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以下简称《高丽图经》是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徐兢出使高丽据所见所闻而著成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记载高丽王朝的著名的历史地理著作,它在历史地理学史上,在中朝关系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这部重要专著过去很少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为了加深对徐兢及其《高丽图经》的了解,本文拟就徐兢生平,是书内容特点以及不‘足之处作一初步的探讨,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某些便利。因学力和材料的限制,错误疏漏在所难免,尚祈同志们批评教正。  相似文献   

2.
唐代杰出史学家之一刘知几(后避玄宗隆基偏讳,改以字行,名子玄),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丛亭里人。诞生于公元661年(高宗龙朔元年),逝世于公元721年(玄宗开元九年),到今年,正是他一生一死的1300和1240周年纪念。从他二十岁入仕、授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主簿起,至六十一岁贬死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别驾任所止,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后、玄宗五朝,其中足有二十年时光是在史馆“掌知国史”(《旧唐书》本传。按公元702年——武后长安二年,知几始“为著作郎,兼修国史。”时年四十二。《新唐  相似文献   

3.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系年辨《全唐诗》卷六十二杜审言有《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一诗,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唐会要》卷七十七“诸使上”载:“天授二年,发十道存抚使,以右肃政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等为之。合朝有诗送之,名曰《存抚集》十卷,行...  相似文献   

4.
来知德(1525-1604),字矣鲜,号瞿塘,明夔州府梁山(原属四川,今为重庆梁平)人.来知德著作颇丰,有《理学辨疑》、《省觉录》、《省事录》、《河洛图书论》、《入圣功夫字义》、《心学晦明解》、《大学古本》等,以上收入《来瞿唐先生日录》,共十三卷.来知德另著有《周易集注》,于此书用功尤笃,二十九年而成书,是易学史上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物.来氏其名、事在《明史》和《明儒学案》(列之《诸儒学案下》)中均有记载,现依据《日录》与《周易集注》等著作和相关材料研究来氏的哲学与易学思想,以展现来知德学术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北宋宣和(1119~1125年)以前制作的《太子下生经》是以唐代的《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为纲,参酌《过去现在因果经》等佛经、《太子成道经》等变文和佛传图而编撰的。《太子帧》有可能就是根据《太子下生经》绘制的。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摩尼诞生图》是根据唐以来流传于江南的摩尼降诞故事而制作的元代摩尼教绘画。其所据之主要文本当非《老子化胡经》。  相似文献   

6.
宋辽金时期,行政区划基本上是路、州(府)、县三级制。 北宋,甘肃境设三路、二十四州(府、军)、五十一县。(监、尉司)路置转运使,总民兵之事,州的县官称某某知事(简称知州),县的长官称知县。县除首都所治为赤县,首都之旁的县为畿县外,以户口多少和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志把县分为五等: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下。 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辖甘肃境的庆阳府、环州、宁州。庆阳府(宋徽宗宣和七年即公元一一一九年改庆州为府),统三县:安化(今庆阳县)、合水(宋神宗熙宁四年即一○七一年置,省华池、乐蟠二县为镇,今合水县)、彭原(原属宁州,宋神宗熙宁三年即公元一○七○年划归庆阳府,今宁县)。环州,(宋太宗淳化五年即公元九九四年改通远军为州),领通远(今环县)一县。宁州,统三县:定安(今宁县)、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真宁(今正宁县)。  相似文献   

7.
《全宋诗》册三七卷二○四六页二二九九一王予可小传:“王予可(~1172),字南云,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间。……作品中多避宋讳,遂以诗文名,佯狂玩世。金大定十二年兵乱,乱兵将领知其名,欲挈之北去,未几即病卒。事见《中州集》卷九,《金史》卷一二七有传。”卒年有误,王予可卒于1232年。考《中州集》,王予可小传云:“壬辰北渡,为顺天军将领所得,知其名,窃议欲挈之北归,馆于州之瑞云观。……不数日病卒。”《金史.王予可传》有关其卒年的记载与《中州集》同。据此知,予可死于壬辰年。但在金统治的一百余年里,壬辰岁有二…  相似文献   

8.
<正> 苏轼,字子瞻,公元1037年生于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县),少有大志,博通经史;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乙科进士;累官知官告院;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被疏;熙宁七年(1074)十一月,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军州事。两年之中,不仅政绩可观,而且在思想上、学术上都有很大进展。现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多指正。据《诸城县志》记载,苏轼到任之时,密州连年大旱:“神宗熙宁七年……自秋至冬不雨……八年,春夏旱”(《总纪》)。苏轼到任后的第一年,全力以救灾安民:“受命之  相似文献   

9.
宋阮阅所撰《诗总》一书,后易名《谈话总龟》付梓行世。阮阅字闳休,自导散翁,亦导松菊道人,安徽舒城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宣和五年(癸卯,1123年)曾知郴州,建炎元年(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仁后居江西宜春。关于阮阅撰著《诗总》的情况,同时人胡仔所撰《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三十六《本朝杂记》中录其自序云:  相似文献   

10.
《三国史记》是王氏高丽大臣金富轼等奉命撰写的朝鲜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金富轼 (王氏高丽文宗二十九年~毅宗五年 )历官六个王代 ,可称六朝元老。他历任户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帅等重要职务。于仁宗二十三年 ( 1 1 45 )奉王命撰修国史。据《三国史记·表》载 ,该书成书之前 ,王氏高丽仁宗说 :“今之学士大夫……至于吾邦之事 ,却茫然不知其始末 ,甚可叹也。况惟新罗氏、高句丽氏、百济氏 ,开基鼎峙 ,能以礼通于中国 ,故范晔汉书、宋祁唐书皆有列传 ,而详内略外 ,不少具载。又其古记文字芜诎 ,事迹阙亡。是以君后之善恶 ,臣子之…  相似文献   

11.
试析《西国近事汇编》对日本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译刊《西国近事汇编》是晚清洋务派主办的一份期刊,它持续发行了27年(187—1899),在当时中国城市社会和土绅中曾造成较大影响,被誉为“求近时四裔情形”的“唯一”渠道”和“欲知各国近今情形”的“最可读”的刊物.《西国近事汇编》虽冠以“西国”之名,其实不限于欧美国家,而是“各国近事简编”.该刊的五洲信息条数(另起一段为一条.无重复统计.下同),占其总数的20%,其中日本信息(对外关系中,凡涉及日本的均归入日本)1689条,占亚洲的31.7%,高居榜首.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所占比重仅次于英、法、俄、德、美,位居第六,接近大英帝国的1/3.其关于日本的报道,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涉及到近代日本各个方面的大部分重要人物和事件.本文将以该书对明治维新等重大事件的报道所表现的对近代化和中日关系的态度,探析甲午以前(1893年)《西国近事汇编》对日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李双双》(1963)到《宣和画院》(2008),河南方言话剧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方言话剧作为当代中原文化在戏剧领域的艺术表征,其成熟代表作《宣和画院》搭建地道的文化景观,用原味的汴京方言来包裹呈现中原文化细部特质的传统性情与灵魂,试图建立戏剧艺术演绎中原文明的话语努力。《宣和画院》在对中原历史艺术、方言文化、人文精神的显性传承中暗寓弘彰,希冀借艺术之力开启文化输出之门,体现出中原文化在当代身份失落处境下外拓的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13.
今本《春秋经》、《传》皆言隐公元年五月辛丑,郑伯(庄公)克段于鄢。自杜预《注》:“鄢,今颖川鄢陵县”以来,克段之地,均无异辞。然一旦复原庄公伐段形势,则不难发现,太叔段的出逃方向正好是南其辕而北其辙。 因为,京(今河南荥阳东南)在新郑西北,而鄢在新郑东南,庄公军自新郑伐京,太叔段在众叛亲离情况下怎敢逃往敌后的鄢?事实上,太叔段最后的归宿是郑国北方的共国(今河南辉县),可见其出逃路线极不正常,令人颇有扑朔迷离之  相似文献   

14.
三、冉駹类型的奴隶制 冉駹之名,最初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然仅知其地在筰之东北,蜀之西,白马西南。武汉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冉駹请求内属置吏,以之为汶山郡。当时的汶山郡辖县有五,即绵虒(汶川)、汶江(茂汶南部)、蚕陵(茂汶北部)、广柔(理县)湔氐道(汶川与灌县之间)。大致相当于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岷江上游的理县、汶川、茂汶数县之地。  相似文献   

15.
今人称复数词曰“们”,其源甚古。《三朝北盟会编》卷十四页六,有“莫且自家们”之语。然其字多或作“懑”。同书卷十一页引《燕云奉使录》,宣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见元帅粘罕,且言今来所计议事节,“与自家懑上京时说底话煞别也”。又卷二十三页四上,同年十二月三日引同书记金司史王介儒语:“事已如此,自家懑这里斗口做甚?”“自家懑”即  相似文献   

16.
〔说明〕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甘肃庆阳县)人,徙居开封(今河南开封市)。明弘治七年(1494)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曾因代尚书韩文草弹劾官刘瑾,被下狱、瑾诛后,正德六年(1511)起为江西提学副使,九年以事夺职家居。李梦阳是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前七子”的代表人物,因此,考证他的人事关系及交游动向,对研究其一生的政治、文学活动特别是文学复古运动,至为重要。现仅以《空同集》(明万历壬寅本)所载之友朋交往,择其重要者予以笺证,所引诗文在括号内标明《空同集》卷数,以便考稽。  相似文献   

17.
也谈“徽州”名称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徽州地,秦朝属会稽郡,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称新安郡,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改称歙州。以“徽”名州,据《宋书·地理志四》载,始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领歙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黟县。为什么叫“徽州”?传统的说法是因为绩溪县有徽岭,《太平广记》说绩溪有大徽村,所以改州为“徽”。也有的  相似文献   

18.
《北凉且渠安周造佛寺碑》,于北凉且渠安周承平三年(公元445年)立石。原石清光绪间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高昌故城,今为新疆吐鲁番东六十里之哈喇和卓。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被德国文化间牒盗运柏林。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端方奉使考察欧洲各国政治,在柏林国家博物院见到此碑,遂拓以归。所拓一为完本;一为未完本,仅四分之一。《清拓北凉且渠安周造佛寺碑》完本,原归端方,端方死后,归李介如,其孙李章汉于一九七六年捐  相似文献   

19.
一西凉乐与伊州乐的共同特点唐佚名撰《大唐传载》中说:“天宝中(公元742年——755年),乐章多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是焉。”伊州(今哈密县及邻近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部,凉州(今武威县及邻近地区)和甘州(今张掖县及邻近地区),均位于甘肃省的西部,即河西地区或称河西走廊。把上述两个地区的乐章并列在一起,是由于这两个地区的乐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融合了龟兹乐舞和汉族  相似文献   

20.
张友鹤先生在《唐宗传奇选·王知左》一文作者介绍中写道:“皇甫枚,字遵美,唐安定三水(今山西邠县)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67页)。我认为邠县属陕西,所谓“今山西邠县”,显系误注。唐三水(今陕西旬邑县)属邠州(州治在今陕西邠县)。安定郡并未管辖三水。为什么皇甫枚著籍三水.并将其所作传奇集,题为《三水小牍》?宋陈振孙说:“三水者,安定属邑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著录《三水小牍》,又言之凿凿,其语当属可信。查《后汉书·郡国志》:“安定郡,武帝置,八城”,其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