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是明季政治舞台上一位昙花一现的人物。他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即位于南京,迄至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八日清兵攻陷南京,整整当了一年偏安江左的皇帝,即沦为亡国之君。继而,又整整当了一年清廷的阶下囚。于次年(1646年)五月,被杀于北京宣武门。  相似文献   

2.
南明历经弘光、隆武等政权灭亡后,桂王朱由榔又于丙戌(1646年)十月十四日监国于肇庆,十一月十八日即皇帝位,建立了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朝。永历朝与南明其它小朝廷有所不同,它依靠的主要力量不是官僚士大夫势力,而是农民起义军余部和人民义勇军的力量,使其生命力与战斗力都远远超过了其它政权,曾两次出现中兴恢复的生机。但由于从永历帝为首的官僚集团腐败至极,在朝廷中,任用非人,排斥正人和中兴之臣,党争激烈;在疆场上,将帅解体,自相残杀,内耗严重,自毁长城。加之永历帝本人怯懦庸弱,闻警即选,而致南明生机论丧,…  相似文献   

3.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缢死煤山后,明宗室又在南方相继建立起弘光、隆武、鲁王监国及永历等小朝廷,史称南明。本来,弘光、永历均有复国之机,但均因其腐败透顶,上承亡明腐朽老路继续运行,而终致覆亡。在南明腐朽的官僚集团中,弘光帝尤称典型。 弘光帝系明神宗之孙,福恭王常洵之长子,名由崧。甲申(1644年)五月初四日,监国南京,五月十五日即帝位,年号弘光。  相似文献   

4.
南明弘光政权期年而亡,论者多归罪马士英、阮大铖、福王诸人,此论固然正确,但其他朝臣甚至整个文人阶层的政治品格,更是决定南明政权最后命运的核心力量.钱谦益、吴伟业与陈子龙三人,是崇祯后期最具政治声望的文人,在弘光朝也先后入仕.他们这段时期的政治表现,特别是在面对吴适与蔡奕琛矛盾冲突时的态度,截然不同,既体现出当时各类文人的不同政治品格,也说明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文人集团,其品格已不足以支撑一个病入膏肓的政权,南明的灭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南明弘光政权是在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大明王朝之后建立的,当时北方尚有清军与农民军两股势力对南方虎视眈眈,新政权处于岌岌可危之境.弘光政权的武臣正当为国分忧、保家卫国之时,然而他们非但未能建功立业,却暴露出种种恶劣行径,骚扰百姓,内讧斗狠,致使军队的战斗力下降,甚至投敌叛国.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其历史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6.
王建芙 《理论界》2004,(6):339-340
从1644年清政权中心由沈阳移至北京定都,到1645年攻下南京,清军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统一了长江以北地区,从1645年攻下江阴,到1663年(康熙二年),清军攻破荆襄十三家的最后据点茅麓山(湖北兴山县)为止,清军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统一了长江以南地区,进而确立了对中华大地近三百年的统治。清军为什么能顺利统一长江以北地区却不能顺利统一长江以南地区呢?这除了与南明政府在  相似文献   

7.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覆亡,先后16个皇帝,历时277年。这个王朝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大,它的历史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出身贫寒,借助于元末农民起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天下,建立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君主专制王朝。由于他来自社会的最底层,深知政权来之不易,为了巩固这个王朝的统治。他奖廉惩贪,注重吏治,减轻赋役,与民休息。即位不久,他曾下诏给地方守令,告诚说“天下初定,  相似文献   

8.
在矛盾错综复杂的清初,究竟是哪种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呢?我认为正是当时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阶级矛盾。下面仅就清初两个阶段的情况做简要论述。第一阶段,即清军入关至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之前。清军入关后,尽管推行了一系列民族压迫的政令,民族矛盾有所激化,但阶级矛盾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颠覆了大顺农民政权的清王朝,恢复了被农民革命所推翻的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它加紧拢络汉族地主而把矛头对准了农民军。它一再宣称入关进京是为故明臣子报君父之仇,“念累世之宿好”的大义行动。它全面继承明制,以明的后继者自居。宣布典章制度“一如前  相似文献   

9.
南明永历政权“流播”在贵州安龙县四年,这段历史对于研究明清史和明末农民起义史都有一定的价值。在过去编纂的史、志和学人、史家的著述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颇不一致,其中有些基本符合史实,有些则有讹误。本文主要介绍在安龙出土的南明永历帝三个幼子“王坟”内的墓志铭,并对它的史料价值提出笔者的看法,订正史籍中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0.
明朝自嘉靖、万历以来 ,直至崇祯末覆灭 ,与日本断绝了外交关系 ,而南明政权对日本改行通好、求助的政策。由前者的断绝交往到后者的通好求助 ,经过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是在南明时期完成的 ,共分三个阶段 :一、弘光时期 ,这是沿用明朝末年旧政策的阶段 ;二、鲁监国、隆武两政权并存时期 ,这是拒绝交往与通好、求助同时并存的阶段 ;三、鲁监国政权、郑成功及其子孙主持的政权、永历政权等并存时期 ,这是通好、求助政策全面推行阶段。影响南明政权对日态度转变的因素 ,包括总体形势、力量对比的变化 ,当事人的经历和性格 ,以及地域远近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战争有没有皇权主义性质,是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之一。前不久,广东历史学会组织部分会员,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很难自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阶级,因而必须有一个权威代表自己,这个权威就是“好皇帝”。农民起义领袖反对旧皇帝,同时也称王称帝,按照封建政权的模式建立政权。皇权主义是农民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2.
孙奇逢是畿南容城一位颇有头脑的封建文人。他从明末社会诸多不正常的现象中,便预感到明朝行将灭亡。面对农民革命风暴,他曾出面组织封建武装,对抗农民起义,最终亲身经历了明王朝大厦坍塌、清王朝定鼎北京、土地为从龙诸贵圈占而扫地出门的极大痛苦。他反思历史,认为“明不亡于逆闯而亡于逆珰。”在其总结的历史经验中虽有不少感性的东西,但也有颇多理性色彩。比如,他恨透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却不把朱明灭亡归罪李自成农民起义,而是透过李自成亡明的历史事实,正确地问罪于明朝皇帝,问罪于明朝的专制统治,他的确不失为是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 一、“与民为仇者,民必胜之” 在封建社会,没有哪个皇帝不想一世万世地统治下去。但是主观愿望代替不了历史的客观发展变化。孙奇逢说:“从古无平而不陂之理。”天下事“总之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夏峰集》)103页、258页)这是不以人们的意  相似文献   

13.
满清入主中原之初,明朝遗族先后在南方建立弘光、隆武、永历等政权,在新权与旧族交替之时,澳门当局从自身利益出发,逐步修改其对华政策。文中即通过叙述永历政权三次遣使出访澳门、罗马的情形,探析永历政权与澳门的关系变移以及澳门当局转而“效忠”满清政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口号、国号、年号和农民领袖称号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唐末裘甫起义铸印日“天平”,王仙芝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则称“冲天大将军”;金朝山东“红袄军”杨安儿起义,建立大齐政权,起年号“天顺”;元末红巾军起义中,徐寿辉建立的政权,国号“天完”。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年号“天统”,张士诚建立大周政权,年号“天  相似文献   

15.
<正> 王夫之著作等身,其学术著作和诗词都已先后问世,广为传播。唯独他平生所撰写的对联,未能编印成帙,鲜为人知,殊为憾事。现披露一端,以资纪念。在举兵抗清时,曾自题一联:留千古半分忠义;存大明一寸江山。明王朝灭亡时,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王夫之在南岳方广寺附近建造续梦庵,是取“续作明室江山一统之梦”的含意。后一年,王夫之全家迁居至续梦庵隐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八月,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立南明小朝廷。明宗  相似文献   

16.
记明万历四十八年平价米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是年为明万历帝朱翊钧死的一年,万历帝死于这年七月,他的儿子光宗朱常洛即位,九月改元泰昌,不到一个月即行死去,熹宗朱由校即位,以明年为天启元年,一年之中换了三个皇帝。这是明朝的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异常混乱,政治极端腐朽时期。在统治阶级内部,万历帝溺爱郑贵妃所生的幼子福王朱常洵,要废光宗朱常洛,在这一年里,接连发生了“梃击”“移宫”和“红丸”三大案的宫廷政变。当时把持朝政的,有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所组成的阉党,又有以赵南星、左光斗等为首的东林党,彼此之间,互相倾轧,争夺政权,弄得连年饥荒,民不聊生。因之  相似文献   

17.
康熙平定三落之乱,为以后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物质上提供了充分的准备,随之出现的康乾盛世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所以我们就三藩之乱的首脑吴三挂起兵反清作一个述评,或许对拓宽清史研究领域有抛砖引玉之作用。投靠清廷残酷镇压抗清力量清初诗人吴梅村写的(园园曲)中“痛哭六军仅绸素,冲冠一怒为红颜”O的词句是鞭挞明;日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对吴三桂的憎恨。从顺治元年吴三桂引清军人关并投降了清廷,吴三桂便成为了清军征服广大中原地区的走卒和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及南明政权的刽…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近年来,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民革命阶段和向封建转化后封建帝王阶段’”;而吴晗同志早就认定朱元璋“最后背叛了农民革命”。上述种种议论,虽有些微分歧,但总的都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由农民起义的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典型人物。尽管也有人提出朱元璋领导的是封建统一战争,“朱元璋实际上充当了农民战争的‘遗嘱执行人’的角色”,结论为:“他对农民的起义斗争并没有作出什么象样的贡献”,但是,仍然把朱元璋与元末农民大起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朱元璋是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论断。我们认为,朱元璋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根据历史事实,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转化”、“蜕变”或“背叛”的问题;如果说他“背叛”,也只能说他背叛了农民出身的本阶级,而不是背叛了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一弘光元年(1645)农历六月十五日,浙东一位讲学老夫子因为遭受一连串的国变而开始绝食,前后历时二十一日,最后以一死践履了他一生的学问.他就是刘宗周.刘宗周(1577-1645年),字起东,学者概称念台先生,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水澄里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举进士,后授行人司行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相似文献   

20.
夜读札记     
费密的《荒书》《荒书》是一本记述明季张献忠及其大西军转战四川的编年性史书,后期也记述了李自成余部西山十三家在川、鄂的抗清史实。著者费密,字此度,新繁人,曾做过南明广元伯杨展的幕僚,是农民军的敌对者。由于他“少丁离乱,祸患身经,年近六十,始成此书”,而且“亲历者多,或闻于同时亲友,间得之老兵余贼”,因此,他所辑的一些有关大西军史料,较他书为详。在康熙年间,已有要写张献忠传记“必取事《荒书》”之说。也许是怕得罪“新朝”吧?成书以后,费密始终未敢示人。一直到康熙十八年诏修《明史》,广征史书,说是“虽有忌讳之语,亦不罪之”,费密“乃裒旧稿,重为涂乙”,战战兢兢之状可以想见。这种涂改,大约主要是删去了若干有关南明诸王的记载,不存南明诸王的年号,甚至对大西军与南明政权的关系亦吞吞吐吐,讳莫如深。例如顾山贞《客滇述》载,献忠死前对养子孙可望云:“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