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直 《公关世界》2023,(12):34-36
后真相时代下,竞争性真相层出不穷,民众很难在复杂的信息流中找到完整的真相。面对辽宁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在舆论层面发挥社会治理作用这一问题,辽宁省海城市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实践,为我们提供出一条可以借鉴的发展道路,即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沿着“有效化解网络舆论”的发展路径,来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进而顺应社会治理资源集中向基层下沉的大趋势,达到“舆情消化在本地”而“不外溢”,促使融媒体中心建成信息传播枢纽,担当民众身边的验真台与疏通阀,成功实现“化解舆论在基层”的社会治理效用。  相似文献   

2.
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已有31年。其间,无论成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从80年代开始的"新民俗",春晚已成为春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探索春晚的发展规律,为春晚钻研其继续发展的道路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精英阶层在政治民主和社会进程中被寄予厚望,知识精英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具备高度的公共意识和广泛的社会关怀。水木社区的用户群体是中国知识精英的一个范本,他们的议题偏向能够折射中国精英群体的公共感知、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格,进而诠释知识社群的公共性。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知识社群议题呈现出"去公共性"特征,内容上偏离媒体议程,价值取向上趋向实用主义和自我中心化。在网络社区里,他们更多是一种个人化和生活化的交往空间,并不具有显著的网络公共领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光棍节"已成为新兴节日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这一节日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迅速攀升。在"光棍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媒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且,从2003年初创至今,媒体所呈现的"光棍节"形象已发生流变。对主要报纸媒体资料的研究发现,"光棍节"的媒体形象从早期的社会文化形象和娱乐形象逐步演变为突出商业气息的商业形象,因此,要加强媒体的社会文化传承功能和市场化环境下媒体的自觉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青年人的"丧"是一种重要的话语论述和实践,呈现机制是以情感的自我探索为源起,沿着公共形象的自我控制路径,达到共同体自我抚慰的终端。从"自我"意义的生产和消费到群体认同乃至显性文化的形成,"丧"有从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话题的趋势。自恋与阶层固化是真正干预和影响青年人"丧"气的心理与社会动因。面对青年人"丧"的呈现,社会正确的应对是形成舒展而自由的体制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
<正>还记得今年春晚里的"郝建"吗,他那声卖萌的"妈妈"让人难忘。其实"郝建"的真名叫沈腾……2012年春晚,"开心麻花"团队创作的小品《今天的幸福》火爆全国,小品里"郝建"的精彩演出更是让人笑破了肚皮。春晚过后,  相似文献   

7.
当前老城复兴中的人文转向尝试将“人”及其“真实生活”带回更新进程,但“活”的公共文化再生产始终是个难题。作为前沿文化实践,“再造日常”搭建了不同人群间的沟通对话机制,重塑了制度内外对接转化机制,需在城市更新和社会转型的双重意义上来理解。本文以一个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及新型公共文化建构为例,从“找回公众”“消融区隔”和“淡化权威”三方面展现这个界限消抹和连接再造的过程,其背后是空间活化、文化再生及地方治理品牌化三重机制的叠加,它使老城生活在空间、人群和制度上由表及里地向外打开。通过日常的再造,行动者以文化再生产的柔性力量探入国家-社会连接处的肌理,推动了转型,这也使关于“社会的生产”的讨论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江丽琴 《城市》2022,(10):50-63
苏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旅游者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旅游活动。笔者从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对苏州轨道交通历史文化景区站点周边公共空间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传统街型和旅游文化主导广场型两种空间组织模式,进一步探讨历史文化景区站点周边公共空间的形态建构,通过公共空间组织,形成旅游活动的空间节点及展示古城历史文化魅力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郭菂  石一杉  王正 《城市观察》2023,(3):94-109+162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以及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文章基于詹姆斯·吉布森的可供性理论,从“供”与“需”的角度研究儿童与社区街道环境之间的感知—行为—交互关系,分析区域内儿童街道感知和儿童认知与行为特征,尝试发现社区街道为儿童提供的积极可供性以及儿童需求与各环境要素可供性表现之间的差异,挖掘街道空间在激发与使用者(儿童)互动方面的潜在价值,为实现儿童友好城市社区街道精细化管理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视频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宅”族人群的体育文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造成“宅”族人群体育文化相对落后的原因,进而从其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入手.剖析发展“宅”族人群体育文化能够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机遇。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宅”族人群体育文化发展的空间社会学因素有城市空间分畀与社会隔离:公共空间景观化、营利性与免费社会性活动场所减少;虚拟化的社会空间的出现和社会互动摆脱地域限制等。发展“宅”族体育文化的措施:缩小“宅”族人群的社会空间距离、缩小“宅”族人群的自然空间距离和缩小“宅”族人群的经济空间距离,并且在发展中能够带来一种针对“宅”族人群的社会体育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码转换,是现行网络语言及社会语言的一种流行风尚,它呈现了规范语言所没有的新特点,并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发展及文化变化。本文试从语言学、语用学及认知学等角度分析影响"low"与"high"在英汉语码转换时词义呈现非对称性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说“老婆”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文化是语言演变发展的推动力。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反映到语言中,表现为词义的演变发展。本文以“老婆”为例,通过古今妻子称谓的对比,探究“老婆”的词义源流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13.
说起街头文化,很多人自然联想到在青少年们中流行的街舞、涂鸦、Rap音乐、街头篮球和滑板运动等"嘻哈文化"。如今"街头"二字已被流行的"舶来品"进行了彻底的误读。"街头文化"四字的所传达的概念,其实可以理解为一座城市街头巷尾所表达出来的习性和风格,也可以是展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道德性是青年志愿服务与生俱来的天然特性,"道德体验"也是早期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最为朴素的精神追求。从青年志愿服务的主体动机或客观效果的演变来看,青年志愿服务萌芽、探索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从追求"道德体验"到追求"社会效益"的发展演变过程。青年公益创业就是青年志愿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益尝试。青年公益创业不仅能繁荣社会企业,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治理创新,而且在促进社会公正,改善社会风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职业教育历来拥有"使命文化"、"精神文化"和"观念文化"等文化"基因"。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中国职业教育却遭遇着使命模糊、精神缺少、观念偏颇等文化困境。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从文化角度去改革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1.对当代青年这个多侧面、多层次构成的变化体,你尽管可以从社会——个体的剖面去考察,可以从生理——心理的角度去诠释,亦可以从历史——文化的窗口去透视,但总会由于“当代青年”这个词本身内涵与广延的过於复杂,而使人略感宏观的俯视难以完全涵盖。这便诱发笔者换个位置,试图从当代中国文化地域的差异性比较切入,去对上海青年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常铖 《现代妇女》2014,(9):303-304
"文明冲突论"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当今国际关系,为西方大国制定新的国际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进入了分化重组的新阶段,伴随着经济与政治冲突的"全球化"趋势,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也迅速展开。当今的和谐世界倡导多元文化观,文明没有优劣之别,东西方文化关系的交流应当是沟通而不是对峙,因此我们应当提倡"多元文化主义"。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美学的影响下,城市景观体现出更加生活化的审美情趣,"如画景观"变成了"如话景观",大众在公共活动中通过感官参与和文化参与去对话自然、社会、和个人经历,城市雕塑空间正承担了这样的精神功能。基于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进行了雕塑空间的大众认同价值探究,开创性地基于用户体验思维——同理心地图(Empthy map)研究认同活动,得出感官参与、文化参与、均衡参与三种价值模式,并强调文化参与在认同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吉林外国语大学地球村是语言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在西语村开展的"走进西班牙"课程,运用体验式课程组织模式,把语言训练作为传达西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媒介,将学生课堂语言表述焦点从句法词汇层面转移到主题任务层面,培养学生依据文化元素学习语言的能力。西语村的多国家元素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文化议题。西语村文化空间的教学行为,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效果和对西语文化的探索热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传媒公共性的产生,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近代早期报刊公共性的萌芽.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推动公共性的生长.国民党统治期间,公共空间得以拓展.传统士大夫阶层和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中国近代特殊的政治结构使得中国传媒公共性的生成与演变区别于西方,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