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黎明 《兰州学刊》2010,(6):156-158
孔子和墨子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原则、道德教育等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二者都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都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在道德教育上都主张言行一致。孔子以"仁"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墨子以"兼爱"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孔子主张由博返约,墨子主张逻辑思维,辨析明理等。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的现代教育也有很深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石  张淑云 《理论界》2006,(9):96-97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内容涉及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本文从上述几个角度介绍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了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契合点,进而阐发了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子治学的辩证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论语》的学与知、学习与思考、广博与精深、知与行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主体参与教学的思想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参与的概念,是建立在主体、主体性、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中,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以促进教学的实效性与发展性,已成为现代教育研究领域的新视点和新理念。纵观我国教学思想史中的主体参与思想的确立,从孔子、墨子到陶行知等我国历代杰出教育家,在一些关于教学的论述中,都渗透着一定的主体参与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毛 《船山学刊》2006,(2):181-183
孔子顺应当时"学术下移"的潮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蕴涵了朴素的教育公平理论,如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各言尔志"、"当仁不让于师"等教育公平思想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今天,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国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重温孔子教育思想精华,无疑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和深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游唤民 《船山学刊》2007,63(1):215-215
<正>尹砥廷先生著的《承传与超越——现代视野中的孔子思想研究》,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洋洋42万余言的篇幅对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伦理思想、经济思想、管理思想、教育思想、文艺美学思想,乃至养生观,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该书既充分吸收了前人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又有超越和创新;既对孔子思想的内涵有深入的新发掘,又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把握与新的诠释,从而充满时代气息,形成了一部颇具特色的孔子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将孔子奉为中国的教主,孔教的称谓既表明孔子是宗教家,又表明孔子是教育家。在这个前提下,他对孔子的教育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宗旨予以探究,从不同角度共同展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康有为来说,正如教育家是孔子是教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样,教育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认定孔子是教育家并阐发孔子教育思想者并非康有为一人,在孔子是教主的前提下发掘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康有为的显著特征,也正是这一点拉开了康有为与同样认定孔子是教育家的梁启超、章炳麟等其他近代哲学家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有教无类”思想是孔子在春秋末年官学下移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开放性、普及性,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有教无类”原则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事实表明,我国现代教育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语》的“信”字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论语》教学有密切关系。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明确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孔子的思想及伟大的人格;二是掌握《论语》语录体的特点。在《论语》教学中,应以孔子“诚信”教育思想为教学核心,通过对《论语》“信”的剖析解读,从“信”中领会孔子的思想,从“信”中看孔子的伟大人格,从而完成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汇编,是儒家的经书。其中体现孔子教育思想方面的一些重要表述,如个性品质教育、坚持的教育准则、倡导的学习方法,经过两千余年教育史的验证,特别是经过现代教育理论的评断和现代教育实验的检验,充分证明是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就是在未来教育中也定会闪烁其奕奕光彩。  相似文献   

11.
主体参与的概念,是建立在主体、主体性、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中,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以促进教学的实效性与发展性,已成为现代教育研究领域的新视点和新理念.纵观我国教学思想史中的主体参与思想的确立,从孔子、墨子到陶行知等我国历代杰出教育家,在一些关于教学的论述中,都渗透着一定的主体参与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 ,必须开展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 ,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对广州师院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指引下 ,制订新教学计划 ,构建教学创新体系的工作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包含有丰厚的正义论意蕴,包括:"仁爱"概念中的关系论域,"正名"思想中的规则意识,"中庸"之道中的平衡追求,"忠恕"观念中的普遍取向,"重义"倾向中的道义精神等。挖掘这种正义论意蕴,有助于克服当前正义理论研究中本土传统缺失的弊端,使我们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正义理论的时候,充分接续儒家正义理论之优良传统的根基和源泉,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唐宏 《人文杂志》2007,(4):178-180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希望通过培养众多知仁守礼的为政人才来挽救"天下无道"的社会危机。孔门弟子与孔子的思想差异产生的根源集中于"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宽松民主的研讨氛围,主要表现在对仁的认识角度、对礼的信仰程度、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为政、为学的先后顺序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的孔子教育思想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智力思想初探陈南生,熊畅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孔子的许多思想都作了探讨,尤其是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对孔子的差异心理、学习心理、德育心理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就全面发掘孔子的心理学思想而言,笔者认为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大教育家 ,他们留下了很多光辉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经验 ,如“有教无类” ,“启发教学” ,“因材施教”等等 ,而且 ,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 ,分析和比较两位先哲的教育教学思想 ,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和实践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人的发展理论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思想是重人生的 ,其中关于人的教育和发展的思想非常丰富。孔子人的发展理论注重全面性 ,知德情意全面协调发展是其理论的基本内容 ,其中“德”是核心 ,所有的才艺学习和情感培养必须以“德”贯之。而对于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非常注重教育的作用。本文不能全面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只就孔子深刻探究教育规律 ,注重教育的阶段性、梯级性 (指由浅入深 )和日常性的宝贵思想谈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丰富而全面的。它不仅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素养作了一些要求,而且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教和学的方法,同时,它的教育内容也是很独到的。学习和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广州师院建校40 周年校庆期间举行的“中外教育思想高级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学理科教学、东西方素质观、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是这次研讨会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通过显隐结合的方法,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大学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隐性思政资源.大学语文课程中《为政之道》篇目通过学习孔子的"德治"主张和思想,结合现实,理解现今国家政策中与孔子治国思想一脉相承之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实践分析,反观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理念,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挥大学语文的课程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