记载就消失了。尽管后人还创作了大量的《薤露》歌,但毕竟都只能算是后代文人的个人创作,而真正的《薤露》古歌却无从寻觅。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谜。但田野调查材料证明这种古歌不但没有消失,而且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文化浸染,一直存在到今天。这就是武陵山腹地属于土家族一支的廪嘎人还在演唱的《丧堂歌》。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三代,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人口的持续增加加剧了生态压力,造成了本地区民族关系某种程度上的紧张与隔阂。武陵地区三大主体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不平等关系:土家族一直占有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学习汉文化也较为成功;汉族则自来据有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苗族在本地区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经济、文化发展都较滞后。要而言之,影响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和民族格局的因素主要有三种:人口流动、文化交流与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6.
荆蛮质疑     
对于瑶族的族源,一致认为来源于“荆蛮”,多数认为原始居地在荆襄。这是沿袭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瑶为荆蛮,僮则旧越人”的论点。后世言瑶族来源,则云“五溪或长沙武陵”,并称与百越无关。但清嘉庆谢启昆修《广西通志》则云:“瑶者,傜也,粤右土著,先时就抚,籍其户口,以充傜役,故曰瑶。”显然,瑶与百越有关。两说不同。因此,对顾说“荆蛮”进行考析,分析其与百越是否有关,是非常必要的,现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以就正于学者。  相似文献   

7.
儒学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家族是居住在武陵山区的古老民族,自秦汉开始与封建王朝保持着隶属关系,开始接受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文化影响.经过唐宋时期,特别是“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吸收了大量儒学文化,使其经济文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群舞《太阳出来咯》根据土家族男儿的成长过程进行编创,将土家族的生产劳动及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完美地融合到一部舞蹈作品中。该作品借鉴了土家族摆手舞和茅古斯舞的表现手法,利用了当代舞的编舞技法,充分展现了土家族的舞蹈韵味。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达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土家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多种多样,是土家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心血结晶,是社会主义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民间文学,以歌谣为最突出、最具特色;而土家族情歌在歌谣中尤其娇艳多姿,引人注目,真不愧是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珍品.我们曾在《真挚朴实、优美动人——土家族情歌初探》(载《吉首大学学报》1982年第一期)一文中,  相似文献   

10.
从《开天辟地与伏羲姊妹》看古代土家族的朴素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土家族远古民间故事《开天辟地与伏羲姊妹》(以下简称《故事》)在土家族地区源远流长,家喻户晓.现以《故事》为依据,对古代土家族的朴素哲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故事》说:“古时候,宇宙间一片黑暗,昼夜不分,无天无地.突然,一阵狂风,把黑暗吹散了,出现了一朵白云,白云里面有一个卵,卵白似天形,卵黄似地形.卵生下无极,无极生下太极,太极生下两仪,两仪有阴有阳,就象两个人.阴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土司文学所反映的土司时期武陵山土家族地区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所蕴含的国家意识、中华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和开放包容精神等思想文化内涵,为解读武陵山土家族地区世代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也是土家族和中华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的有力例证。土家族土司文学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土家族土司文学的时代价值,反映了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融入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演进逻辑,是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全人类都在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今天,当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的时候,土家族所在的武陵地区也在寻求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就土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和土家族分布的特点,以及土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存量看,开发利用土家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整体规划,分区域实施,构建一个中国武陵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经济走廊将加快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摆手舞蹈是土家族民间最有影响的原始遗存舞蹈之一,起源古老,舞姿朴素,节奏鲜明。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礼俗精神,是土家族民族礼俗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传统舞蹈文化精神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土家族传统舞蹈的形式、形态与动律特征分析入手,运用文化人类学、舞蹈生态学等基本原理对土家族舞蹈的文化精神进行探讨,论证并提出了土家族舞蹈具有以人为本的生命意识、纯朴的务实精神、强大的包容性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舞蹈中的动物仿生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舞蹈中的动物仿生类舞蹈是土家族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分析了土家族动物仿生舞蹈的形成原因、特点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近代法国汉学家鄂卢梭提出了“越楚同源说”之后,国内外持这一说的颇不少,其主要论据有两条:1.引《世本》“越、华姓也,与楚同祖”的记载,认为越、楚的祖先均出自华姓;2.越、楚(荆蛮)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越南的陶维英在其《越南古代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按土家族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对其舞蹈进行归纳与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土家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民间舞蹈起源于山地耕猎文化,而土家族早期的山地耕猎文化通过舞蹈来表现和传播。土家族舞蹈从早期纯粹的模仿(耕猎)发展到今天独特的文化艺术,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而这一阶段也是土家族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9.
湘鄂川黔边界武陵山区流行的"摆手"活动,是土家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重要风习之一,具有民俗学的重要价值.主要反映在祖先崇拜;祈求丰收--土家"调年";充满农耕风情.  相似文献   

20.
关于聚居在湘鄂川黔边土家族先民的社会形态,《土家族简史》(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简史》)有过概括性的论述,认为唐宋时期土家族的经济是“封建领主经济”,实行农奴制;元末明初,土民私人占有土地已经出现,明末清初,土地买卖更加盛行,封建领主经济逐渐“向地主经济转化”。土司时期,土家族聚居地区所建大小土司数十,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个土司,必然各有各自的个性。那么,容美土司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呢?由于前史未详载,本文对容美土司社会形态的考察,主要只能拘限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