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组织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上海市高校与社会公益组织群体在志愿服务媒介效应上的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和社公益组织在媒介建设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而两者也更应注重发挥以"网络"和"人"为媒介的效应,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组织提供可行性保障。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公益创业,不仅是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而且为大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契机。对上海8所高校20个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公益创业有三种类型:非盈利组织模式、社会企业模式以及"产学研"混合模式,且具备社会性、创新性和市场导向性三个基本特征。但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来自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个人的制约,因此,应当从政府资源整合、社会广泛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来建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前活跃在四川地震灾区的众多公益组织因为经费等问题,志愿者频频流失。有志于公益事业的大学生,可能因为渠道不畅与公益组织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大学生公益行为取向对公益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1592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公益行为取向中的总体认知度、参与度较高,公益精神有所历练;大学生公益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与其人生理想、感恩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悉度密切相关,具有个体特征和学科背景特质。同时,大学生公益行为取向的主动实践、参与氛围有待提升,而时间成本和公益活动自身限度也制约着大学生的公益参与。对此,需要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创新公益活动特色;共享共建公益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创建公益参与的工作保障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益微电影具有鲜明的亲社会媒体属性,对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上海、湖南、安徽三地587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公益电影微接触程度较低,总体评价较高,线上传播水平一般,线下参与意愿较高;公益微电影对大学生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行为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可通过加大公益微电影网络传播力度,增强公益微电影内容与形式融合,提升公益微电影参与水平和净化公益微电影传播环境,提高大学生公益微电影接触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演进促进了社会形态的变革,随着网络化逻辑在公益传播领域的不断渗入,我国迎来了公益3.0时代的崭新生态。作为公益传播中重要主体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囿于学校行政层面的制度限制以及高校相对安稳平和的成长环境,并未能很好把握当前网络化社会的转型本质以及带来的发展机遇,面临着技术运用、组织结构及公益理念三个层面上的现实困境。由此,变"在地生存"到"脱域发展"、变"科层约束"到"共意动员"等可谓支教组织网络化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在公益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受生命历程理论的启示,大学生公益参与过程从纵向视角可视为"公益之路",包括"结识与初始发展"、"深化与成长"、"延续与退出"三个发展阶段。对17名大学生的案例研究,发现,重视大学生公益参与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公益服务。  相似文献   

8.
公益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的新动力,公益事业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大学生是社会公益行为的主要群体,增强大学生公益观教育是公益活动发展普及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当代大学生认可公益活动,热心参与公益活动,愿意奉献爱心,但对公益的认识比较肤浅,对公益活动的参与比较被动,公益的路径有待拓宽,能力和效益急需提高,增强公益观教育很有必要。增强大学生公益观教育,既是创设公正平等、和谐文明、诚信友善社会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三种力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是由大学生发起或参与的以利他为内容、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具有自愿性、社会性、利他性、学习性以及多方联动性等多种属性。应从建构教育启蒙机制、资源整合机制、项目运作机制、风险规避机制和追踪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推动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年公益组织的行动模式体现的是当代青年群体与当下社会关系及其互动结果,反映了社会系统中的规则和资源对青年公益组织的制约与促进。对G市3个青年公益组织的研究发现,青年公益组织的行动模式具有"行动倡导"和"近用媒体"的特点。在青年公益组织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公益孵化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公益报道发挥了明显的扶助作用,青年公益活动的倡导模式来自公益孵化组织的传授和公益传统,体现了青年公益人群的行动特点,而报纸的公益报道则提高了青年公益活动的社会认可程度。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参与公益性就业、孵化公益性就业正成为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的新热点与新趋势。目前,我国大学生公益性就业存在大学生认知度不高、公益性就业自我评价谨慎、公益性就业行为欠缺、公益组织资金短缺、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优化我国公益性就业孵化体系支撑,推进大学生公益性就业教育,加强制度创新,助推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2012年4月15日,北京工体"创意之窗"大厅传来不少关于梦想的声音.一场名为"黑苹果社会创新营"的活动在此开启首场春季动员营,为大学生公益梦想规划未来."一颗公益心,一个梦想,一个行动,助你探索改变世界的路径",这是黑苹果社会创新营的口号.此次活动由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Horizon Youth Entrepreneurship for Society,简称VIS)举办,通过参与式工作坊形式,召集大学生讨论公益梦想,让大学生掌握公益项目策划、设计的工具,为大学生公益梦想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公益组织框架下的各项公益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活动组织可以让青少年发展得更好,这凸显了公益组织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美国青少年公益慈善组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探索美国青少年公益组织的运营活动模式,理解青少年公益组织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借鉴美国在培育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的理念与做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青少年公益组织,培育具有公益慈善意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公民,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益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稳定器"与"减压阀"的重要作用,但公益组织如何在市场大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延续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品牌建构,成为愈来愈多公益组织立足、提高组织形象、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提升组织公信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从品牌建构的视角出发,从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推广、品牌维护等角度出发,对公益组织存续情况展开研究,并以我国"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为主要案例,旨在能够为我国公益组织品牌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17日,2010年《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公益组织就业人数占比不足1%,与同时期36个国家平均水平的4.4%相差甚远。中国公益组织正陷入“人才洼地”,专业人才的供给远远跟不上公益组织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6.
青年社会组织差异化的危机响应从侧面勾勒了社会部门与青年公益者在社会治理中的不同想法。对青年社会组织应对危机的动机、行为、协同治理能力的研究发现,青年社会组织不同理性要素的交织产生了纺锤型危机治理结构,而公益理性取向与互动关系格局是最关键的两个分析维度。青年社会组织与青年公益者应加强社会责任与组织利益的协调,将工具性目标转变为内在的价值追求,重塑公益价值,才能实现理想的自主发展的社会化公益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这里,有一群热情且充满爱心的年轻人,他们身处在不同的公益组织中,输出的是公益理念,产出的是社会效益。这里就是上海浦东公益服务园。浦东公益服务园是容纳公益组织集聚办公,并提供多种共享设施和服务的公益创意园区。目前,已容纳18家在上海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益机构入驻,而不远的将来,  相似文献   

18.
彭晓江 《现代交际》2014,(6):210-211
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群体基于相同或者相似的爱好、兴趣以及公益等因素,自发申请并且经过所在院系同意而成立的学生团体组织。大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拓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大学生社团组织还肩负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大使命。对之教育功能的意义和提高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大大促进了高校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西安南郊大学城五所高校社团组织的创建、运营和管理进行调研,深入研究分析增强当代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义以及如何不断提高其教育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12日~14日,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举行。此次展示会汇聚国内544家公益慈善组织(项目)、基金会、企业、教研机构及省、直辖市、自治区参展团,展示国内优秀的公益慈善组织(项目)和公益创意。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也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规模的公益项目集中展示会。会上,民办社工机构也作为其中一个单独的类别参展。此前的7月1日,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在深圳举行。  相似文献   

20.
公益界的“国进民退”仍在继续,“社区之争’后,是“园区之争”。 2008年上海浦东公益服务园试运行,旋即掀起一股“园区热”,各种社会组织服务园、孵化园拔地而起。眼球经济时代,公益界同样奉行“关注度决定成功度”的原则,公益园区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和公益创业的“梦工厂”。为了成为园区第一批“房客”,官办与民办组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退攻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