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作为新兴自媒体的代表,其在信息的传递上相比于传统媒体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自身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微博舆论,深入探讨了微博的草根性参与、碎片化语言、嵌套式构成、裂变式传播以及领袖化呈现五大传播特征,本文通过论述其特征来进一步探讨突发事件中微博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自媒体时代,因为有了更加开放的传播平台、更多参与用户以及更加快捷的讯道,谣言的产生和扩散相较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时代,都变得更为复杂。作为自媒体使用的主体,青年群体日益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力量。在青年群体的多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下,网络谣言沿着不同的路径肆虐,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传播能力的不断强大以及媒介融合的不断加深,社会突发事件的传播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在全媒体环境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在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媒体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及时更新;而新媒体的传播机制也有自身缺点,需要依托传统媒体进行修正。文章以天津8·12爆炸事件为例,梳理、概括了社会突发事件在传播过程中的五个阶段,并对突发事件的媒体传播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4.
谭昆智 《公关世界》2016,(15):42-47
传播环境的裂变大大冲击了过往传统媒体/权威传媒体的把关人角色,信息的传播去中心化。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时代,作为公共关系的挑战在于:双向的信息沟通链条和信息传播的路径更分散和复杂。如传播技术与媒体环境、商业传播模式、组织的危机管理等,有挑战必有机遇,公共关系传播的机遇的体现在生存样态、公关多元化的未来发展,提高到公共关系的共享意识与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媒体相比,以微信、微博、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既具有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同时又具有数字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等独特特点,因此成为以信息传达给受众为最终目的的视觉设计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新媒体为视觉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视觉设计则为新媒体的表现方式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二者相互促进和影响。本文试对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设计做简单分析和探讨,从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琦 《公关世界》2015,(3):30-31
媒体变了,公关传播的战略思路都应发生变化,这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重点。轻、快、炫、益、色——传播新潮流与阅读新习惯十几年前,一觉醒来报纸变成了"传统媒体",现在一觉醒来陈彤离职了,门户网站成了"传统媒体"。数据显示,2014年,阅读"从PC到手机"的迁移陡然加速,手机取代PC成为"第一屏"。阅读终端移动化、信息发布自媒体化潮流下,阅读习惯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一是"轻",手机界面小,轻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互联网为平台移动终端的兴起,微信等社交软件展现出其强大的影响力,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以微信公众账号为代表,个人和机构借助微信的传播,展现出的舆论影响力不容忽视。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微信公众账号无疑提供了融合发展的一种可行思路,在这方面,很多传统媒体已经作出了有益尝试。作为传统媒体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因为其传播信息、传播环境、传播机制的特殊性,对微信公众账号这一新兴传播渠道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应该从传播内容重新打造、传播环境重新建构、传播机制重新把握出发,充分利用微信的传播优势,打造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账号,提升学术传播效果,拓展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传播的兴起与发展,让个体分享了社会的话语权,社会个体可以自由的表达,形成即时性的互动传播。自媒体的社会化特征不断强化,在这个新兴的舆论场中,自媒体传播对于类人际传播模式的回归,将传播中的“把关人”解构,信息呈多元特征,传播效果难以预估。在这一情景下,对于信息思想性的把握能够更好的透析这一变革。本文就社会心理学视角对于这一传播现象进行观察,对自媒体传播中个体认知进行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出现后,其存在方式和运作方法都在挑战者传统媒体。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高标准、严要求、多人力专业机构操作,变成低门槛、零成本、零技术并且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就可以发布、传播信息的机构。网络涂鸦的出现,为活跃的网络世界再次添上一笔。人们对信息的互动,以及对信息的把握和传播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于自媒体有着多处重合点的网络涂鸦;本着自由、简单、直接的创作方式和存在方式,被人们慢慢的喜爱、接受并推广,并成为这个信息时代审美标准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贾玉英 《职业》2017,(26):120-121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相似文献   

11.
微博谣言的传播状况与微博自身特性、微博受众的心理因素、批判能力及社会环境都有着密切关系。在微博谣言的传播与覆灭中,微博能够使谣言和辟谣信息迅速扩散,呈现出强大的微博力;而传统媒体在辟谣时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它的公信力,但有时也因其公信力而成为谣言进一步扩散的助推器。面对谣言,各类媒体都应有所担当。微博运营商应制定完善的身份审查制度,微博用户自身要提升媒介素养,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佳妮 《现代交际》2014,(2):128-129
微博谣言的传播状况与微博自身特性、微博受众的心理因素、批判能力及社会环境都有着密切关系。在微博谣言的传播与覆灭中,微博能够使谣言和辟谣信息迅速扩散,呈现出强大的微博力;而传统媒体在辟谣时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它的公信力,但有时也因其公信力而成为谣言进一步扩散的助推器。面对谣言,各类媒体都应有所担当。微博运营商应制定完善的身份审查制度,微博用户自身要提升媒介素养,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WEB2.0的世界里,"自媒体"作为新兴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媒体形式兼具纯个体化、纯草根化、纯自主化的高速度和高普及度的传播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了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自媒体展示模式的特点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中国的传媒行业进入了快速融合时代;旧的传播格局被打破,新格局没有真正形成,每种媒体都在重新为自己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信息分发渠道发生了改变,导致受众被分流,受众对单一渠道的关注度下降。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缺点和优势,从读者用户角度,依据媒体评价依据,加以整合,打造全面、具有传播力的媒体矩阵,利用新技术完善媒体运营各个环节,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自媒体已经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传播工具,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结合自媒体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Web2.0技术产生以来,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已开始萌芽。而互联网、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异军突起,逐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普遍使用。自媒体的信息交互途径改变了受众在大众传播时代的话语权地位,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参与社会讨论的方式。这些改变对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对自媒体纪录片在传播环节有哪些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并对自媒体纪录片的传播特点有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卢雨锐 《公关世界》2022,(13):63-64
面对全球化不断加深、社会多元文化大爆发的大环境,我国社会发展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也进入人工智能算法掌控的新媒体大数据时代,这是一个信息数据爆炸的时代。“信息茧房”效应从媒体传播到社会政治生活都被新媒体技术能效放大化,这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的双重效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于蕾 《现代交际》2010,(12):106-10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传播载体的第五媒体正在崛起。由于第五媒体的承载终端和应用形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区别,因此第五媒体拥有其他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本文深入探讨了第五媒体的两种传播功能及其融合,以期为进一步发展第五媒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砚明 《现代交际》2014,(12):60-60
社交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呈现出全新的形态:传播形态的多元化、信息效能的最大化、广告信息的内容化以及广告传播的精准化,这些变革深刻影响着广告产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媒体超越传统媒体成为现今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未成年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带来高效便捷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犯罪类型即利用自媒体侵犯他人权益,未成年人更是遭受侵害的主体之一。而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虽是有法可依,但在自媒体领域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却相对零散,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并且学术研究稀缺。在自媒体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引导,明确媒体平台的责任规制,同时填补立法空白,并加之技术条件的辅助,多举措并举,从而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