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明显趋势长波——问题的提出我们首先从能够观察和分析世界政治的有规律的模式——长波开始分析.这种模式的主要内容如第1表.表中的每个长波都分四种局面,每个周期中都有从主要战争或世界战争中出现的世界大国,以及迟早必然出现的针对这个世界大国的敌对竞争国.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哲学、地理、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方面体现出许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思维的方法上的辩证、整体性与个体、分析和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差异,在思维进程或轨迹表现为迂回式、圆式与直线式的差异,在认识世界的途径上为直觉、体悟与理性抽象,从思维的结构分析表现为具象与逻辑思维的差异,以及伦理性与科学性,过去趋向与未来趋向方面的差异.了解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会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缩短我们现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用有限的投入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如果不摆脱传统教学法的禁锢,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不能尽快地实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以学为中心,重视非智力因素,运用启示式教学法.并进行整体性改革,我们也放会与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拟从观点认识、教学推行等方面发表个人见解,以推行山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课程衔接,是保证思政课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衔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想要满足时代的要求,只有明确课程衔接的现存问题,从问题中寻求解决方式,才能打破思政课在不同阶段的封闭状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更好地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方法论问题是现代社会学认识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从广义上说,往往把社会学认识的方法论方面同理论研究方面等同起来.但是,今天把不能归结为理论研究的专门方法论问题区分开来是有意义的.在各种认识形式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研究这些形式,是专门方法论问题的主要内容.在现代苏联社会学中,可以分出三类以社会学认识急剧发展为条件的方法论问题.首先是以解决社会学内部逻辑认识论问题为使命的专门社会学理论.这种理论必须保障在社会学范围内各层次之间的适当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在用社会学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6.
今天,亚洲经常被宣布为世界上发展得最快的地区,这显然没有将它拥有仍然生活在贫困中的10亿人口这个事实考虑在内.正是亚洲在处理重大灾难时显示出的活力,以及它在超越和克服分歧和差异方面所显示的能力加深了全球对它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制冷工程设计与管理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内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强调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该文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标准,分析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会计道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非常重要,它是课程教学的起点与教学成功的基础.该文探讨了成果导向的问题教学法在会计道德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制定课程的预期学生学习成果、创设课程关键问题、构建基于关键问题的课程计划、匹配学习成果与关键问题以及成果导向的问题教学法在课程计划执行中的反馈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高鹏程 《学术交流》2007,3(1):39-44
利益概念是在描述实践和事实之前,从分析者方面建立的认知意义上的简约框架。分析利益概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整体性和可能性的问题,这将使把内外世界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利益概念的内容的努力流于失败。这样,利益就回溯到认识领域,成为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之前由此出发的视角。利益概念虽然无法从其内容角度加以界定,但是可以将追寻利益内容的任务交给构成利益概念的诸语素。唯有如此,构成利益概念的这些语素和它们之间的潜在逻辑环节才能够展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概念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述为“具体个人在特定环境下作用于对象并形成的结果”。利益概念这样的语言形式使它获得了相当于语言学中陈述句的地位,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事实对象,并为从利益角度分析经济政治等社会现象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石钦 《江右论坛》2007,8(1):27-29
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迫切需要.我们现有的历史课程内容有着培养公民意识丰富的资源,本文从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涵盖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世界意识其中主要几点内容着手,论述了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历史课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一、主体认识能力及其作用主体认识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主体反映能力和认识指导实践的能力。我们可以把“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分解为“实践——认识”的认识系统和“认识——实践”的实践系统。认识系统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体现了主体反映能力,实践系统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体现了认识指导实践的能力。主体反映能力,可以具体化为感觉能力、知觉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什么我们把反映  相似文献   

12.
权力泛化论     
就广义而言,权力指一种支配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它不仅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地位权力,而且也包括一种职业权力。即利用其职业之便所控制的那部分资源去调动和支配别人的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我们社会现实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权力泛化指的就是职业权力的泛化,这种社会现象出现于30年代未——70年代初。它代表了一种觉醒的民权意识。因而它的实质是对于特权现象的一种反动,但这毕竟是一种被扭曲的社会发展之必然它形成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生产资料名义上的公有,而实际上是个人无偿占用,以及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对权力缺乏制约的机制。社会关系网之所以“剪不断,理还乱”。就是由于它是以这种泛化了的职业权力位置为网结,以人情为媒介的要解决好权力泛化及社会关系网问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而正确的方法必须来源于我们对这两种社会功能的清醒认识和批判精神。权力是一种客观实在,虽然我们无法用眼睛辨别出它的形状,但却时时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常看到这种现象:操纵权力者志得意满,受制于权力者忍气吞声,权力之淫威可谓大矣。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在敬畏、甚至诅咒它的同时,又渴望自己能更多地获得它和操纵它。于是,这种奇特的社会心理以及由这种心理导致的社会行为在我们这个国度的现实土壤上,就形成一种权力泛化的趋向,并滋生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纵横交错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实问题,它与我们屡禁不止、反而愈反愈盛行的“关系学”和“不正之风”有着根本的联系,很需要我们理论界的同志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1896年7月14日恩格斯致信悔林:“被忽略的还有一点,这一点在马克思和我的著作中也强调得不够,在这方面我们两人都有同样的过错。这就是说,我们最初是把重点放在从作为基础的经济事实中探索出政治观念、法权观念和其它思想观念以及由这些观念所制约的行动,而当时是应当这样做的。但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为了内容而忽略了形式方面,即这些观念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显然,深入开展思维方式、方法的研究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本着这种认识,现对矛盾思维的本质特征、中心环节以及它与形象思维的关系怍一些初步探讨,以此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真理的辩证法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认识论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而且也涉及认识的反映论和实践论。对于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仅就真理论本身来解决,是有其局限性的。本文试图站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高度,运用现代科学所提供的方法,谈谈怎样才能正确解决这一长期争论不休、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依据列宁的观点,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是在承认客观真理的前提下,人的认识如何表现客观真理的问题,即人的认识一“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总是指向对现实问题的科学解释和解决方法的提供,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总是指向动员群众解决现实问题,正是由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是一个双螺旋的结构及其运动的过程.这种双螺旋结构是内生性的,它的运动是上升性的.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是可知论者,更确切地说,是注重逻辑思维的唯理主义的可知论者;他认为凭借表象和概念(主要是概念),人们可以认识现实世界。不过黑格尔始终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把现实世界看作是绝对理念的化身,看作是思想内容。他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表述了人类认识的意义。恩格斯把他的思想概括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内容,也就是使世界成为绝对理念的逐渐实现的思想内容,……思维能够认识的内容,一开始已经是思想内容”。这就是首先要把现实世界同绝对理念联系起来,认清绝对理念  相似文献   

17.
王馨 《学术交流》2013,(2):223-225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它从"教育环境学"和"课堂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借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深入地分析教育现象、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教育生态学对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思路,较好地说明了教育生态学原理可以指导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因子——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建设应从课程设计价值取向、课程设计结构、课程设计内容等方面入手,使课程设计的因素符合一定的生态规律,实现研究生课程生态系统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治学方法的问题我在以前有关《金文新考》的论述文字中曾说过,我们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方法。我们研究问题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而是“联系问题周围实际”,从世界是“动”的,从事物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液化来看问题。例如对于“龙”的问题,我国就有三种说法。1.认为“龙”在世界上并不存在,说它是由古代原始先人创造出来的神物。1987年春于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展览”关于“龙”的专题展的“前言”就是这种观  相似文献   

19.
从明治维新起,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享有主权独立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开始摆脱外来束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随着教育改革的完成,日本的教育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教育的转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被誉为“世界教育活动最高水平的两个显著事例之一”.成为日本教育史上的里程碑.那么,日本教育改革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探索.一.成功的政治改革,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有些史学家认为,明治政府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改革成长的,它所走过的路,就是日本近代改革的道路.这种见解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是,它却告诉我们,日本的近代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们看待中国新诗的成就,只定位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上,对它们的评价,也多从思想内容上加以肯定,而对于新诗的重要一翼--现代主义诗歌,大都持否定态度.而80年代的新诗研究,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有了一些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全面的,存在很多误解.一些人对现代主义并不真正了解,甚至不少是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评价尺度去看待现代主义,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一半肯定、一半否定,即艺术性是可取的,思想情感内容是没落反动的.90年代以来,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较全面深入了,基本上是以肯定为主,而且能够从它与时代、与文学的现代性相联系的角度来看待它的价值和意义,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着对现代主义认识的深化,我们一下发现新诗的成就了不起,它是那样缤彩纷纭,多姿多采,世界上有的,我们几乎有了.例如对穆旦的认识,几乎是一个发现--他忽然被推到所有新诗人的最前面,决非偶然.即使对像李金发、戴望舒、冯至、卞之琳、闻一多、徐志摩、艾青等现代主义诗人或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