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文化具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在中俄两国的交往中影响越来越大。相同的数字在两国有着不同的伴随意义。数字不仅仅有着数量的意义,还在两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为了避免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不愉快,既要掌握自己本国文化的同时还要了解对方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韩国江陵端午祭作为韩国地区性的传统祭祀节日,在传入韩国之后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不断发展,最终成为江陵一代的文化特色。这两个节日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分离。本文从历史起源、节日庆祝方式以及两国传承的差异性来比较两国端午节的异同,同时提出关于中国的端午节如何在新时代下继续发展下去的建议。文章认为,在文化上我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更好地促进两国关系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俄地区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俄两国地区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许多联邦主体的重要经济伙伴。近年来俄罗斯各联邦区与中国的贸易都保持了积极的增长势头。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俄两国地区合作将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就其一方面来讲,俄罗斯的民族服饰有很显著的特点。中俄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可以对两国服饰文化进行对比,从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俄两河流域是指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六个省市(包括重庆、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及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14个联邦主体。中俄两河流域地区合作开启了中俄两国非毗邻地区合作的新模式,合作前景广阔深远。本文旨在以跨文化认同理论为视角,分析中俄"两河流域"合作现状,并探讨"两河流域"构建跨文化认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的传统戏剧堪称"同根异花"。中国的昆曲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而日本的歌舞伎也有着近四百年的历史。杨贵妃是中日两国戏剧史上都非常重要的艺术形象。经过历史数百年不断地嬗变,她的身上集中了很多分量极重的文化元素。日本的歌舞伎和中国的昆曲都既保留着各自的特色,又有相同之处,虽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两国文化对这个人物理解的角度和态度都截然不同,这对后世研究中日戏剧文化的差异以及其原因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早期中俄文化交往是两国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1917年前的中俄文化交流为整个中俄文化关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早期中俄文化关系中,俄国政府向中国派遣的来华使团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担任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早期文化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中俄两国早期的俄汉满语教学、图书、美术、医学交流等。1917年前的中俄文化关系是整个中俄文化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朝觐不仅是全球穆斯林的宗教功课,也对圣地所在国沙特与穆斯林所在国的双边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斯兰朝觐在中国与沙特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均发挥了纽带作用。自1955年以来,伊斯兰朝觐在四个历史阶段先后发挥了"生命线""打头炮""润滑剂"和"新边疆"的作用。总体来看,中沙双方的交往从最初的纯宗教领域到宗教与非政治领域并举,直至迈向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伊斯兰朝觐逐渐在两国关系中回归宗教本质。两国只有在朝觐管理上相互配合并加强合作,才能促进全球朝觐治理的优化和中沙发展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在文章中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表达的更加鲜明和生动。成语从产生之初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但是在我们进行翻译实践中由于两国的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在我们翻译时常常会产生错误理解和错译等的现象。本文旨在介绍带有动物"羊"在我们翻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两国在文化、科教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赴俄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赴俄留学的中国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俄罗斯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学习策略,旨在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适应性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形成善于沟通、交往并主动融入异文化的个性,提高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亚太经济的崛起强化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最佳的发展环境。人文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此合作领域,对夯实两国在民意和社会基础上的合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促进了中缅两国的体育文化发展。2000年以来,中缅"胞波狂欢节"的举办,为两国的体育文化交流带来了机遇。以2018年参加中缅"胞波狂欢节"的傣族、景颇族、缅族同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等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缅德宏"胞波狂欢节"开展研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政府鼓励开展边境民族体育,加强大众体育的开展与普及,促进边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商业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俄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两国的文化差异,其中饮食文化不容忽视。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等差异,中俄两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交际双方要事先了解对方的饮食文化,以避免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产生语用失误。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结合实例探究中俄饮食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4.
姜海宁 《职业时空》2009,5(2):62-6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稳定的社会结构,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许多清规戒律;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有着年轻的文化和开放精神。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形成了两国物理教育文化的差异,两国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15.
中俄作为地理上的邻居,在文化融汇中必然具备天然的优势。不论是消极的强权欺凌弱势的扩张,还是积极的平等互惠的交流,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俄文化交流。本文从促进中俄文化共同发展与进步的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中,浅析中俄文化融汇现象中的文化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近代以来,由于地缘关系,中国与俄罗斯频繁的发生着不同形式的交流。本文立足于当下中俄关系空前高涨的环境下,从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入手,介绍了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现状,并分析了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土关系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土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史,尤其是1971年实现关系正常化以后,双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尽管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并不十分顺利,但总体上取得了较大进步。进入21世纪后,两国都步入崛起阶段,双方开始从战略的高度审视相互关系的走势。本文通过回顾中土关系的历史,梳理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展望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阳 《现代交际》2014,(12):93-93
中美关系在世界大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代以来中美两国经历了5次大的关系变动,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两国关系再次呈现出"斗争+合作"的新常态,而在这种新常态的支配下,中美两国关系也将迎来一段相对长时间的稳定期。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中国、蒙古国两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比如,两国传统文化内涵中都包含了丰富而浓厚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以及崇尚自由、开放、包容等精神思想,充分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当中,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土耳其关系经历了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两个主要阶段.两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双方在政治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2)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不断加深;(3)两国经贸合作突飞猛进,给两国人民带来许多实惠;(4)两国在联合打击"三股势力"方面积极探索合作途径;(5)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不断扩大.从两国关系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只有中国和土耳其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与核心关切,中土才能建立面向欧亚大陆和面向新时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