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爱默生主张抛弃经验,凭借直觉去感受世界和追求真理。他坚信自然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质外化,是个象征体系。诗人是见者、言者、先知和语言创造者,是个代表性的人物,因此惟有诗人才能刻画自然并揭示真理。本文旨在考察爱默生超验主义诗学理论所包含的代表性人物、智性感受、化石的诗歌和催生韵律的主题等四个基本要素在惠特曼、弗罗斯特、庞德、奥尔森等现当代重要美国诗人诗歌创作中的体现,进而揭示爱默生对构建美国诗歌传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弗罗斯特认为爱默生不仅是最早对他的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之一,而且其影响是终生的.以弗罗斯特《论爱默生》一文为基本线索,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爱默生对弗罗斯特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爱默生与弗罗斯特诗歌及散文文本释读,着重从诗歌语言、格律、图征性意象、二元论宗教观以及“焦虑的自由”等方面,阐释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爱默生作为美国的孔子、美国精神的先知,他对美国的文化、文学、哲学的影响就如我们的孔圣人一般: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在中国已经由来已久,以爱默生的个人主义为研究主题的学者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4.
爱默生作为"美国的孔子"、"美国精神的先知",他对美国的文化、文学、哲学的影响就如我们的孔圣人一般: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在中国已经由来已久,以爱默生的个人主义为研究主题的学者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各种媒体迅猛发展,这其中,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海量性、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征成为了个中翘楚,而诗歌作为人类文明花丛中的一朵奇葩,亦免不了要与网络相融合.作为诗歌与网络结合的产物,网络诗歌从诞生起就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现阶段,我们也唯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最佳的契合点才能实现诗歌与网络的完美结合,并进而推动中文诗歌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在美国文化史上地位是独特的,在文学上产生了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思想上奠定了美国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心理基础。尽管它只是感受和体验式的,缺乏严格的哲学思想体系,但它是美国精神独立的开端。本文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李宛平 《南都学坛》2006,26(6):68-70
司空图是晚唐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艺理论著述《诗品》及《与李生论诗书》等文论是研究中国唐代诗歌及诗歌理论的经典之作。他提出的不拘一格的作品风格论,重视诗人本身思想修养的创作主体论和辨味外之味的诗歌解读理论是其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他的诗歌理论对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实践具有积极的研究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就《石天河文集》中的新旧诗与石天河的《广场诗学》 ,着重探讨其诗歌的艺术特点 ,及其在诗学理论建设方面“融合中西、纵横参照、化古生新、独辟蹊径”的思维模式与自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的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商业经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为美国人民带来了种种新面貌,打破了清教徒一贯推崇的节制性消费传统,使炫耀消费成为大城市的新特征,消费主义的萌芽在在美国社会应运而生。爱默生对同时代的消费主义进行了批判,呼吁大家和他一起热爱自然,回归自然,在自然中过简朴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司空图以“意境”为核心的诗歌理论,将中国古代诗论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诗学的原创性贡献应从语言系统开始,从发生生态、作品文本、创作思维、接受批评系统地进行总结.中国诗、诗学给了美国现代诗以重要影响,尤其是道家美学的物自性、无言独化、去语障、解心囚,恢复到活泼泼的整体的生命世界,给了西方现代思潮走出困境以重要启迪.道家美学与中国诗的开放式的语言更直接导致了庞德领衔的美国意象派现代诗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姚鹓雏是南社杰出的诗人,也是南社唐宋诗论战的当事人之一。本文对姚鹓雏的诗论和诗作进行了论述,主张学术界应当给姚鹓雏以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我们靠着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方法,建设了我们的现代文论。但这毕竟是一种鹦鹉学舌式的文论、冷淡了民族传统。传统文化有糟粕,但更有大量的精华能够借鉴。从钟嵘"滋味"说可以去理解文学的继承和创新理论,从司空图"韵味"说可看文学风格理论,可以从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的平淡有味论分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张戒"意味"说能够让我们去认识生活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继承中华民族诗学传统,把诗歌的社会功能归结为陶冶精神、培养文化人格,对题材没有苛求,与“写中心”的观念有天渊之别。梁启超主张“诗界革命”“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实际是主张发扬中国传统风格的优势,而在精神方面要有个追上时代的发展、梁启超肯定黄遵宪在诗界革命中的成就,并非说黄氏已完成了“诗界革命”。要真正了解梁启超诗学观念,就要从不强诗歌作附庸开始。  相似文献   

15.
诗的本质之一是其音乐性 ,明代主流诗学相当关注这一问题。如李东阳《麓堂诗话》视音乐性为诗的原生属性和根本属性 ,谢榛留意于声律的辨析。“唯乐不可以为伪”。重视诗的音乐性 ,即重视诗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16.
在朦胧诗这里,人或主体被表述为一个有血有肉、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能怀疑会思考的"自我",并由此呈现或彰显出一个与现实、历史、民族、文化交融一体的"大写的人"或"普遍的主体"形象.而作为其应有之义的内在性或心灵化倾向,更赋予主体性诗学一种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诗体进化论是刘勰《文心雕龙》形式本体论及诗本体论的重要内容 ,主要由“诗有恒裁”说与“随性适分”说构成 ,是传统与个人才能、自由与法则对抗与和解的结果。诗有恒裁也是刘勰原道、征圣、宗经思想的反映 ,是使诗人的自然情感伦理化的手段。在现代诗学视野中 ,“诗有恒裁”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刘勰的诗体进化观对当前现代汉诗的文体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诗歌创作论,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著名翻译学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活动,它更是译者对原作所进行的文化层面的改写。他提出,改写主要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这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中意识形态指普遍接受的社会认知,诗学形态是语言层次的、普遍接受的对文学的预期形式。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两个不同时期的译文为例,着重研究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变化对诗歌翻译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