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有五点不同。 一是构成特点不同。比喻论证中构成喻体和本体的两个事物具有相似之点而又本质不同,“凡喻必以非类”。类比论证中构成类体和本体的两个事物必须有几个类比之点,属于同一范围,而且本质相同。不属同类事物,其相同属性虽多,也不能作类比论证。喻体与本体的关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  相似文献   

2.
<正>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三对范畴,人们通常是在同等意义上使用的。笔者认为这三对范畴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完全等同。(一)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辩证的。首先,一般与个别是相互差别、相互对立的。一般是同类事物的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部分、方面或本质的抽象概括,而个别是指具体的书物,它比一般更生动、更丰富。个别事物具有多方面的属性,这多方面的属性不能全部包  相似文献   

3.
一  任何一种经济生活都包含了特定的道德内涵 ① 。也就是说 ,任何一种经济生活 ,都具有包括人和相关事物在内的统一整体的运动规律 (或必然性 ) ,这些规律内在地包含了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乃至其他行为的道德要求。因此 ,经济生活的道德不是来自于经济生活之外 ,而是内在于经济生活本身。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第一次以智力的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体力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地位 ,它的运动规律或必然性特征在于 ,人类知识的运动成了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知识经济本身所包含的特定的道德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从人类经济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4.
客观规律与比较方法俞宪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而任何规律又都是纵向度的事物发展诸过程和横向度的事物表现诸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或必然的联系。同时,任何规律又都是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借以产生,并依赖于一定...  相似文献   

5.
我们一般都喜欢举出一些实际事例来证明自己的某种观点。这本来是对的。因为人们就是要经过实践,首先接触个别事物,通过大量的个别事物的接触,才能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实质。所以要说明事物的实质,就要通过具体事物作例证。但是,我们有不少同志,往往以偏慨全,以个别代替一般,结果引出错误的结论。比如,有些人不是全面看问题,却抓住个别知识分子或知识分子的某些弱点,就把知识分子说得一无是处。又如,有的人抓住我们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不能简单的诉诸感性的直观,而必须遵循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思路,对历史规律在作客体、直观的把握的同时,还应该从主体的角度去进行把握和理解。这是因为,历史规律虽然与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性趋势,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与自然界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和实现的。在自然界中,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自然事物和现象在完全自发的状态下通过相互作用、相互选择和相互适应而形成的。因此,自然…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假象     
历史科学的任务是探求历史事物的本质。人们常常以为,只要掌握了大量经过考证的历史资料就可以正确揭示出历史事物的本质,得出可靠的结论。其实不然,历史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物的现象,而历史现象是以两种相反的方式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的:一类是以正面形式直接表现历史事物本质的,是历史的真象;另一类是以反面形式歪曲地表现历史事物本质的,是历史的假象,“事物在其现象上往往颠倒地表现出来”1。如果不能正确地识别历史的真象与假象,就会将假象当作真象,那么所揭示的历史事物的本质必定是不正确的,所做的历史结论也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8.
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上有两个命题,这就是:1、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进入一般之中;2、一般、普遍体现了个别的特殊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这两个命题都来自黑格尔,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都讲到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两个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呢?在一般与个别的问题上今天重提上述两个命题有什么意义呢?自然,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本是一个很古老的哲学问题了,但问题古老并不等于没有新意,更不等于人们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能正确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了。实际上,在整个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中,这个古老的哲学问题都一直贯穿于其中,成为历代哲学家经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凸显历史价值论研究,有助于确立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深化对唯物史观本质及其当代性的理解。从生成论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论角度来看,历史价值是历史客体对增强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历史价值活动包括历史价值认识活动、历史价值创造活动和历史价值实现活动三种类型。历史价值活动都是遵循一定规律来进行的。历史评价是主体根据人的需要对历史客体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做出价值判断,即主体关于历史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所做的判断。历史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哲学教科书或哲学名词解释之类的工具书中,都给真理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客观事物都有现象的一面和本质规律的一面。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统一,这主要表现为两者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方面。现象是暴露在外的各种表面形态,是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并为人们感知和反映;本质则是内在的、隐藏在现象后面的东西,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人们不能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般讲哲学原理,总爱说,哲学的任务就是把握事物的本质,亦即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共相).本质等于共相,似乎已成为哲学上的一个定论.  相似文献   

12.
人:宇宙的“本质镜”程广云“本质镜”说的两则要义是:(1)事物的现象作为事物的“本质镜”,(2)人或人的意识现象作为物质世界(宇宙)的“本质镜”。“本质镜”说的基本观点是:任何一种事物,其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内在矛盾,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然表现为外在矛盾...  相似文献   

13.
“法理”是一个多义词,学科意义上的法理等同于广义的“法理学”。形式意义上的法理主要是指法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包括中外学说、立法沿革资料、各国立法例、实务见解、立法理由、法律原则、法谚、套语、判例等。实质意义上的法理包含自然法、事物的本质、事物的规律三层含义。法律渊源意义上的法理是将法理视为司法判决的依据。一般认为法理具有导引立法,评判、审查与控制制定法以及对法律渊源的补充三个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重构史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料作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它本身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既定的单纯的存在,它无法主动向历史学家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内容。史料只是在做着一种自我游戏或语言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史料并不涉及任何历史事实。正像语言并不对应于事物一样,史料也并不对应于历史。作为语言,史料的起源与构成,都仅仅意味着它只是以一种语言的方式在进行着某种自由的游戏。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都有其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一般都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而到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但是,人类社会历史在个别发展阶段上的顺序,在某些国家或某些民族是会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而跳跃发展的。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选集第4卷,第690页)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的过…  相似文献   

16.
论一般     
黑格尔说过:“每个人都知道一般,但却不知道作为本质的一般。”①那么本质的一股或一般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地位与作用怎样?它的对立面又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一、一般的本质一般,从字面或语义上看,是由一与般两个词组成的。单讲一,是指数量,因而是数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并不是抽象的.它必定是一个个的具体实在的东西,而这一个个的具体实在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概念来表示,实际上也就是个别。般,单讲起来,是一样、同洋之意。将一与般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汇,它的意思就应该是一样或同样的个别,但与个别一样的个别…  相似文献   

17.
中西道德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都重视道德教育,把培养维护该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作为教育目标之一。人的认识是通过比较而发现事物的联系和区别,进而鉴别事物的本质和特点。虽然西方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上有着本质区别,但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反映一般教育规律的成分,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了解西方国家德育的特点,通过比较、鉴别、融合,可以加深我们对德育普遍性规律和共同本质的认识,促进我国德育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正> 本质就是规律,或本质是和规律同一层次的范畴,这是目前哲学界所比较通行的看法。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本质不等于规律,本质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普遍联系、互相影响中。本质是反映事物内部联系的范畴,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但现象也不是孤立的。事物的本质,本质与本质之间存在着联系,本质与现象存在着联系,现象与现象之间,也存在着联系。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非本质的联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恩格斯就明确指出:“一旦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由于人类认识的发展,“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思维科学,已经或正在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从思维科学角度对哲学进行一番考察,当能进一步揭示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我们观察当代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既包括对历史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即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本体论问题;也包括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即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和历史价值论问题。二者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不存在对立的问题。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概括地说,历史事实具有一次性、历史现象具有相似性、历史规律具有重复性。不能正确理解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关联性,就不能确立正确的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