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国际金融危机理论,对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发展产生冲击效应的途径与机理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产业发展的实际,分析认为此次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严重冲击.但也同时为中国加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契机;最后提出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政府主导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市场化的思路。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对沿海出口导向产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同时,如果能够按照雁行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合理的产业转移,将极大地促进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动,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贸易形势与中国内部产业升级的共同影响下,中国能源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调整压力。从行业角度阐述新贸易形势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前景,并通过情景分析对各能源行业与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产值与能源消费进行预测,探讨新贸易形势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趋势和路径。根据预测结果,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优化,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是仍对某些能源与能源相关行业的产值与能源消费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中国应从重点行业着手,多手段应对新贸易形势下能源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机遇 ,将有利地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随着贸易干预手段的减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然而,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我国又急需发展以装备工业为主体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把贸易政策落实到具体产业和产品上来,实行以产业和产品为基础的“微型化”贸易政策,即对大多数产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有选择地对少数产业实行适度的进口保护和出口鼓励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加入 WTO后 ,随着贸易干预手段的减少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然而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我国又急需发展以装备工业为主体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把贸易政策落实到具体产业和产品上来 ,实行以产业和产品为基础的“微型化”贸易政策 ,即对大多数产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 ,有选择地对少数产业实行适度的进口保护和出口鼓励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石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总体规模偏小、发展相对缓慢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政府对本地民营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企业负担重融资难、引进新企业不够等方面直接有关。黄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未来发展,应逐步形成离合器零部件产业、摩擦材料产业、汽车零部件铸件产业、轮毂产业等产业集群。为此,需要采取办好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调整与落实政策,改善投资软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然而展望“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考验:一方面面临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生产组织方式剧烈变化、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酝酿新变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降低等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面临经济增长换挡、产业转型压力紧迫、人口问题突出、产能过剩严重、资源环境压力大等国内环境。同时,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十三五”时期中国多数原有的增长点将出现动力不足,但是也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孕育着一些新的增长点,关键是在发展战略、思路和具体的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9.
对于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是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不过,这也意味着要扬弃熟悉的发展方式,因此也充满了不小的挑战. 对传统行业而言,若想与互联网“亲密接触”,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产业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认为,当今的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互联网+”这样一个概念,更需要的是同时完成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两件事,之所以在“互联网+”这个概念上有困惑,就是因为目前我们的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化是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的必然选择,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走向是实现工业化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而国际、国内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和压力将对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态势既有制约又有推动作用。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走势将是:矿产业将走出国门,直接投资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承接来自发达国家较高端链条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要求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重点是装备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产业转移按产业技术级差进行转移的规律下,将承接来自如美、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其产业结构将面临调整,其基础类产品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