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才与就业》2014,(3):16-16
由陈云纪念馆与上海市民终身学习实践(体验)基地办公室联合举办的“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红色文化体验基地专题体验馆启动仪式暨体验项目展示”活动日前在陈云纪念馆举行。  相似文献   

2.
《成才与就业》2014,(19):62-63
正7月初,长宁市民学习中心正式竣工。该市民学习中心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学院水城路校区(水城路68号)一楼大厅,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该中心是展示长宁区学习型城区建设成果、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长宁市民学习中心以"可用、可看、可体验"为总体要求,功能配套完善,以打造成为上海一流的教育服务园区为目标。长宁市民学习中心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学习服务区、交流展示区、体验区。学习服务区开设两新党建家园、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学分银行、教育评估中心、教育服务业指导中心  相似文献   

3.
舒方 《成才与就业》2014,(23):24-25
正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学楼门口挂着"上海市民终身学习实践基地(陶艺创作体验基地)"的指示牌,一楼的琉璃艺术工场里十几名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设计专业作品,二楼的陶艺工场里,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曹阳镇的20名青年团员正在现场免费体验大众陶艺制作的乐趣,由于场地限制,后续还会有60名团员前来体验。为进一步丰富市民的学习生活、开拓更多的学习场所、建立开放性的终身学习资源体系,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通过整合社会各类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创新市民学习方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上海市第九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简称活动周)正式闭幕。在活动周上,参加学习活动的市民超过360万,而全上海市有2300万常住人口,其中户籍人口1400万,这个比例很值得自豪。明年,我们要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终身学习的行列中来。"这是上海市学习促进办主  相似文献   

5.
《成才与就业》2012,(19):66
2010年,上海市闸北区被列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闸北区实施了以数字化市民学习港为特色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程。闸北区数字化市民学习港由闸北区教育局主办,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闸北区社区学院)承办。学习港实体设在学院图书馆,辅以艺术创意中心、老年学习苑等多个数字化学习体验中心。学习港既注重满足学院高职教学科研实践需要,服务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13,(3):54-55
"星期五市民课堂"有"业余学习""休闲学习"的寓意。"星期五市民课堂"由松江区社区学院主办,15所街镇社区学校承办,面向广大市民,利用市民闲暇时间,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采取送教上门、集中讲座等灵活机动的方式,是旨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公益性公众讲座品牌。自2009年8月7日开讲至今,"星期五市民课堂"每半年一期,已经举办了7期超过200场讲座,听众超过2万人次。  相似文献   

7.
正从"办好贴近市民的社区教育"论坛得悉,就近组织市民学习的奉贤区"宅基课堂"、闵行区"流动课堂"、嘉定区学习"睦邻点"和松江区"邻里缘学习小组"都是团队学习中比较成功的。上海推出老年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其中的"万"就是在本市组织10000个老年人学习团队。虽然不同团队的组织形式、名称有所不同,但搞得好的、受市民欢迎的团队,有个共同之处,即: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成才与就业》2011,(21):F0002-F0002,1
金秋十月,上海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进入高潮,今年的主题是“为了每一位市民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作为最早参与主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城市,上海在多年的组织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上海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成为市民每年一次的文化节日。  相似文献   

9.
正由广东佛山市博物馆、温州博物馆主办的《石湾是个美陶湾》馆藏石湾陶展,于4月19日至5月12日在温州博物馆展出。本展览精选130件套石湾陶优秀作品,使温州市民在家门口近距离地感受石湾陶的艺术魅力。为配合展览,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到温州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石湾陶塑的赏析》讲座,目的是为了用专业的角度、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加深温州市民对石湾陶艺的认识和鉴赏。黄志伟告诉记者,"石湾陶"  相似文献   

10.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6):22-24
新闻背景: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南京的总体要求.在科学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在加快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在协调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市委宣传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以“市民参与工程”为主题.着手开展了“市民论坛”、“市民学堂”、“市民听证”等特色活动。其中。“市民学堂”,作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提升市民素质、推进市民现代化的一项“民心”工程,于今年年初启动。“学堂”围绕家庭教育、医疗保健、文明礼仪、成才成长、投资理财等主题,至今成功开讲17期.深受好评、社会反响强烈。到现场听讲的市民这1.8万多人.填写反馈意见表的市民达到700余人次,拨打热践电话咨询的市民超过8000余人次,许多热心市民还专门写信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在电视台播出录像.制作光盘、编发讲座内容的小册子等等。如今.“市民学堂”已成为南京周末一景,成为文化古都南京在新时代打造学习型城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成才与就业》2009,(21):F0002-F0002
“泸湾区学习节”是卢湾区政府通过宣传、展示,为全区市民提供一个“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资源平台,学习节的举办为全区市民营造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氛囤,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成才与就业》2009,(21):14-15
杭州市拱墅区实施“—键通”工程以来,使社区教育走入寻常百姓家,满足了市民学习需求。 “—键通”在线互动学习可让市民体验到真实的课堂教育。社区居民登录拱墅区社区教育平台之后,可在“我的网上课堂”中查看自己参加的所有在线课程信息及收藏的点播课程,系统性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  相似文献   

13.
正社区教育在我国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探索。已经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在新的形势下,城乡社区教育出现了更加喜人的发展势头。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正朝着更广阔的空间推进。今年四月份,成都市武侯区举办的"市民学习服务体系的建立专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闵行区市民可以分享自己读书的喜悦,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告诉别人。知识越共享,作用越大;快乐越分享,快乐越多。我们希望这个活动能推广到全市去,让大家都有这样的平台,让全市的社区学校都有这样的一个书架,我们的市民能在这里找到喜欢读的一本书,并放上一本推荐他人读的书。读书让我们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这个活动会成为我们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也会成为我们市民美妙生活的一个源泉。"2014年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产生于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作为舶来品,"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影响着德国。德国的知识分子结合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特点赋予了"市民社会"以文化的意蕴,使德语语境中的"市民社会"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单纯的经济意蕴,而使"市民社会"具有了"德国特色"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马克思更进一步发展了德语语境的"市民社会",使市民社会含义既有文明意识,又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6.
诹论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系统总结自己的研究历程,其中"解剖市民社会"的"结果"被后人作了简单化处理.有鉴于此,围绕"结果"而来的七个问题应重新研究和认识:1、"解剖市民社会"的"结果"知多少问题;2、"解剖市民社会""结果"的命名问题;3、"解剖市民社会""结果"中的核心范畴问题;4、劳动者主权论的遗失问题;5、"解剖市民社会"及其"结果"的学科性质问题;6、市民社会范畴的性质问题;7、研究市民社会问题和"解剖市民社会"与经济哲学的关系问题.梳理和澄清这七个问题是正确理解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和内容的关键,舍此而逐它,马克思相关思想的遭误解状况就不会被改变.  相似文献   

17.
在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里,主要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正派市民三类形象.老派市民闭塞、保守;新派市民一味逐"新"追"洋",人格堕落;正派市民体现了老舍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文章通过剖析他们的心态和性格特征,透视出老舍作品的文化反思和批判内涵.  相似文献   

18.
《成才与就业》2013,(3):31-33
杜莹是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潘西居委会的一名年轻居委干部,担任调解主任、青年干事和信息员,她参与"学在数字长宁"的学习已超过3年。2010年,她获得长宁区数字化学习积极分子的称号。杜莹平时在居民区工作非常繁忙,很难挤出固定的时间去参与学习,只能利用零星的时间。"学在数字长宁"为她提供了时时、处处学习的好天地。她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网站提供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9.
建构文明城市视域下提高市民素质有马克思主义的多种理论依据,同时又有迫切性与机遇性。当前,必须明确提高市民素质的思路和原则,并选取可行的途径。具体而言:应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完善终生学习体系;搞好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扬政治民主;有效建构保证体系,不断实现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后,是德国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时期,市民走出以家庭为核心的私人领域,进入公共生活,是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以文学形式,再现了市民进入公共生活的要求、途径和存在的问题。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塔社经历,描画了一个建立在开明贵族与市民互动基础上、趋于等级平等的共同体,展示了未来公民社会的理想形态。小说同时对这一过程中情感和天性等私人领域品质的丧失,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