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精神现象,其本质是人对自我超越性的一种执著的探究。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信仰包括物质生活、社会交往生活和精神生活三个价值维度,与之相呼应,我国大众的信仰可划分为满足物质需求的实用信仰、追求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社会信仰和关照人精神世界的宗教信仰。其中实用信仰主要体现为人们对工具(手段)价值的追求,后两类信仰体现为对目的价值的追求。通过分析发现,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信仰大多偏重工具(手段)价值的实用性,而忽视信仰的理想性,忽视对终极关怀的寻求,我国民众的信仰尚且处于信仰价值的基础层面,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信仰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试论信仰的合理性武爱玲信仰既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表现为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因此,人们经常谈及信仰以及它对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依赖于社会成员的内心和谐及人生和谐。反思近代以来人们对宗教信仰作用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到,理性与科学可以极大地壮大人类力量,却难以满足人类的心灵、情感、人生价值及意义追寻等需求。现实中的大量物化现象都源于人的灵性、良心的迷茫与丢失。只有使包括宗教在内的信仰与理性实现互动互补,才能使人们懂得敬畏、感恩、律己、积德、行善等,从而有助于重建人的崇高信仰及追求和谐人生。  相似文献   

4.
精神信仰研究的新视角:间接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世界 ,是形而上的但历来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人们除了维持正常生存活动的物质世界外 ,还有特有的精神世界 ,它是人类精神为逃避无限和永恒的压迫、摆脱自身在宇宙中的漂泊和孤寂而构筑的“精神家园”,藉以获得生命的确定和归宿。只要人的生命存在 ,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都离不开精神信仰以及对终极世界的依托和关怀。信仰激励着人们历经千难生存下去 ,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了信仰 ,寻常的生活才富有意义。一、传统精神信仰研究的范型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现象的探究长期驻足于哲学、宗教和社会学领域。这表明…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需要发展的社会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需要是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特有现象,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产生的对自律体系的心理倾向。它和人类社会的诞生同时诞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生长。分析一个社会的文明体系,必须把它对道德所取的倾向与态度作为指标;分析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离不开分析他把道德属于自身需要体系中的哪个层次和作的实际努力。通过对道德需要在社会和人生中的前进轨迹的剖析,可以使我们从中听到社会进步的隆隆地下音响和一个人进取追求的心灵呼唤;也可以使我们自觉地把握住提高社会和人生关于道德需要的条件,从而去提升社会和人生关于道德需要的认识与修炼。 一、在悟性世界中充实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信仰的主观客观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天策 《东岳论丛》2003,24(2):68-72
信仰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和社会文化活动。就其主观形态而言 ,它是人类意识对自身生存条件的全面审视 ,它也是人类对终极性人生目的确认和追求 ,表现为高度的理性思维、浓厚的感情色彩、明确的人生目的以及坚定顽强的意志行为。就其客观形态而言 ,它是人类一切信仰活动的成果和遗存。  相似文献   

7.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怀疑与信仰     
怀疑与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两种相互关联的生存方式,它们的形成和演化都有着深层人性根据和实践根据。怀疑不只是信仰的腐蚀剂,而且是信仰升华的必经环节和重要手段。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现象,既是种种社会问题的折射,也反映了人们深化、升华信仰的内在要求。提倡合理怀疑,超越怀疑主义,是追求信仰合理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最本质的文化特征。语言现象和人类文化现象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作为各民族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无疑是民俗传承的工具;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本身又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作为各民族图解世界的一种文化符号,语言的力量更在各种民俗信仰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在人类思想史上,“民俗”(Folklore)这个概念的初始语义正是  相似文献   

14.
社会是一个有机组织,它是建立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之上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类为了维护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正常运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互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适应,从而创造出种种社会生活。而文化又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定格,是维系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社会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个体现,是影响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社会生活又是研究社会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宋清华 《齐鲁学刊》2006,(5):118-121
理性具有超越经验世界的特征,这是由理性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理性的超越性追求,体现的是人类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它源于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性的表现。理性借助这种超越性的追求,来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人类建构完美的自我形象和至善的理想社会原型,以体现人性的崇高和尊严。但理性所建构的理想世界,乃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想追求,为的是唤醒理性的反省和批判精神,以避免僵化、停滞以及功利价值追求,鼓励人超越现存,激发人的指向未来的内在创造潜能,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符合人性需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峰 《南方论刊》2007,17(8):69-70
信仰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支配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最高理性,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一些异化形态却始终困扰着人类。在强调社会经济因素是信仰异化的根本原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市场经济理性原则的泛化使信仰作用趋于弱化、社会发展与信仰不同步的心理冲突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7.
王利耀 《学术界》2003,(6):203-210
所谓九华山佛教文化 ,指的是九华山地区以佛教文化为主并为其表征的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域文化。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又以地藏道场文化为其特色 ,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入世和人性关怀精神。九华山佛教以真诚的宗教信仰为特点 ,用佛教哲学启发信徒认识人生 ,要求信徒按佛教的思想体系修炼 ,体现了对佛教人生价值的追求 ,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积极意义 ;这与邪教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宣扬歪理邪说 ,反人类 ,反社会 ,有着本质区别 ,也完全不同于以欺骗和愚昧为特征而与人生信仰无关的封建迷信。  相似文献   

18.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四境表明了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更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境界说的重心就在于通过人们对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全面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三星堆墓葬与古蜀人的丧葬习俗傅正初丧葬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每一个民族对灵魂、来生、鬼神等冥世观念的综合反映。它既有社会生活习俗的特点,又有人类特有的处理死者的信仰性质。丧葬形式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而且还受到人们宗教观念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意...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什么是信仰信仰,自启蒙时代以来被知识界视为迷信的代名词,信仰行为素有信仰主义的恶谥。这是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厌恶造成的。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知识的求实精神恰相对立,它的迷信、偏狭、狂热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科学、理性每进一步都要先同它作艰巨的较量。但是由此认为“一切信仰都是有害的”(罗素)却失于偏颇。其实,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普遍精神现象,宗教信仰仅是它的一种内容和形式,在人们揭露批判宗教的社会本质时,也应揭示出宗教信仰的人性原因,不然无法解释这一愚昧现象何以遍及全人类,并在科学发达、文明昌盛的今日仍不绝如缕地延续着、发展着。人天性中有一种信仰的需要,虽然信仰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