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喻国明  苏芳  杨雅 《社会科学战线》2022,(10):147-157+282
媒介技术发展重构了社会生态与传播图景,新的媒介技术开启了升维性实践与学科重构进程——传播理论与新兴社会现象之间的断裂以及传播学“十字路口”的困境呼唤传播学理论的迭代。传播学重构需以个人为基点,对个人认知、体验和关系进行中观、微观考察。文章尝试以行为科学作为支点,阐释“行为”范畴在传播个体与媒介环境中发挥的统摄性作用,论证以“行为”范畴表征传播中的个人的合理性,由此“行为传播学”呼之欲出。在学科构建的基本路径中,根据知识生产模式在行为科学的视域下找到学科研究的基本面向,并进一步通过可供性理论工具阐释行为传播的关键议题,为重构传播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汤建民  凌茜 《浙江社会科学》2022,(9):142-150+161
随着国家“破五唯”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学术界对“破五唯”相关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推进。本文从科学学的视角,以国务院政策文件库中已发布的政策文件以及中国知网收录的报纸文献、学术期刊文献为原始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文献被引量、主要研究力量、主要研究主题、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就“破五唯”研究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国内与“破五唯”相关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尚缺乏基于坚实的学科基础、能分门别类地系统论述“五唯”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策略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后续研究可以在进一步重视和提高各类研究的协同效应、从评价学中汲取更多的理论支撑、进一步加强具体可操作的对策研究和适时开展系统化的“破五唯”政策成效评估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际传播研究多元化范式,本文运用文献法对新世纪以来中国涉藏国际传播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主要有五个倾向:多视角考察和分析国际媒体涉藏报道、西藏作为涉藏国际传播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媒介中的“西藏形象”研究、国际传播视野中的藏传佛教及其文化研究、海外互联网涉藏舆情的相关研究等。同时本文通过对当前研究特点和不足的评析,尝试从学理层面就数字媒介趋势下民族宗教议题对外话语体系重构、多元媒介中的西藏对外形象修复和改善策略,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IS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检索传播学领域网络舆论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后发现:网络舆论研究正处于发展时期;传播学是其核心研究阵地;美国是其研究中心;作者群体的流动性强,核心作者群薄弱,已形成少量的科研合作团队;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介内容对媒介使用者的影响是其主要关注点。国内传播学领域网络舆论研究与之对照,在研究水平、研究方法上还存在很大差距,研究旨趣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传播学会2014国际新媒体高峰论坛的盛况、主题、重点、内容等基本情况,阐述了“大数据与技术创新”、“新媒体与社会发展”、“传播理论与媒介融合”、“社会转型与网络舆情”、“影视传播与创意产业”五大分论坛专家学者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T.S.艾略特认为,文化传播的首要渠道是家庭,没有了家庭传播,文化将会变质,而学校教育主要承担传播自觉文化的作用,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等文化传播者有机结合,否则,教育将以“背叛文化”收场。关于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播.艾略特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论以及‘l教育使人幸福”‘墩育机会平等”等教育观点,并提出有利于个体、文化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多层次教育文化传播观。艾略特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文化传播观不仅是对当时的文化传播发言,更像是对中国当前的文化传播发言。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外媒体外交研究重点集中在政治传播、战略传播等领域,而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传播、媒体效果等。同时,国外也重视在媒体外交实践中研究媒体外交,包括媒介发展与媒体外交、媒体记者在外交中的作用、主流媒体的渠道、以Twitter革命为代表的新媒体外交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具身传播是近来传播学研究的前沿话题之一,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人与技术的关系、离身与具身观念以及推进传播学研究的革新等问题进行相对宏观的理论探讨,而健身App的运用作为当前最能体现“心智、身体以及环境三者一体化”的具身性媒介实践的典型经验,亦得到了一定关注。本文通过对三款主流健身App用户的实证观察与访谈,从“健身打卡”和“社会交往”讨论了其如何通过具身性的媒介实践完成身体问题的自我建构。分析了用户一方面定期使用健身App,将直接的身体经验转化为即时直观的媒介呈现,进行主动的自我身体记录与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在健身App中的社交行为,建构认知机制并相互影响,将群体标准与自我标准进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背景下,解决好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变化万千的“大市场”如何连接的问题,尤为关键.在实践中,企业与农户通过订单农业开展合作营销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订单农业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对国内外订单农业核心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以梳理国内外订单农业兴起与发展的脉络,明了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的动因、合作关系绩效指标度量、合作关系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治理问题等,并指出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一个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提出对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关系的研究,还要深入地了解及聚焦那些隐藏在龙头企业代表人与农户内心中认为是“不言而喻”或“心照不宣”的心理契约内容,从而为开辟渠道关系治理机制研究的新空间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Google Scholar、CALIS外文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成果进行了搜集、梳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国外对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著作和论文研究内容逐步扩展,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数量、内容和方法上都远不及国外。其中国内外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足给国内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研究迎来新的机遇与平台,为系统梳理国内品牌营销领域研究的发展阶段、前沿热点及营销方式,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品牌营销CSSCI期刊论文为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文献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内品牌营销经历了缓慢发展、繁荣发展、稳定发展三个阶段,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营销、大数据时代品牌传播及价值共创是研究热点;营销模式升级下品牌营销与新媒体融合的研究、品牌价值共创对品牌形象及品牌资产的研究、品牌营销研究方法创新性的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品牌国际营销的研究等是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作为广泛影响当前社会的主要思潮流派,以其蓬勃发展的性别议题、知识话语和运动空间,深刻影响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格局.国际范围中女性主义相关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增长,针对既有科研文献提炼女性主义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和转化效果,探索女性主义在具体学科研究中的综合价值,为促进国内新闻与传播研究事业发展提供性别话题.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SSCI收录的21世纪以来相关期刊论文进行科学计量,结果显示女性主义在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中的影响主要聚焦于女性形象、性别权力、赛博叙事、凝视关系等知识议题.女性主义思想资源为我国新闻与传播研究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知识启迪,为创新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变化契机.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已经成为审视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中的前沿.自21世纪初,新媒体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关注以来,人们对其的认识有冲击论、工具论到环境论三种观点,且形成了三种观点并存的局面,在研究中广泛运用了传播学、社会治理等理论资源.但受限于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研究仍然存在着研究思维、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观点的局限.新媒体实现了媒介、信息以及互动交流前所未有的融合,其所引发的不仅是交往方式的变化,而且是意识形态传播机制的变化.进一步拓深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研究,应结合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政治传播理论以及我国特有的政治文化传统,实现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跨学科解读.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recent scholarship 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examining the rewards of raising children in understanding variations in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parenthood, empirical research remains focused on the demands of parenthood. Using a sample of parents with children aged 0-22 in the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ies and Households (= 622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ge of children and parental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focusing on a key element of rewards of parenthood, parental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children, as a mediator of the link.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arents whose oldest child is under age five report high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children, higher self-esteem, higher self-efficacy, and less depression than do parents whose oldest child is school-age or adolescent. When parental satisfac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 self-efficacy, and depression by age of children disappear.  相似文献   

15.
消除贫困始终是人类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众多马克思主义者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聚焦习近平关于反贫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时代意蕴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这既为今后深化相关研究做了较好的学术积累,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借鉴,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研究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未来,国内学术界应根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要求,进一步明确这一研究的方向和路径,切实做到既要站稳主力阵地又要完善研究体系,既要深耕理论沃土又要细化研究内容,既要强化学科融合又要拓宽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大量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随之改变,婚姻家庭权利保障问题日渐突出。对东莞外来流动人口的实证调查发现:流动人口的择偶途径多样化,但没有在实质上扩展择偶对象的范围;结婚动机以爱情为主,但具有复杂性;结婚的形式要件落实较好,但部分人还存在认识误区;家庭模式复杂多样,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夫妻感情沟通方式较为单一;家庭暴力存在但不普遍;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亟待引起重视:父母赡养、子女抚养的实现困难较大;夫妻财产地位较为平等;流动人口对婚姻家庭法律的认知度不高;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满意度较高,但难以与流入地社会相互认同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以CNKI为数据源,选择1999-2019年以"网络文化"为关键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的CSSCI论文作为文献来源,从文献数量、作者分布、关键词共现、机构分布等维度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揭示网络文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网络文化已有研究中主要有网络文化、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媒体及网络教育四个研究方向;(2)网络文化研究现在已进入分化期,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方法正在被引入,研究深度日益提升。(3)网络文化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和机构之间均合作较少,研究领域还未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以中国城市为关注对象的"他者"纪录片不断涌现,这些纪录片呈现了丰富多元的"他者"视域,也折射了世界认知中国的不同逻辑.重庆,作为中国内陆对外开放的前沿,不仅成为国外媒体机构的纪实对象,也吸引了国外独立制作人和民间个体的纪实镜头.不同的拍摄制作方采用不同的"视域"呈现了不一样的重庆城市面向,既有快速发展中矛盾尖锐的"畸形"重庆,也有日趋国际化的"机遇"重庆,还有神秘又亲切的"人文"重庆.以这些重庆题材纪录片为例,从文化、经济和个体认知多方面探究多元"他者"视域对重庆城市形象进行不同呈现的动因,可为中国城市的未来"自塑"与对外传播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谐家庭,必须要关注家庭关系.通过对农村家庭关系模式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关系模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更为平等和睦.但仍然存在夫妻之间缺乏感情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引导和沟通,加快农村家庭关系转型,努力建立新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冯智文  杨旭 《学术探索》2013,(11):69-73
本文对过去12年(2000年~2011年)间在国内14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认知语用学研究的文章(171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总体趋势呈不规则变化,受重视程度时高时低;研究存在理论瓶颈,创新不够;研究范围不宽,方法论研究偏少;实证研究文章的信度和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本研究,笔者对今后国内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