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武陵山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成为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趋严重,必须探讨新的途径;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构不适应,必须加快提高和调整;教育资源不足,必须积极开发民办教育资源,促进民族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武陵山区交通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恩施州现有交通情况,立足构建铁路、公路、航空及水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了把恩施建成武陵山区交通枢纽目标、任务及措施,提升恩施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定性描述法.对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的主体及旅游资源所处环境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战略,过去在武陵山区的各地均有,但全区整体则没有。从各地战略来看,主要方面是正确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失误,需要作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本文从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重点和措施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其中的关健是战略指导思想,要由过去的“急于赶超”调整为“逐步赶超”。  相似文献   

5.
在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武陵山区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状况,并从实际出发通过全民健身的开展推广该地的民族传统体育,注重民族特色,尊重民族风俗,加强专业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宣传力度,对民族体育项目不断进行挖掘、整理和更新,与时俱进不仅继承民族传统特色,还要注入现代体育气息,为其发展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封闭的地理环境、落后的观念和经济状况说明,加速改革、扩大开放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拟对武陵山区开放搞活的对策谈些粗浅看法。一、武陵山区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武陵山区的经济文化发生了相当可观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更新,商品意识有所增强,农副产品商品率有所提高,能源、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有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各省市、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东部沿海地区占天时地利,借助于国家给予的种种优惠政策,犹如猛虎添翼大大加快了发展速度;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凭藉资源优势和国家的补贴政策,力图跳跃式发展,尽快缩小差距,势头咄咄逼人。作为全国十八片贫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应如何迎接挑战?笔者根据武陵山区的自然特征和各种条件的优劣,就武陵山区经济发展战略作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区区域分工协作——经济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从自然地理及历史文化来说,本是一个整体,然而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导致各地市州区彼此分割,各行其事,缺乏统筹协调,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和历史文化潮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彼此分工协作,有序推进经济一体化,根本改变该区域的滞后状态和贫困面貌。为此,必须设立统筹协调机构,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制定区...  相似文献   

9.
基础设施对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的现状,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武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当前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之一。武陵山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具有政策、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但在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却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低级结构状态,农村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农村各产业部门的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如何来推进武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实现该地区农村小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陵山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措施应立足于本区域,抓住产业结构整体调整与升级的机遇,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构建劳动技术密集型支柱农业产业体系。培植特色经济产业,壮大规模经济,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创新农村产业生产和组织结构,集中力量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同时还要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原则,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武陵山片区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嵌入和引领的发展方式即经济文化化发展方式,因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充当起排头兵作用。但现实中武陵山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乏力,民族教育存在忽视民族文化传承等现象,亦即并没有将文化融入到教育、将教育融入到文化之中。故而提出,未来“社会教育文化化,学校教育社会化”的教育体系将是该片区经济文化化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设计了一套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2011、2009和2006年的统计数据,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武陵山区六个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做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南怀化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一,湖北恩施紧追其后,贵州铜仁逐步上升,湖南湘西逐步下降,张家界和黔江分居五六位。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各地行政管辖范围不一致使各自经济体量有别,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各地经济发展速度快慢不同以致排名顺序因时而变。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共识、人类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世界各国普遍以生态经济为其发展的根本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也逐步确立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和战略选择。从实际情况看,武陵山区必然要以生态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选择。因为武陵山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客观现实需要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然会牵动发展全局。因此,武陵山区必须迅速制定《武陵山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规划》,全面构建“武陵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全面修复、保护和建设武陵山区的生态环境;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制定考评、生态补偿、金融、信贷、税收等特殊政策;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经济的坚实依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广泛频繁;横向经济联合的项目不断增多,范围、规模不断扩大;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增多。由此而相应产生的各民族之间的摩擦、纠纷、利害冲突,以及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新问题也相应地增多了。我们首先应该肯定,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分析了处于多核心区间的武陵山经济边缘区的发展。文章认为,从宏观经济区位上看,武陵山区是多个核心区的边缘区,东部分别是武汉城市群核心区和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西部分别是重庆主城区核心区和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核心区,与核心区比较,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程度低,与核心区的经济距离较远,集聚力远小于分散力,经济活动的集聚作用弱,处于经济低洼地区。文章以武陵山区的恩施州为例,从要素禀赋、工业份额、运输成本等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活动的集聚程度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武陵山的发展特征。文章最后就《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打造武陵山区城市文化高地是怀化市顺应发展潮流,创新发展理念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打造武陵山区城市文化高地应发掘和整合各种资源,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17.
加快民族山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黎克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的非社有制经济发展极为迅速,这对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门路、转移剩余劳动力、方便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无可否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中心城市,优化区域内分工,积极培育区域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区域主要铁路干线实行点轴开发,形成“大”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看,武陵山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区域管理、市场、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包含了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经济属性支配文化属性的情况,资本决定内容生产。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经济属性对文化属性的支配具体表现为资本对民族文化要素的选择性利用和摒弃,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之间难以实现平衡的问题。从文化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资本在选择性利用具有可展示性和可感知性特点的民族文化要素,又选择性抛弃具有隐含性和潜在性特点的民族文化要素。基于人类学的文化见解,可展示性和可感知性的民族文化要素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隐含性和潜在性的民族文化要素是民族文化本身。因此,在讨论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问题时,应基于“建构论”来理解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基于“创造性转化”理论来理解民族文化本身。  相似文献   

20.
劳务输出是增加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为例肯定了民族地区劳务输出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认为有效解决劳务输出问题的关键是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促使“打工经济”向“打工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