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自晋是明末清初曲坛重要作家,一般认为,其散曲创作以明亡为界分前后二期,前期多为咏物风情之作,风格典丽雅艳;后期则发抒兴亡离乱的痛怀感伤,风格转为雄劲悲凉。事实上,沈自晋自清顺治九年返吴江后,散曲内容及风格便开始向“前期”回归。从理论上分析,便是形成沈氏创作风格的主客观条件两次变易,从而出现其创作道路中的两大转折。本文提出沈自晋散曲创作三期说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吳兵斗”——关汉卿散曲:《聘怀》关汉卿的戏剧創作代表了十三世紀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的思想如高山森林,雄偉深沉;关汉卿的才情如汪洋大海,辽闊无边。这位戏剧大师的創作特色形成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傳统。  相似文献   

3.
贯云石为元代散曲创作成就突出的少数民族作家,在延佑、至治的曲坛上是领时代风骚的“曲状元”。其散曲艺术风格呈现出以豪放直率为本色而又多格并存的风貌,语言以通俗自然为本色而又不乏雅炼精整之风韵。其作品兼收各民族文化之长,既有北方文学的阳刚之美,又有南方文学的阴柔之美,代表性地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述贯云石、薛昂夫散曲成就的基础上,比较二人曲风的异同及在当时曲坛的地位和影响,认为二人堪称元代少数民族散曲作家群星中最璀璨的双子星座。还分析了贯云石两篇曲评序文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提出延、至治曲坛出现豪放派与清丽派双峰并峙共同把元散曲推向空前繁荣发展的观点,而不是像某些评家所论的由前期的豪放转向了后期的清丽和元散曲自大德后渐趋衰落。本文还论述了二人特别是贯云石对当时曲坛的影响,指出由于民族关系的改变而造成文学创作的巨变,不仅在元散曲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因为史料不足,关汉卿的生卒年始终是众说纷纭的问题。已故的郑振铎先生把关的生年定在公元一二一四年;近年来甚至有同志把他的生年定得早到“公元一一九五年之后,一二○○年以前一段时间”;而已故的冯沅君先生却认为:“关汉卿即令年辈较早,总早不到金末,他的生年似应放在一二四○年左右。”因此,隋树森先生在他编的《全元散曲》里,才说关汉卿“然不知时在金世抑元世”。  相似文献   

6.
简论马致远散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合乐文艺样式,对戏曲而言,它是一种不具备完整情节和科白的清唱;对词而言,它是又一种新兴的抒情诗体.散曲的小令与词调近似,它的套数又与剧曲结构片段相同.元代散曲作家有姓名可考者约有两百人,创作了散曲四千三百多首,其中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首,残篇在外.每每提到散曲,便想到马致远(东篱),关汉卿等作家。马致远、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之一,关汉卿为正色派代表,马致远为文彩派代表.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以剧曲闻名于世,但散曲亦为后人推之为“大家”。《易余蘥录》里说:“词之体尽于南宋,而金元乃变为曲。关汉卿、乔梦符、马东篱、张小山,为一代巨手。”过去,关氏的散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品多零散在《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珠》、《乐府群玉》、《北词广正谱》、《尧山堂外纪》、《北宫词纪》、《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彩笔情词》等集子里。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关汉卿戏曲集》,编校者——吴晓铃先生把这部分散曲汇集起来,附于这个集子的后面。共搜辑套数十四,小令五十七,另有五首考据未确的小令;一九六四年出版的隋树森先生辑录的《全元散曲》与吴先生搜录的小令相同,套数少一,实际是少二套,多出一套[仙吕](桂枝香),还有残套二。今以吴先生搜录的曲子为据,参照隋先生的辑曲,对关氏的散曲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教诲。  相似文献   

8.
散曲继词而勃兴,最初流传于勾栏瓦舍,有街市小令之称。元人钟嗣成在《录鬼簿序》里就说散曲作家作品有别于“高尚之士,性理之学”,认为作曲这件事会“得罪圣门”,并且不无自我解嘲地说:“吾党且唱哈唎,别与知味者道。”虽如此说,散曲作家成分并不单纯只是书会才人,酒楼学士,其中亦不乏达官显贵、才高名重之流。钟嗣成为后一种人涉猎曲坛解释,说“盖文章政事,一代典型,乃平日之所学,而歌曲辞章,由于和顺积中,英华自然发外”。从《录鬼簿》所收的一百五十多个作家来看,太多被视为“八娟九儒十丐”,里籍生平湮没无闻。这既与当时读书人的沦落境遇有关,而元代政权比较短暂,入明以后更添民族  相似文献   

9.
薛论道是明代中期的散曲家,其散曲集《林石逸兴》存小令一千首,题材内容广泛,不仅描绘了军旅生活,而且反映出了明代中期的历史特征。在创作中,他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豪放沉郁风格,做出改变当时曲坛创作状况的努力。对其创作成就,历来重视程度不够。对其作品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概括,公正地评价他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可以引起研究界对其创作特征和创作成就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致远散曲艺术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重要的代表作家,综观近年对来其散曲方面的研究,论者多局限于“诗情”、“画意”、“意境”等艺术特征的分析,本文从“就近取物的设境”、“方位切换的视角”、“重趣的场景追求”这三个被人忽略的细微艺术特征切入,再次探讨马致远的散曲艺术,感受其散曲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和马致远同为元曲大家,都写有大量的叹世隐逸、表现情爱的散曲,但由于他们出身、经历与生活道路的不同,使作品的基调、主旨、思想蕴含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以说,关汉卿散曲中所表现的主要是市井平民的潇洒,马致远作品中流泻的则是失意文人的悲怆;关曲是市井平民胸臆的外现,马作则是困顿儒生的心理写真。他们分别代表了元曲作家中两个判然有别的创作群体,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元代社会意识的多元性,其作品共同织成了元代社会生活的鸟瞰图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双渐赶苏卿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但是不知缘何,如今似乎已罕为人知。殊不知,在宋元时代,它却是广播众口、流传甚广,诗人。曲家也每每津津乐道、形诸笔墨的。《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赵氏孤儿》的作者纪君祥,都曾写有同名杂剧《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没有一个不曾在散曲中吟咏过“双渐苏卿”的故事;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类元散曲不仅数量多达百余首,而且甚至把“金山”、“金山寺”和“豫章城”、“贩茶船”等词语迳直作为“典故”来使用。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反映这一题材的元代散曲作品还有独创的  相似文献   

13.
一元代前期,东平是散曲盛行、杂剧艺术颇为发达繁盛的地区。东平籍的杂剧作家中,生活年代最早,作品数量最多,流传下来也较多的是高文秀。他的生平事迹已无可考,天一阁本《录鬼薄》仅云:“东平府学生员,早卒,都下人号小汉卿。”说他早卒,又号小汉卿,生年应当晚于关汉卿,卒年则早于关汉卿。《元史·选举志一》记:世祖  相似文献   

14.
浪子心性 市井之曲--关汉卿散曲论之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诗情画意,没有故事情节和动作形象,也不存在昂扬奋发的斗士精神,依然只是放浪的男女情愁,关汉卿笔下这部分散曲和他作品中曾展示的诗家韵味及剧家风范正好鼎足而三,相映成趣.这在唐宋诗词中是很难见到的新的艺术境界.似这种既无诗家情韵,又非剧家本色的散曲作品,将其归入纯粹的市井之曲,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考虑,都是很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杂剧而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曲,今存小令50多首,完整的套曲12篇。由于他的伟大成就。关汉卿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同时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极高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16.
马九皋是元代著名的回回散曲大家。他为人们留下了六十余首散曲作品,大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元代曲坛呈现过风格各异、流派並兴的群星丽天的壮观景象,那么马九皋就是其中一颗光华灿烂的明星。 关于马九皋的家世生平缺少系统的具体的记载。应该感谢陈垣先生和孙楷第先生,他们辛勤地钩沉辑古,为研究这位历史上颇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是元代有名的曲家,有曲状元之盛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四人以杂剧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散曲,弁冕元代,独具风神,涵曲子论曲谓他的词如“朝阳鸣凤”“曲雅清丽”,有“振鬣长鸣,万马齐喑之意”.其散曲为元散曲作家中最丰富者之一.今存小令一百十五首,散套十六篇,残套数篇,近人辑之为《东篱乐府》.马致远生活的元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最复杂、最尖锐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汉族人民和知识分子最痛苦的时代.元代统治者一方面实施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政策,把汉人打入社会最底层.另一方面,又推行毁灭文化、打击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把儒生贬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迫使汉族知识分子“沉抑下僚,志不获展”.马致远身处黑暗的时代,一生“仕途偃蹇,大猷未展”,终只能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以艺术来表现自己的人格及对人生的探索.“诗穷而后工”,坎坷的生活成就了马致远的艺术成就.然而沉溺在  相似文献   

18.
马致远在戏曲、散曲两方面都享有盛名,他是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列的元代戏曲四大家之一;又被誉为“曲状元”。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王国维以为“深得唐人绝句妙境。”①而他的套曲[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则别具一格,突破了散曲言情写景的程式,别开叙事写人一途,以讽刺性喜剧笔墨活画出了小生产者的吝啬心理,显示了他艺术才能的多面性。一、喜剧性的两难情境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形成了小生产者特殊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心态,他们自私,特别珍爱自己的财产,因为这些财产凝聚着  相似文献   

19.
卢前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曲学理论家 ,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散曲史”概念 ,其散曲美学观新旧兼容 ,体现出极端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同时卢氏还是一位业绩卓著的散曲文献学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元散曲之后的又一散曲创作黄金时代。明散曲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高度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探索方面有着独特贡献,其卓越成就足可与元散曲并驾齐驱。然而长期以来明散曲一直备受冷落,其成就、价值和地位得不到承认。这种不公平的状况应予“平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