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关于物权的纠纷事件越来越多。近几年《物权法》在民事强制执行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几乎在每个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都要提到《物权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一直被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某些问题是否适用《物权法》所困扰。因此,本研究重在探索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适用《物权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与建设工程价款清偿问题有关的权利冲突,成为了经济生活中的矛盾焦点与司法审判上法律适用的信号盲区,尤其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与购房者权利的冲突一直是困扰司法审判的难点。在本文,作者分析了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与购房者权利冲突的原因,剖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适用上的不足之处,认为,随着《物权法》的出台,以我国《物权法》所规定的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能够根本有效地解决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与购房者权利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留置权各国立法情况不一,性质、适用对象、客体要求的不同决定了取得要件研究的差异。在我国《物权法》颁布以前,留置权已有相关立法,而《物权法》的颁布则使此前留置权法律适用的模糊性变得明确化。我国《物权法》第230条和第231条规定对民事留置权的法律适用予以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四章第158条和169条的规定,我国地役权的登记采取对抗主义在大多数学者看来应属无疑。在物权法宣称的不动产登记要件主义的原则下,异军突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地役权适用登记对抗主义,其以所涉客体范围的广泛性,为登记要件主义原则设置了一个不小的例外,更成为从立法者、司法者到学者乃至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从立法伊始直至今日,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地役权登记主义例外的批判声不绝于耳。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学界的一片反对声中,我国物权法最终依然选择了对地役权登记适用对抗主义。究竟何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选择?结论的得出应当建立在认真分析各方主张理由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出台已经有一段时日,不少曾被实务界和学术界热烈争论的问题已尘埃落定,然而,还有一些问题,学者依然争执不休,尤其是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其与无权处分的关系,是否适用于不动产等.笔者认为,理论的研究立法的实践既要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又要立足本国国情,本文将在二者兼顾的基础上对学者的争议,对我国物权法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作简单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只适用于动产物权而不适用于不动产物权。《物权法》颁布之前,就我国不动产物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学界颇有争论,而以登记作为公示的不动产物权的取得不适用此制度。《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这一规定完善了我国原有的物权法制度,使我国在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方面有了开拓性进展。本文以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价值及依据为基础,分析其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并提出一些思考,以期完善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7.
杨志勇 《经理人》2007,(6):48-4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产权模糊问题较为突出。而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物的归属,定纷止争。物权法对国有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实行平等保护。财产保护制度的真正确立,起到激励私人创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善意取得只适用于动产,而《物权法》出台后将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适用于所有物权载体。这是立法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对保证交易安全和促进物权的流转是利的,但也存在缺陷,其利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只适用于动产物权而不适用于不动产物权.我国就不动产物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在〈物权法〉颁布之前,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民法学界一直也存有较大争论,主流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这一规定完善了我国原有的物权法制度,使我国在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方面有了开拓性进展,因此,对我国确立这项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基础,结合我国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构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各个环节,并且体现在物权法、债权法、婚姻家庭法和知识产权法等之中。同时,意思自治又不是绝对的,它的适用叉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的颁布施行使善意取得制度法律化了,但是对于占有脱离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并未有定论,本文介绍占有脱离物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和发展,并提出我国这种立法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目前,人们除了对生活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外,对自身的权利维护也有了更深的意识,这就使得人们对物权法的规范配置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立法的过程中,物权法涉及到立法者如何在一部成文法中妥善安里诸多价值判断结论的立法技术问题;在司法过程中,它涉及到裁判者如何发现并且转述立法者体现在实定法中的价位判断结论的司法技术问题。本文主要以物权法的规范配置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作用及相互关系,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徐华 《领导文萃》2007,(1):21-26
一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物权法,辗转8年.6次提交审议。围绕物权法的诸多争论,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在最新的法律草案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城市私家车不断增多,小区车位供不应求,导致小区车位、车库归属与使用问题日益突出。《物权法》的出台为小区停车难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解决方案,但由于车位立法不完善等诸多因素,致使在该问题上还未形成卓有成效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5.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学的一项重要制度,基于不动产的登记公信力原则,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领域,学界多有分歧,各国立法亦存差异。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首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本文拟就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与不动产的登记公信力间的立法取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从《物权法》为解决电费回收问题提供的新途径,以及《物权法》关于地役权、相邻权的有关规定加以展开,论述了《物权法》的实施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电费回收和反窃电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善意取得制度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民事法律制度,我国《物权法》第106条对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规定,这一规定可以说与学理上通说所认为的善意取得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的趋势是扩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具体来说 ,从善意取得适用的标的物种类以及可以取得的权利种类两个方面扩大了其适用的范围。本文通过阐述善意取得概述,我国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我国物权法善意取得制度的特色,阐述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系列国有资产流失案的出现,使国有资产流失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大家的注意,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保护国有资产已经刻不容缓。恰在此时,国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的出台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很大的法律效果,同时我们要以《物权法》为契机,积极进行会计改革,加强我国国有资产的保护与监督,从而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随后的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重大意义,认真实施好物权法。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在动产担保融资方面的重大突破,并论述在新物权法框架下以应收账款和存货质押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法律上的保护对于推动动产担保的发展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