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完善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法律法规 公安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必须得到法律上的支撑。因此。笔者建议立法机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刑事和解进行完善。一是在《刑法》第二章第一节“刑事责任”及第四章第一节“量刑”中增加“刑事和解”内容的条款,明确刑事和解后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等相关量刑的规定;二是完善《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新《刑事诉讼法》设立专章规定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程序,为公诉机关对符合条件的刑事和解案件作出建议法院从轻处理或者不起诉决定奠定了法律基础。本文从肥城市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政策的探索运用出发,结合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创新性规定,探讨刑事和解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刑事和解制度日益受到学理界的关注。在我国2013年正式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审查责任和处理原则,这是我国刑事法律立法的重要进步。本文分析了刑事和解的概念和特征,阐述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功能,并就完善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贤为 《现代妇女》2014,(5):143-143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从法律上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但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早已经展开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刑事和解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实施,关涉到诉讼过程中的公正与效率,关涉到司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关涉到诉讼当事人权益保护的最大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刑事司法和执法的实践活动,其中当然有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值得思考和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对如何在实践中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行研究,进一步细化和限定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明确检察工作中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条件,减少其在适用中存在的误区,使其在适用上实现与司法实践的无缝对接,并在此基础上将政策运用到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的环节,才能真正做到彰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实施,关涉到诉讼过程中的公正与效率,关涉到司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关涉到诉讼当事人权益保护的最大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刑事司法和执法的实践活动,其中当然有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值得思考和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对如何在实践中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行研究,进一步细化和限定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明确检察工作中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条件,减少其在适用中存在的误区,使其在适用上实现与司法实践的无缝对接,并在此基础上将政策运用到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的环节,才能真正做到彰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郭凯 《现代妇女》2014,(10):150-150
小额诉讼制度有程序简易、方便快捷等特点,其确立是为解决我国当前“诉讼爆炸”的问题。它追求的目标是在不过分强调法律技巧的同时达到简易与效率齐头并进的效果。其所需的是达到效率与公正的平衡。该程序只适用于部分标的额较小且简单的民事案件,它一方面可以保证诉讼程序公正,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的程序和实体权利;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诉讼效率的提高,维护正义。当然,我们也应当注意它存在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章规定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在制度上正式对早已在实践中运行的刑事和解制度予以了认可,标志着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由实验期进入了推进期.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刑事和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有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并且还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拟结合相关法律规定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刑事和解面临的困境并给出自己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二审程序中审理方式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二审审理中大量选择不开庭审理的情况,二审程序本身作为一个救济程序和终极程序不仅要顾及实体公正,也要兼顾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当前二审不开庭审理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以期能够在二审程序中更好地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特殊的刑事案件解决方式为我国刑事司法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由于刑事和解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以及对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刑事“私了”等相关概念的微妙关系的不同理解,使得刑事和解的基本概念呈现多种说法.因此本文试图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对刑事和解的定义及本质问题进行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刑事和解与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相似文献   

13.
李赫男 《现代妇女》2013,(12):22-23
刑事回避制度是指“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关系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由西方“自然正义”原则发展演变而来,一向被视作维持司法公正性原则的首道保险。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完善不仅是诉讼公正性的有力保障,且能够促进诉讼高效性,提升执法者的职业素养,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证据交换制度(又称“刑事证据先悉制度”)意即在法院正式开庭审判之前,掌握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的控辩双方按照一定的方式将本方掌握的证据材料让对方知悉的制度。详言之,证据交换制度是法律规定的证据交换程序中,有关诉讼参与人的知悉权利、透露义务以及行使上述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具体程序和保障措施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律师会见权是辩护律师从事刑事辩护业务中的一项重要权利,而侦查阶段是律师行使会见权的关键时期。侦查阶段保障律师的会见权,能够更好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制约侦查权,同时对维持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职业时空》2009,5(5):126-127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诉讼阶段,然而我国目前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存有一些缺陷。通过对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构建,可以实现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从“有害的正义”到“无害的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0月10日开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将庭外和解制度应用于刑事诉讼领域,以后刑事自诉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可自主选择是否以法官庭前调解、特邀调解员调解或律师和解方式解决纠纷(10月21日《中国青年报》)。这表明:在通常由国家追诉的刑事诉讼中,也有合意的空间。刑事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领域的悄然破冰,蕴涵着刑事司法从“有害的正义”到“无害的正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恢复性司法最大限度地恢复被害人的身心和财产状况、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和犯罪人的守法生活。刑事和解是恢复性司法的一项有益探索——用双方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轻微刑事案件,避免了激烈的冲突,使双方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这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刑事司法理念和现实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中将从刑事和解在我国的实践、意义、障碍、制度探索等几个方面就此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冤错案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侦查阶段辩护律师的诉讼职能缺失是一大因素。强化侦查阶段律师权利之保障,对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大有裨益。侦查阶段律师权利强化的意义重大,具有实现权利制约权力、保障诉讼人权、贯彻无罪推定、落实证据裁判主义、体现证据合法原则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证人是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人,证人出不出庭接受控辩双方以及法官的询问对案件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的证人出庭率非常低,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具有紧迫性。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12月24日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3年1月1日起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同步施行。此两项法律文件增加了对证人保护的内容,是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的一大发展。本文将分析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并剖析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提出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