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墨家思想所含有的工匠精神元素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现代工匠精神的重要历史源头。墨家出于“兼爱”达于“大同”的人生理想,执于“尚巧”至于“达善”的职业精神,始于“推类”长于“创新”的思维品质,都与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十分契合。批判地继承墨家思想,对当前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姜欣玲 《职业》2022,(1):88-90
工匠精神的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与中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基础与实践方法两方面高度契合,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造物"目标与中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目标在思想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增强效果三方面具有共通性。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融入中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表现在注重强化国家认同感、突出知行合一以及注重自律与监督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时期形成的一种精神价值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良好开端,指引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进行不懈探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指引和动力源泉。五四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永恒的时代价值,其本质内涵随着中国的发展进程不断得到创新与升华,并奠定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基础,为一代代中国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4.
"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要充分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激励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新时代"红船精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红船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船精神"是当今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红船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西迁精神都产生于我省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对陕西乃至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相沿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为今天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综其所述,"三大精神"除各自特点外,其相通之处集中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三大精神"不仅是陕西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6.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散发出时代的光芒。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锤炼和党的历届领导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经验总结。其内容具体表现为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以身作则、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斗争精神。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其鲜明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和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刘静 《职业》2017,(16):40-41
在社会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传承,而对于那些"以技走天下"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提出,利用工匠精神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熏陶有助于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操守,有助于学生在职业道路上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8.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沂蒙精神丰富内涵,沂蒙精神植根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是沂蒙老区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展现的精神特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华夏民族精神,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弘扬沂蒙精神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沂蒙精神集中体现了山东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对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价值,新时期加强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已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利于构建新时代和谐的党群关系,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古代工艺和国外工艺发展的历史,追溯工匠精神的源头,并结合新时代分析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最后,剖析工匠精神养成的价值诉求,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并基于"知行统一"探寻工匠精神养成的价值实现路径以及价值传承路径,旨在为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艳 《职业》2017,(33):25-26
本文就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培育技能精英进行分析阐述.培养工匠精神是职校生成长的需要,只有把历代工匠所具有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以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融入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才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拥有对职业的坚守和敬畏,对产品的高度负责、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1.
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着知行脱节、流于形式、落实乏力等问题。只有坚持以"课程教学"为抓手,在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产教融合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坚持以"职业价值观"为推力,注重劳模文化熏陶,推动劳模进课堂;坚持以"环境培育"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沃土,借力师生"成长共同体",才能解决当前所出现的问题,助力湖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国庆  田拥军 《职业》2017,(9):25-26
为了跟上"工业4.0"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中国需要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只有转变观念,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加强校园"匠心"文化建设,积极创设、搭建平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工匠,甚至是"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3.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运动。它诞生了以"爱国主义""民族科学"和"改革创新"为基本内涵的五四精神,具有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珍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既象征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也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今天,发扬五四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主科学为指南、以进步为动力的基本内容,也需要态度鲜明地肯定其对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裴志晨 《公关世界》2022,(19):110-112
职业院校是培养我国未来工匠的摇篮,为社会输送强技能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注入工匠精神新时代的传承,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完成制造强国的伟大蓝图以及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韩东博 《职业》2022,(21):42-45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出巨大引领价值,劳动教育视域下高等职业学校理工类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精神培养,是一种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有益尝试,既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对于职业学校所在地区产业发展及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职业学校如何推动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式、优化评估形式、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技能报国的情怀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是本研究的初衷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当代学徒制职业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高校、政府多方协同培育。在"工匠精神"的文化背景下,应突破职业教育体制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出适合当代学徒制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就现阶段新疆高职教育实践来看,利用校园文化影响教学是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新疆高职教育实践中,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景观的人文性考虑,结合工匠精神,使景观的立意更加清晰、主题更加明确,景观的人文内涵也有显著提升。新时代背景下,新疆高职学校的校园景观文化更需凸显工匠精神。就工匠精神和新疆高职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的互动性开展分析与讨论,旨在为新疆高职学校实践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刘岳 《职业》2017,(1):40-41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道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工匠精神"有哪些内涵?在如今这个时代,技工院校又该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力推进,"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热词,补"中国制造"之钙、塑民族企业之魂已成为时代最强音.本文就"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0.
孙文娟  谢海欧 《职业》2018,(5):29-31
工匠精神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失的职业素养,也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国制造的现实需求。本文分析提出,要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其重要性,探析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路径:在师资建设方面,加强能工巧匠的培养和引进;在专业教育方面,采取小班化教学;在实习教育方面,学校企业齐上阵;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植"尊重劳动,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还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考核评价、终身教育等方法,催生更多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