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写作方式 ,报告文学的价值生成 ,主要通过新闻文学的写作模式参与时代理性精神的重建而实现的。一个需要启蒙的时代 ,召唤着报告文学弘扬理性的启蒙精神。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主体意识的自觉 ,使此间报告文学启蒙主题的凸现成为可能。报告文学文体由此也获得了一种自觉  相似文献   

2.
可能与现实:走向强势的报告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时代文体” ,报告文学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特定社会文化生态的激发。言说报告文学将会终结 ,这是感情用事式的缺乏事实与理论支撑的臆说。新的世纪无限壮阔、无限丰富、无限复杂的社会现实存在 ,报告文学作家坚守关注国计民生、守望人类价值原则的高尚的文学精神 ,以及视觉文化时代 (“全媒时代”)纪实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的受众因素等等 ,都使报告文学有可能成为新世纪一种强势文体。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是两个内涵和外延差异甚著的范畴 ,不能简单地以纪实文学替代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3.
"时政报告"向"人文报告"的渐次演变衍生出新疆新时期报告文学不同的文体;重铺叙、好议论、善抒情,新疆新时期报告文学具有强烈、鲜明的吟咏性;新疆自然状貌、历史概况、民俗风情作为新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重要叙述对象;宏放、粗犷、壮美是新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一种格调。  相似文献   

4.
龚举善 《学术论坛》2004,(3):111-115
现代传媒的发展与报告文学的转型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从报刊、广播、影视直至今天网络媒介的转轨,报告文学也由最初的口传形式相继转进为纸质报告文学、广播报告文学、影视报告文学和网络报告文学.这或许表明,借助于现代传媒的不断革新,将来时态的报告文学完全可能获得更为博大、灵活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生态报告文学创作包括两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环保型”创作;二是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生态型”创作。新时期以来的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主要、最明显的有三个方面:在作家的生态理念上,人类中心主义依然存在;在揭示各种生态问题上,展示现象有余而挖掘根源不足;在艺术表现上,生态审美的能力和水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周淼龙 《云梦学刊》2009,30(2):95-99
历时性考察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形成、变异和发展.可以见出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由一些基本元素组成一定结构,其内涵在发展中相继呈现,其中有深化和丰富,也有异化和扭曲,似乎完成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政治制导是报告文学文体特性发生偏离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文体的存在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渊源,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即是来源于历代文学对真实性价值标准的不断追求。在现时代,虽然"深度报道"等新闻文体的飞速发展对报告文学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报告文学和新闻报道对文体追求的本质差异决定了报告文学无法被新闻文体所代替。就现时代报告文学存在的语境来说,报告文学文体的存在是必然的,它还将继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琳  张勇 《理论界》2024,(2):89-95
本文针对近代以来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的孕育与初步发展路径作整体的概览,尝试通过纵向的历时性梳理,对中国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初期情况进行描述,以期展现19世纪末至全面抗战前夜中国报告文学作为独立文体的发展风貌及所体现的相应的文体观。本文将历时性梳理与文体观的流变融合在一起探讨,从近代不同的时间分期考察中国报告文学在发展初期呈现的文体特征。主要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的孕育和初步成长期,而在这个阶段内又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在这一阶段报告文学上承中国古典散文等文体,在西方报告文学理论引介的影响下,同时受到“左联”的推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文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并不存在叙事上的乱伦 ,这种文体对真实性或者说非虚构性的坚守 ,是其根性所在 ,是其“立文”之本 ,其名称中的“文学”二字 ,也并不等于虚构。“文学”本身理应包含有虚构与非虚构的因素 ,它在小说那里主要体现为以虚构为核心的文体建构方式 ,在报告文学中则不表现为虚构 ,而是除虚构之外 ,通过语言、结构、视角来实现其文体富于艺术性的建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显示出其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文学魅力。而文学魅力的展现 ,主要有赖于其“跨文体性”的文体规范 ,这一特性是指其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影视等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表现方式的兼容 ,以及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个性。这主要体现在叙述结构的变化、叙述语言的丰富与个性化以及对自身艺术表现局限的超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阀门的开启,"改革"日渐成为全社会的集体意志。受社会改革的牵引力、主体诉求的批判性、艺术表现的自便化等因素的综合规定,此期报告文学逐渐形成报告理念生态化、文本含量增容化、文体效益立体化三大价值取向。这三大价值取向,决定了它的三大转型方式:一是由"审父"到自审的反思方式,二是由聚焦到广角的叙事方式,三是由一元到多维的传受方式。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的总体性现代转型,充分体现了感应生活的先锋功能、"后窗"现象的矫正功能和文学格局的建构功能,并由此彰显了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在我国20世纪的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的社会传播作用。但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报告文学在社会文学生活中的价值愈来愈低。不仅报告文学不再有80年代和20世纪其他年代里的那种辉煌,甚至到了少有人问津的地步。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愤愤,也有人激辩。事实上,报告文学所以会在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期出现生存尴尬,主要是由于其“文体”上“不三不四”的“出身”造成的。由于这种既文学又非文学,既新闻又非新闻的本性特征,客观上造成了社会接受的价值障碍。现在,报告文学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们有必要将它交还给历史。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文学理论转型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78年到现在的近30年中,文学理论虽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这成绩诚如有的学者所说的,虽然不能说是“辉煌”的,但可以说是“耀眼”的,终于实现文学理论的转型。这“转型”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从一家“专政”式的独语,转变为“百家争鸣”式的对话;从政治话语转变为学科的学术话语;从非常态的中心话语转变为自主发展的常态话语。这三种变化也可称为对话化、学术化和常态化。这是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依靠文论界老中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所获得的丰富成果。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它。本文尝试着把这种转型概括为反思期、追求文学理论自主期和多元综合创新期加以概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体系统的一个层级 ,体裁处于其呈现层面 ,是某种文体规范的综合体现。对于报告文学这一有着突出跨文体性的文体来说 ,其体裁的变迁常显出不确定性的脉象。经由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末四个时间域的变易 ,中国报告文学体裁呈现历经曲折 ,由附庸而独立 ,显示出文体规范由不确定逐步走向清晰、明朗的总体趋态。  相似文献   

14.
周淼龙 《云梦学刊》2013,(5):158-160
2012年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重大收获,是章罗生先生出版了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这值得为作者贺,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界贺,为未来的报告文学学科贺!  相似文献   

15.
文体的内涵、层次与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很早就开始了对文体的研究,本文在对中西方文体演变梳理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辞典的界定,提出了新的文体定义,强调了文体的四个要素:体制(体裁)、体式、语体和风格。并把文体分为五个层次:文类文体、体式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或民族文体。文章认为,我国传统的文体研究虽然内涵丰富,但多注重语言的形式方面,往往停留于直观性、经验性的层次,要给我国的语体文体研究注进新的活质就需要借鉴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刘勰文体观念的探讨,通常的路径是从体裁和风格这两个概念出发,作平行的研究。事实上,由人体概念引申出的"体"的整体性和直观形相性是刘勰对文体认识的基础。在刘勰看来,文体不是某一因素所能决定的,而是情志事义和辞采宫商等形式因素的有机统一,是文体客观规范与作者主体情性的对立统一,是体裁和风格的交融结合,正是在这多种关系的辩证把握中,刘勰完成了他综合性的辩证的文体观念建构。刘勰这样的一种文体观念架构,因其指涉意义广泛,使中国古代的文体论具有向多种路径发展的可能和潜力,而成为一个包容能力极强的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举善 《中州学刊》2007,1(5):223-228
伴随着改革开放系统工程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与此相应,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文学方式也被紧裹在全球化语境之下。对于报告文学这种非虚构性文体来说,全球化的紧迫时势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报告文学提供了再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给该文体的深度拓展带来了诸多挑战。面对世纪初的开放语境,我们有必要在秉持非虚构原则的前提下努力谋求报告文学文学性的重新认定和整体超越。具体而言,当下报告文学的文学向度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指标:一是不尚虚幻的真实品性,二是鲜活灵动的报告形象,三是本真深切的思想感情,四是创新自洽的文体形式,五是崇高瑰丽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刘勇 《江淮论坛》2009,(6):141-144,129
在1978年以来的新闻文体发展进程中,新闻学术共同体回应新闻实践的现实需要,力图建构适合中国特色的新闻文体理念,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亦即破除“新闻无学论”,为业界的文体实践“正名”;回应现实问题,为业界的文体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组织调查研究,深化文体变革;倡导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推动文体变革与创新;编撰教材,培训新闻人才,“型塑”新闻文体规范。  相似文献   

19.
晚清至本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期。此时期的梁启超以其新闻事业家、政治家(政论家)、学问家(文学家)的独特角色组合,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者,扮演着“开文章之新体”的文体实验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李春雷的报告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宏大叙事的特点。纵观李春雷的报告文学创作,经济改革就像一条核心线索,贯穿其创作的始终,最终聚合为鲜明的叙事主题"改革"。在真实地再现事实的基础上,李春雷的叙述不拘泥于个别事件的即时报告,而是以事件为酵母,展开对社会、历史和文化全方位的思考。在写作过程中,李春雷致力于报告文学文体新品格锻造的努力,使其创作呈现出跨文体写作的特征。李春雷报告文学的宏大叙事,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