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们这里说的矛盾的调和(包括融合、结合、调解、合作、妥协等),是指有些事物的矛盾运动,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调和,融合成一个新的事物,或矛盾双方同时并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不是一方克服另一方,消灭另一方或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代替.它是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唯一的形式和方法.首先,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个特殊,但它们都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为稳定与自由的矛盾、发达与发展的矛盾、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循环与进化的矛盾.亨廷顿政治秩序内在矛盾的形成主要有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两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千姿百态的,解决形式上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根本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内在表现形式,即表现为矛盾内部对立双方的变化;二是外在表现形式,即表现为矛 相似文献
8.
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它包括对矛盾运动发展阶段的认识,一方面承认具体矛盾运动的具体发展阶段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它应提供矛盾运动的基本发展阶段的认识。 两阶段论应该扬弃 我们通常认为,矛盾运动有两个基本的发展阶段,那就是量变阶段和质变阶段。 这种“两阶段论”根源于对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的某种误解。 第一,质量互变规律的主旨不在考察矛盾运动过程的阶段问题,是以矛盾已经建立或形 相似文献
9.
康德以批判哲学为基础,通过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派美学的调和,推动近代西方美学产生了关键性转折。从"美的分析论"到"崇高的分析论",康德从不同方面考察和论述了审美中感性和理性的关系问题,试图以不同方式将两者调和起来,回答审美愉快的情感何以具有理性的性质这一基本问题,并通过对"美的理想"和"审美理念"内涵的揭示,对美和审美的本质特征作了深刻概括和创造性阐释。康德美学的内在矛盾,表明依靠调和无法真正解决美和审美中感性与理性等对立面的辩证统一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基本解决则是由黑格尔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矛盾的暂时解决正如彻底解决一样,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调和正是这种暂时解决的形式之一。我们应对这种特殊形式进行认真而全面的研究。随意地夸大或简单地否定它都无助于我们对调和在社会矛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比较客观的认识。 一、调和形式的客观性及其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诗哲之争"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文化命题,主要指的是理性道德思维与感性情感思维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中国思想文化中也多有体现。在朱熹的文论中,也存在着这一矛盾。朱熹从他道学的理气论与性情论出发,提出了"文道观"作为文学的总原则,强调感性情感思维应该为理性道德思维所规定,但在其具体的文学阐述中,有的地方又存在着对这一原则的违背。他对屈原为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对楚辞的选取标准,以及在《诗集传》中对"淫诗"的判定,都体现着这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矛盾。但朱熹有别于宋代的其他理学家,最终又凭借着其理学的伦理学指向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这种"诗哲之争"的矛盾,使得文学获得了理论上的地位而不被驱逐。 相似文献
12.
近来,人们对新时期党内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理论研究的深入程度和党内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现实状况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落差。要把理论上的深刻认识转化为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自觉行动,仍有一定的难度。前段时间在一些党组织和部分党员中间流行的钝化矛盾说的影响远未肃清,成为党内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对粮食购销与价格“双轨制”的评说不一,褒贬偏颇。粮食购销与价格“双轨制”的现实矛盾何在?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它在现实中的对立与摩擦,并对完善办法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李绪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80-85
陈澧是晚清著名学者,所著《东塾读书记》,蜚声海内,享誉艺林。在晚清学术纷纭变幻,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秉承乾嘉学术优良传统,立足于汉学立场,以古文经学为主,融合宋学及其他,兼收并蓄,独树一帜,提倡一种“新学风”。这种“新学风”因具有近代科学的精神,对清末民初的学界有重要影响。陈澧被公认为汉宋调和的主将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从亚当·斯密到当代理性预期等经济学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析 ,认为在西方经济学的认识论中 ,一直有两条主线贯穿整个经济学说史 ,一条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争论和调和 ,另一条是社会福利与伦理观的演变 ,而这种伦理观也就是新的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凸显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献珍同志说:“任何事物是‘合二而一’的”,“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客观事物根本规律的“合二而一”,来自方以智(明末人)的《东西均》,这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方以智的“合二而一”思想,是否是客观事物的根本规律?是否是“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本文就方以智的“合二而一”,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区别问题的讨论,有两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种认为,逻辑矛盾就是辩证矛盾。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说:A而且(?)“既是逻辑矛盾又是辩证矛盾。两类矛盾实际是同一个矛盾在不同领域中的两种表现,或者说是两种逻辑对同一个矛盾的不同的观点和处理方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辩证矛盾就是从不同的意义(方面)来说的矛盾。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说:“辩证矛盾的命题不是从同一个意义(或方面)来说的,而是从两个不同的意义(或方面)来说的。”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是从形式逻辑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前者把辩证矛盾等同于逻辑矛盾,后者把辩证矛盾肢解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从而也就取消了辩证矛盾。我对这样两种观点,未敢苟同。本文仅就以下两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