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现代设计提倡主流思想,工匠精神作为主流思想中的重要分支,是促进人们发展和进步的主要精神内核。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的技术和文化,成为对企业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工匠精神就成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指导思想,重振工匠精神,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人才资源,使企业制造走向企业创造。本文主要研究工匠精神的传承和意义,并分析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也越发重视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培养力度明显不够, 高职学生缺乏工匠精神,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及时的认识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结合的重 要性,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改进。下文中,将主要针对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佳嘉 《职业》2017,(22):44-45
随着《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节目的热播,"工匠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事实上,"工匠精神"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古代,"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必须具有的重要的核心素质.而现在,"工匠精神"已成为高职学生角色转变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不言而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定不能缺少"工匠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教育目的,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教育中还存在许多困境,通过校企协同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困境。因此,从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困境、校企协同培育工匠精神的优势,以及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全国两会将"工匠精神"重点提出,高职院校今后的努力方向就是培养新时代的工匠型人才,使优秀技能型学生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大力弘扬培育精益求精的新时期工匠能手.2017年2月,辽政办[2017]32号文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跟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并着力培养以辽宁大工匠为代表的专业工匠人才.基于上述,"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凡宝 《职业》2017,(13):46-47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各院校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有些院校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而技能人才的职业精神主要就是工匠精神.技工院校要尽快转变只重技能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中.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贾俊玲 《职业》2023,(4):11-13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认知及培养现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学生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创新精神等优秀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工匠精神核心内涵还需加深理解。目前,高职院校还未充分、有效地发挥出育人作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式单一。基于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加大工匠精神培养力度,强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朱文维 《职业》2023,(13):13-15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注重高职学生高质量培养,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求。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他的职教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其融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也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本文主要阐述了黄炎培职教思想与工匠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了我国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探索了黄炎培职教思想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生产型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工匠型技术人才。工匠精神是时代的产物,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工匠精神来涵养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职业院校的教学宗旨在于为社会培养工匠,也就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职业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必须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之中,把培养当代工匠作为教学重点,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理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教师技能、素质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本文探讨了新疆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校园文化建设也服务于这个目标。大国工匠精神是服务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新概念,也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新内容。从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中重视大国工匠精神建设的必要性两方面对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中大国工匠精神的作用进行了解析,明确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中重视大国工匠精神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孙伟 《职业》2020,(13):25-27
技工院校学生应当积极践行并弘扬工匠精神。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意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所需因素。在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训练和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等方面融入工匠精神,切实将工匠精神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13.
张建锋 《职业》2023,(14):47-49
新时代,工匠精神赋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本文以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为逻辑起点,梳理和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与路径。主要包括:耳濡目染,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唤醒,激发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内生力量;产教融合,搭建有效工学结合平台;锻造创新能力,培育德技双馨人才。  相似文献   

14.
对高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燕 《职业时空》2008,4(8):176-176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改革,但高职教育这些变化和改革的聚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等硬技能方面,忽视对职业精神、人文素质等软技能的培养,甚至有些院校为保证和增加专业技能教学,减缩或删除对职业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事实上,现在许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不是能力差,而是没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因此,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是现今我国重要的职业型、技能型人才培育主体,为社会培育了大良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新课题,不仅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关系到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基于对"工匠精神"的概念辨析及"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思政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探索有针对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22,(7)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要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许启金特别关注的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即如何为我国进军制造业强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7.
李敬 《职业》2022,(24):90-92
本文在对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思政课程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主渠道和前沿阵地作用的具体路径:强化思政课程教师的认知,坚持知行合一;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元素,搭建资源平台;多元融合创设教学情境,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实现内化育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理念、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学生工作理念、管理模式能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开辟新的途径,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制造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日益迫切.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每年都会曝出"万金难求高级技工"的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级技工缺口达一千万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针对这种现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工匠精神几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人社部印发了《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华技能大奖"年年评选,"技工荒"持续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主力的技工院校,责无旁贷,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技工院校教师,在弘扬工匠精神的同时,更需要不断钻研新技术,掌握新的技能,为中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哈小琴 《现代妇女》2014,(8):189-18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技术能力的要求转化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现实意义1、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2、从高职院校自身整体发展的角度,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理论意义上论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起高校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使我国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得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