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离骚》、《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这些名著既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代表作,也汇成了世界文化的宝库。可将这些作品推向世界的,却是一位名叫杨宪益的著名翻译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一生的勤劳“翻译了整个中国”,译著均被欧美各大图书馆收藏。可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学术译著, 相似文献
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3)
《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叙事长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的主题是长恨,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中国翻译大家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Yang)夫妇和许渊冲先生都曾对《长恨歌》全篇进行翻译,本文选用他们的两篇译文参照许先生的三美原则及杨宪益夫妇的忠实原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种译文的优劣之处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7)
白居易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长恨歌》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并被多位学者、翻译家译为英文传到国外。在众多译文中,杨宪益与戴乃迭合译的版本及许渊冲的译本在国内关注度颇高。作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鲁迅先生的"三美"理论上结合自己翻译经验提出了译诗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作为指导来赏析比较两个倍受关注的译本,体味两个译本的各自魅力以及个中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道德经》的两个阿拉伯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论文从哲学概念的译名、译本的特点、意译与直译、对原文的理解等角度着手,分析了两个译本的得失,期望能对后来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23)
可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样好的译文也是改出来的,尤其对于文学翻译更是如此。译文修改环节直接关系到译文质量的好坏,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较少学者结合信达雅理论对译文修改这一具体环节探讨过。本文旨在从文学作品译文修改的视角来实例分析信达雅理论中以信为主的原则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梁美丽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2)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长期遭到了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尤其在中国典籍文化翻译中,译者更要充分发挥主体性。许渊冲先生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以许渊冲先生英译的《雨霖铃》为例,从译者的翻译目的、美学观和文化观三方面,研究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伍尔夫的名作《到灯塔去》中,以拉姆齐先生为代表的男性和以拉姆齐夫人及莉丽为代表的女性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这种差异体现在他们分别对“知识”不同的理解。在小说中,男性将“知识”理解为对世界万物的认知,而女性则认为“知识”是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在伍尔夫最终描画的理想场景中,这两种不同的“知识”得到了融合,体现为建立在了悟人生真谛基础上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抽象思维相对薄弱、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落后的现实状况,在中职数学深度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两次倒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四程进阶”的立体化课堂新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归纳、迁移”,在吸收、消化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与感知、探索与发现,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与自省,从而完成再创造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1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7)
道德经中的"为政思想"是全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关于为政思想的内容学术界有过各种的探讨,但针对其译本误读的问题确几乎未见。本文旨在对比各种关于"为政思想"的译本,并与其本来意思做出比较,从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文明之间的对话出发分析造成其误读的原因,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以求对老子中的"为政思想"做出一个较为准备的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