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对泉州市3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信教状况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信教比例高且呈上升趋势;二是多数信教者信教时间早,宗教信仰坚定;三是信仰的宗教类别多样化,但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主。女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原因是寻求精神寄托或心理慰藉。影响女大学生信教的相关因素包括个人背景、社会网络和宗教认同三方面。对女大学生开展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需要从其自身、家庭、学校和媒体等多层面综合进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信教的比例从绝对数来看已经不是少数,宗教与大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宗教暧昧现象日益普遍。高校应坚持宗教与教育分离、宗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表现为:信教大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大学生宗教信仰行为特征不突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复杂多样以及信教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喜忧参半。高校统战工作应遵循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统战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预警和防控力度、开设相关宗教课程并展开宗教学术探讨活动和协助其他部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关键词】高校;统战工作;大学生;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不仅是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该研究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信教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不多,其信仰呈多元化趋势,仍以信仰佛教为主;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本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与迷信的关系能给出合理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和高校宗教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但在不信教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信运气"、"信金钱",这些现象应该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宗教信仰及宗教观问卷调查”,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的宗教观现状,即:大多数大学生不信仰宗教,但在信教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多数大学生对宗教报宽容态度,但对宗教内涵的理解有失偏颇;大学生宗教观盲目性与理性化并存,具有现世功利的意识特征,心理调节需求日益突出。通过分析大学生宗教观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区别对待大学生信教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信教自20世纪末以来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信教大学生毕竟是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特殊人群,他们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又必定会与普通大学生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但截至目前又不甚明晰的问题。研究发现存在部分学生信仰宗教存在盲目的倾向性、部分学生对宗教知识的了解十分贫乏、部分学生对宗教问题的偏激看法依然存在、部分同学对宗教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认识不明确等问题。而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是影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思想动向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宗教升温”现象对高校带来的冲击,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也日渐增多.准确反映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际状况,深度分析大学生信教原因,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宗教观.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基督教在我国高校的传播近年来有逐渐加快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各种外部因素,也有较为复杂的内部因素。高校德育工作者和统战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紧密配合,一方面要"固本清源",努力防范未信教的大学生"被渗透";另一方面要"引流入海",积极引导信教大学生理性对待基督教。  相似文献   

9.
张炳兰 《南都学坛》2010,30(5):98-100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大学生信教是释放爱的需要、寻求归属、缓解压力、满足好奇的需要和从众心理的驱使。针对这些心理原因,高校要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五大宗教并存,信教群众众多。新形势下,信教群众数量还在高速增长,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其中老年信教群众在信教群众中所占比重最大,宗教成为信教老人的主要精神力量来源,宗教生活成为信教老年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关注老年入,从事老龄事业要重视宗教因素,分析宗教对老年人的影响,利用各种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为老龄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团组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一项核心工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团委在思想教育活动中,坚持创新模式和传统模式相结合、团组织思想教育工作与团建创新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道德品质教育与学生主体实践相结合、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初步形成了高校团组织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创新大学生党建为核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论述了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大学生党建为核心,注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创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新局面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从四个方面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1)从高校意识形态较量的宏观战略高度出发,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渠道应该从现实世界向网络虚拟世界拓展;(3)掌握网络虚拟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现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 ,探讨在坚持继承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更新观念、拓宽内容、采取新的形式和手段 ,构建和谐统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情感共振"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个人情感的把握和尊重,实现与施教者情感的充分一致性,从而达到施教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心情舒畅,对事物的认识是积极的,才能运用"情感共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情感共振"也不能以情代理.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互联网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探讨互联网时代创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全面阐述了新时期我们该"培养怎样的社会主义公民"、"怎样培养社会主义公民"两个基本问题.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中、贯穿到整个育人过程中,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形式和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动态掌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寻求与之思想交流的平台,扩大教育的覆盖面,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引入心理学等方法,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当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关注大学生,实现教育的“网络化”、科学化、现代化,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 ,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关注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分 ,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改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本文就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化挑战为机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适应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必须重视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快速反应";重视和强化快速反应是增强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本质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学会敏锐思考、提高综合素质、亲近工作对象是实现快速反应的科学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