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海方 《现代妇女》2014,(9):312-312
佛教对泰国的政治现代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佛教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佛教僧侣的主要政治功能及佛教对国家的整合作用三方面来论述,认为泰国政治体制形态的变化必须依赖其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晚清新政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进行的改革。新政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军事等许多方面,对这些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促使中国从传统的封建走向近代化。虽然最后晚清新政以失败告终,没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它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政治社会的转型,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陋规是晚清官场中无处不在的一种腐败形式。清末陋规花样甚多,据学者任恒俊在《晚清官场规则研究》一书中统计,这种腐败的方式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数种:别敬——也称别仪。外省官员进京引见、请训,离开京城时,送给京官的贿赂性礼物,一般是银子,按官阶高低数量不等。贿赂加上一个好听的字眼,叫仪、敬,带上了礼物的性质,送受双方都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4.
5.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阵地,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省高教强省战略部署下,要调整好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和社会的关系与职能,克服内外部压力,推进地方高校的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从而加快地方高校现代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美在晚清时期开始交流,在交流中美国也有意无意的培养了一批中国科技人才,本文分析美国培养中国科技人才的几种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主动的去美国学习和在中国交流中的学习两种,系统的考察了美国培养的科技人才服务于中国社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关系国家安全方面,晚清美国培养的科技人才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很多中国人从美国掌握了近代科技,促进中国人向美国学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澳大利亚第一次上班迟到,就是因为巴士,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号召私车入库,让大家乘坐巴士。但是,一向很准时的巴士,最近班次问隔变得略长,从五分钟一班变成了七八分钟一班。因为经常坐同一班巴士,所以和司机很熟。那天上车后与司机开玩笑说:“就是因为你们巴士间隔时间增加,害得我被罚了薪水。”司机抱歉地笑笑,然后很无奈地说:“没办法,我们的车轮流在公司加装一种装备,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是对现实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概括。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四个全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其中,全面建成小康是现实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方法;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因此,从四个全面视角重新考察国家治理全过程,对于推进现实治理、全面建成小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在1980年9月荣膺阿道尔诺奖时提出了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设计,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了对现代性问题的探索之路;与此同时中国在经历了2000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之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入之下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了寻求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路上。一个西方,一个东方,二者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现代性的问题,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别,相互之间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笔者试从重重的历史迷雾中找到答案,以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晚清实业教育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实业教育经历了从“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到各地实业学堂的创办、再到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的过程。晚清实业教育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也大大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明之间的较量背后实际上就是大国势力的争夺,这些较量与争夺为后人理解中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提供了一个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2.
世人在问: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的是哪条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一直走在现代化的前沿,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技术崛起可以与美国等超级大国相竞争。从十七世纪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并且已经展示出了发展潜力的多样性。从现代化以来,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受追捧的国家之一,这也影响了中国在各个领域里的表现。现代化的演变是从1644年至1911年间的清朝开始的,1912年中国被宣布为共和国,并且开始了通过技术和教育改进的现代化改革。通过整篇文章,读者将了解到中国做了哪些改变,以及中国可以继美国之后成为超级大国和当今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衰败过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重点对中国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政治衰败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剖析。作者认为,清王朝政权结构的脆弱性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内部动因,而西方文明的挑战则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外部动因。辛亥革命虽然顺理成章地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并没能扼止政治衰败的过程;相反,由于革命后权威危机的出现及其应对措施的失败,这一衰败过程进一步加深,几达于政治分裂和社会解体的程度。20世纪初叶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之而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5.
张子睿  宋俊成 《现代交际》2023,(4):21-28+121-122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马克思精神生活观立足于物质生产实践,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分析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是一个以精神需要为起点,经过精神生产、精神转化,从而对人本身与外界产生影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马克思精神生活观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美好精神生活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容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评论》2023,(2):F0003-F0003
2023年2月18-1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社会保障评论》编辑部协办的2023年度社会保障理论务虚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7.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长久梦想,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障的普遍性、精准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和经济友好性,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社会保障还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城镇化、少子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新的风险挑战,需要妥善应对。新时代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五度”成功经验,把握“五看”科学方法论,并在“五个维度”不断完善,以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制度性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化的“赶超型”客观性质和发展速率,是认识和解决中国现代化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出发点。为实现赶超发展,必须把中国现代化的动力看作是“社会动力资源系统”。文章从社会的经济系统和社会整体系统、中国和世界、当代发展和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共性和个性、主体和客体等六个关系视角,揭示了这种动力系统和结构并从中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问题。作者认为,在今天把“代价”提升为科学范畴具有很大意义。从发展学的角度看,“代价”应属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花费的“社会成本”进行“成本—效益”或“投入—产出”分析的综合性概念。为此,作者还依据新发展观对代价范畴和中国赶超发展中的代价问题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9.
20.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自1993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发表了刘崇顺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及其他——张琢同志“九死一生”理论初探》及张琢的《答刘崇顺同志》两篇文章以来,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以及与此相关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所持观点与已发表过的几篇文章之见解均相异,认为,中国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以及人口、城市、儒家文化体系构成了一个具有强大顽固性和坚韧性的巨大壁垒,在这一壁垒中,任何根本性的变革都不可能发生。社会学与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科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力廓清学科间的界限,这是本刊的研究领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